山东省招远市按照“全域化规划引领、一体化示范建设、产业化经济支撑、长效化机制保障”的思路,创新完善建设机制、发展机制和推进机制三项机制,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特色生态文明乡村发展之路。
健全“全域规划、分类实施”的建设机制。按照“全域行动、整体规划、示范带动、分类实施”的建设原则,招远市聘请高层次的专家团队编制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到2017年实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全域覆盖、全优达标。一是建设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制定出台了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古村落旅游区总体规划,确立了罗山、滨海、城区和乡村“三区多点”的总体发展布局。根据各镇乡村旅游的不同特色,结合重点旅游资源和骨干产品,计划用2年时间努力打造3条乡村旅游线路,有效整合旅游资源,更好地凸显优势特色,把分散的乡村旅游点和主要旅游景区串成线、连成片,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市场互动、客源互送,促进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共同发展,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2016年集中打造好大秦家街道城郊生态休闲游、金岭镇生态旅游观光长廊两条旅游线路。目前金岭镇旅游观光长廊规划设计工作全部完成,主要突出了“城郊外的青山绿水、舌尖上的黄金白银”的形象定位和“生态长廊、多彩画卷”的主题定位,将山里陈家民宿旅游、绿之源园艺、粉丝文化博物馆、红叶谷、大户庄园等旅游景点串联成线,以金岭镇的黄金小米和龙口粉丝作为特色品牌进行宣传推介,打造集民宿体验、特色餐饮、观光休闲、采摘垂钓、拓展训练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线路。二是继续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筛选确定100个村庄,聘请规划设计公司按照六项基本建设标准进行规划,打造生态文明村,着力建成一批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便捷、各具特色的宜居村庄。目前,100个村的规划设计工作全部完成,各项工程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巩固“产业为先、民生为本”的发展机制。坚持把惠民富民作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八大生态文明示范区功能分类,探索以生态为导向的发展方式,着力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打造覆盖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发展层次的六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发展果业、蔬菜、畜牧、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年内,培育发展10个重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10处农业产业化基地,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烟台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累计达到100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构建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养老、农技推广、商贸流通等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年内加快推进14个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打造“3公里为农服务圈”,新建农村文化大院示范点100个,建成2处老年公寓、10处农村幸福院,因地制宜抓好36个贫困村专项扶贫项目。
完善“财政引导、全民参与”的推进机制。探索完善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保驾护航。一是完善组织保障机制。招远市委、市政府成立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全面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的工作责任制,并结合开展“第一书记”帮扶、机关干部驻村蹲点、村企共建等活动,发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起党政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完善资金投入监管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市财政今年安排4000余万元奖补资金用于生态文明乡村和乡村旅游线路建设。进一步利用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资金整合监管平台,将涉农项目、资金纳入监管平台,形成“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投入机制。三是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全市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列为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项目,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挂钩,与奖补资金挂钩。对生态文明村建设专项奖补资金实行“保证金”制度,市财政暂留10%的保证金,视村庄后续的管理、完善等情况分两年付清,确保建设项目建得标准、管得到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