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风险改变——湖北黄冈恒金合作社助力发展青饲青贮玉米种植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锦华 许雪亚 字号:【

按照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和要求,湖北省黄冈市将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体系作为调结构的重要抓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与推动,取得了“以畜促种,以种养畜,粮畜互补,种养双收”的良好成效。

冬种小麦夏种棉,这是湖北省黄冈地区的农民沿袭上百年的种植传统。但现如今,在黄冈市黄州区,只有部分废弃的棉厂厂房和墙上残留的斑驳标语,在铭记当年棉花丰产丰收的盛景。农田里绿油油迎风摇摆的作物,早已不是昔日的“百家棉”。对这样的种植作物调整,当地农民称为“零风险改变”。

开荒地,种青饲,农民年入逾10万

随着农民外出打工数量的激增,长江冲积平原,已有不少土地悄悄地被杂草与野树占据,得益于良好的水土条件,抛荒土地上疯长的草木十分茂盛,有的甚至达一人多高。如果说有人在抛荒地增多后受益了,王家勋无疑会被村里人推举为受益大户。

“棉花肯定是不种了,现在我种青贮玉米。”60来岁的老王,是禹王办事处韦家凉亭村地道的农民,他头发花白、方音浓重,站在自家200亩的青贮玉米地头,笑得合不拢嘴。“我这200亩地在去年春天都还是长满草的荒地。”从老王脚下的机耕路望去,一侧是整齐连片齐膝高的玉米,另一侧的尽头则是密密匝匝一人高的野生树木。“开荒靠机械,我找了当地的合作社,他们垫资好几万元帮我挑好开的地开了200亩。”

去年5月开始,老王连种了两季青贮玉米,平均每亩收获5吨多,一年下来,除去开荒费用,纯收3~4万元。“每亩收入比种棉花、小麦多300多元。而且合作社包收包销,可以说是零风险。”村里人打趣说,老王不仅荷包鼓了,连肚子都胀起来了。

能吃苦的老王,卖力开荒,不仅是看中了种青贮玉米的效益,更是因为合作社提供青饲作物的“托管服务”。“合作社垫资提供种子、肥料等全部农资,还负责机械化播种、打药和收割。最重要的是包销售,收割后当场算账,扣除之前的农资、农机费用,直接付我纯收入。”老王在加入合作社之前就听说了“全托管服务”、“半托管服务”这些模式,自己试种一季后,真正尝到了甜头。“我平时就负责找人干点机械做不到的细活,再就是长苞谷后,每天来看看。这样种地不光挣钱稳当,还轻松。”老王今年种了一茬青饲小麦,接下来打算再连种两季青贮玉米,他预计今年的收入会稳稳超过十万元。

“我们村的人看到我挣钱轻松还有保障,大家都想加入。”在王家勋的帮助下,今年韦家凉亭村新增1000多亩土地改种青贮饲料,当然都是依托合作社的托管服务。

购机械,做服务,青饲种植过万亩

老王和村民能踏实种青贮,主要源于恒金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提供了覆盖种管收销全过程的服务支撑。

合作社于2011年12月成立,是黄州区第一家以青贮玉米、小麦种植经营为主要业务的专业合作社,主要提供青贮玉米和青饲小麦的种植、运输、销售及全程机械化服务。目前合作社已拥有旋耕机、播种机等机械30多台套,建有青贮玉米基地5000多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面积达16000多亩。

合作社理事长胡金明告诉记者,种青贮玉米是自己在困境中误打误撞拼出来的一条路。“2008年,我流转了600亩土地种小麦和棉花,那年发大水,全被淹了。8月份,种别的也来不及,我只好去附近刚成立的扬子江牧业有限公司问问,要不要青贮玉米。”正是这一试,胡金明发现了种青贮的收益相当可观。“80天生长期,我每亩收了4吨半,当时一吨320元,除去土地流转费、运费、人工等各种成本,每亩纯收益500元左右,比当季籽棉每亩多收200块。”

经过2009年的青饲小麦-两季青贮玉米连作,胡金明更加看好种植青贮的效益。同时,他也发现人工劳作的方式不适合青贮种植。“当时一个劳动力一天最多能收2吨,但是奶牛厂窖藏饲料是有时间要求的,而且因为机器很高,靠人工将青贮从地里运到奶牛场的粉碎机里,有安全风险。”经过慎重考虑,胡金明前往北京购置了湖北省第一台专门收割青贮玉米的收割机,除去国家农机补贴,个人自费43万元。“从那以后我聘用了全职机手,收割机1小时能收20多吨,一天最少200吨,相当于100个劳动力。而且收割机自带粉碎功能,奶牛场节省了粉碎成本,每吨补贴我8元。”

胡金明对购置大型专用机械的决定非常骄傲,从此之后,除了收割自己流转的基地,他还以每吨85元的价格提供青贮收割服务。

2011年,伊利在湖北麻城新建牧厂,为胡金明提供了扩大规模的机会。“当时谈了小麦青贮的收购,每吨500元,我认为比较划算,就将流转土地从600亩扩张到2000亩,流转费也从400元增加到了600元。”那年,胡金明再次购进青贮收割机,这台机器每天收割量达到350吨。

正是从那年开始,他带头成立合作社,以提供种子、肥料、农机等服务,并包销售这样“半托管”式的服务,带动农户从事青贮种植,收割费降到每吨60元。很多种植500亩以上青贮的大户开始加入合作社,也有人出资入股购买更多的农机。“最高峰的时候,每天有1000吨的饲料送往麻城。”胡金明回忆起当时,仍感到十分振奋,一切都充满希望。

拓市场,延链条,带领农民齐步走

据黄冈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受地区气候制约,黄冈市小麦、玉米的品质不高,种植效益低的问题比较突出。随着奶牛产业的发展,饲料用量急剧增加,稳步推进粮改饲成为必然选择”。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农机数量越来越多,订单规模也越来越大,跟随合作社种植青贮饲料的农民也迅速增加。到目前为止,恒金合作社建立的“订单合同-技术服务-农户种植-机械化服务-运输配送”青贮玉米产业链条,已带动了100多个社员从事青贮饲料种植生产。

规模扩大后,黄冈产青贮饲料的大名远扬广州、福建等地,很多牧场闻声赶来预订饲料。“自从2011年与麻城伊利签了4000吨的小麦青贮合同,每年的订单量都在涨,到现在年销售量已达10万吨。”据胡金明介绍,规模上去后,就不愁销路,“今年福建一家牧场开口要10万吨饲料,我只签订了13000吨的合同。”

延长产业链条是胡金明目前最急于突破的一环。“我已经看好了一款进口裹包机,230多万元,非常好。”胡金明拿出手机向记者演示。“三层塑料将粉碎后的新鲜青贮打包,这样可以储存2年不影响品质和口感。”胡金明告诉记者,等裹包技术突破储存难题,就可以再扩大农民的种植规模。“现在不断有农民咨询想加入,我不敢收啊,但是有裹包机后我就敢了。”延长产业链意味着胡金明可以承担更多的订单,也意味着他在销售环节拥有了待价而沽的时间差。

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不仅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带动了脱贫事业的发展。在黄冈市团风县,限于丘陵地貌,当地的脱贫攻坚战始终无法找到突破口,今年县农业局找到恒金合作社,希望托管当地龙山镇崔家铺村的土地。“那里土地资源有限,原来都种油菜、莲藕,一直赔钱。不过有个肉牛养殖场,所以县里希望我们去种青贮。”鉴于丘陵地区机械难于发挥作用,每天最多进行100吨的作业,胡金明承诺在每亩500元保底流转费的基础上,再根据利润空间按吨为村民提成。

团风县临江村、黄州区南湖村、禹王办事处唐家渡村以及新河村……在黄冈,有很多的村庄已经加入,还有更多的村庄期待加入青贮饲料种植的队伍。恒金合作社的“托管服务”,不仅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化解了风险,而且锁定了收益,农民积极性高涨。另一方面,为广大农民带来持续的增产增收,将是合作社事业蒸蒸日上的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