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黑龙江省克山县作为农村改革试验区,以新理念引领改革,以新动能推进改革,以新机制深化改革,使一些制约规模经营的瓶颈问题有效破解,成功走出一条土地集约、产出高效、产品高质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2015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4.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51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53.9%和81.3%。
一、注重整体把握,科学制定改革试验的“施工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了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较大改革举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描绘了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伴着改革的时代强音,我们紧密结合试验主题,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克山改革试验的“施工图”。一是围绕统一部署来谋划。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改革部门要从全局看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省委、省政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和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五大规划”、发展重点产业,全力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把改革试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科学设计,合理摆布,提出改革试验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配套措施,在“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问题上达成广泛共识,形成明晰思路。通过系统研究和谋划,确定了完善土地经营制度、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制度和创新规模经营机制等三个大方面8个小方面改革内容,制定了以规模化为牵动,带动组织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为核心的“一化带四化”的推进举措,规划了改革试验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做到了全县上下“一盘棋”、“一条线”,一抓到底。二是聚焦现实问题来谋划。随着改革试验的不断深入,克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改革深水区,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偏小,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种植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民生事业欠账较多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从全县最紧迫的事项、群众最期盼的方面和制约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入手,进行“把脉问诊”,开出改革良方,着力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组织化生产、标准化种植、订单式销售,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增收致富。三是立足内生优势来谋划。在生态环境上,克山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是首批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和省级生态示范县,生态优势已经成为克山发展的“金”字招牌。在产业基础上,着力打造以马铃薯、大豆、玉米和畜牧为重点的四个产业,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在区位条件上,城乡路网四通八达,滨北铁路横贯全境,北富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启动,连接齐齐哈尔、五大连池“一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依托这些优势,结合规模经营试验主题,真正做到了试验任务分布合理,试验内容重点突出,试验方式灵活适宜,试验措施紧扣主题,使改革试验更加切合克山实际,更加符合群众意愿。
二、注重统筹实施,精心打好改革试验的“组合拳”。习近平同志指出,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改革的自身系统也需要密切配合,如果改革各方面不配套,改革措施相互牵扯,改革试验工作就很难推进下去。克山改革试验工作之所以推进顺畅、效果较好,根本原因在于各项措施配套,方式方法灵活,“组合拳”运用得当,动车组效应发挥充分。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赋予了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实现规模经营、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重要前提。我们针对农村土地权属不明、界限不清、户籍不全等问题,在1998年土地二轮承包的基础上,对全县农民承包土地进行了确权、登记、颁证,通过聘请北京中农信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和国土“二调”成果图,对确权地块统一编码标识,做到农户每块承包土地的面积、位置、形状、权属和空间分布准确明晰,并将土地承包合同全部录入微机,交由所在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实行“户籍式”动态管理。全县共普查土地288万亩、颁证9.36万户,确权量达96.7%。确权后,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由原来的“不动产”变为“动产”,为实施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打下了基础。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制度。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土地流转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方式,健全的土地流转服务机制是加快土地流转的重要保障。而改革前,我县规模经营的服务主体缺失、服务制度不健全、服务领域不宽,实施改革试验以后,我们针对这些问题,着力在构筑平台、培育主体、建设制度上下功夫,拓宽了服务领域,提升了服务质量。在搭建服务平台上,县里设立土地流转服务大厅,乡镇设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里设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土地流转信息收集和发布、土地流转价格评估和参考、土地纠纷调解和仲裁等全方位服务。在经营主体培育上,重点打造合作社、大户和家庭农场等经营模式,全面提升规模经营质量和水平,全县共发展合作社600个、大户276个、家庭农场14个,带动规模经营实现270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9.4%。在配套制度建设上,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转监督管理制度》、《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管理制度》、《土地规模经营多元投入制度》等24项制度,为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理论遵循。三是探索创新土地规模经营多样化运作机制。建立土地规模经营多样化运作机制是实现规模经营、确保规模经营长期稳定的有效手段。改革试验中,我们针对各类经营主体经营规模弱小、发展生产乏力、种植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通过宣传引导、资金奖励、组织跨区对接等多种办法,鼓励有实力、有能力的各类能人发展规模经营。针对土地地块零散,大机械优势难以发挥等问题,结合县情实际,制定出台了地块调串、林网调整、科技包保、三区轮作等政策文件,使其指导规模经营更加科学和配套。针对规模经营地块种植标准不高的问题,通过科技指导、大机械划区、合作社统购等多种措施,使全县合作社和千亩以上种田大户经营的地块全部实现“六统一”(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种肥、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收获)耕作标准,标准化种植水平明显提升。
三、注重精准发力,努力夺取改革试验的新成效。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克山要做农村改革试验的坚定践行者,必须拿出勇气和智慧,以体制机制的突破带动规模经营制度改革的深入,以规模经营的扩大促进改革成果与农民群众充分共享。一是注重高效,在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上实现新突破。克山作为农村改革试验区,在探索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方面为国家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为巩固保持适度规模经营建立了长效机制,积累了经验。比如,以往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致使土地浪费严重,全县仅耕地堑沟就有20多万条,近2.8万亩耕地不能产出。通过改革试验持续扩大规模经营后,这些堑沟彻底消失,2.8万亩堑沟全部变为实实在在的耕地,年可直接增加粮食产量1000多万斤(以大豆为例)。特别是通过大机械秋整地,松、翻、耙、旋相结合,不但有效改善了土壤耕层结构,还极大提高了土壤通透性,使土地抗旱排涝能力明显增强,土地产出率显著提高。二是突出质量,在标准化生产水平上实现新提升。规模经营的扩大,带动了机械化、标准化和科技化的发展,到2015年,全县拥有大中型农机1.63万台,农机总动力达63.7万千瓦,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8.8%,比2010年提高18.8个百分点。深松、大垄、良种、防病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规模经营地块实现了从种植、管理、收获、储运到销售全程标准化。今年春播,全县规模种植地块通过大机械作业,缩短播期5~9天,亩节省种子1.5公斤(以大豆为例),节约生产费用2%~10%。通过应用大豆垄上四行、玉米垄上双行、马铃薯大垄栽培先进模式和马铃薯深松、大垄、良种、防病、喷灌先进技术,标准化种植水平全面提高。四年来,全县共推广农业新技术33项,推广优良品种25个,新技术推广率达95%,良种应用率达98%。三是调整布局,在农村产业结构上实现新优化。随着改革试验的持续深入,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农村生产力得到彻底解放,农业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据统计,全县三次产业由2010年的53.3:17.8:28.9变为2015年的41.1:25:33.9。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6.4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2%,其中异地转移13.8万人,就地转移2.6万人。在本地转移劳动力中,除一少部分被雇佣继续为规模经营主体出卖劳务外,绝大部分离土不离乡发展二三产业,劳动力布局得到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明显拓宽。四是拓宽门路,在农民收入上实现新增加。农民转出土地经营权后,他们在获取土地承包金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外出务工、发展畜牧养殖或从事二三产业等实现二次增收,规模经营主体订单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农民致富步伐明显加快。改革试验实施以来,全县农民每年因流转土地实现收入近8亿多元,人均增收2116元;通过外出务工获得劳务收入15亿元以上,人均增收3968元;通过发展畜牧业,每年实现收入7亿多元,人均增收1850元;通过合作社带动,实行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经营管理、统一销售农产品、统一分配红利等,入社农户每亩土地可增收达500元以上;通过签订订单,马铃薯每斤超过市场价5毛钱,大豆每吨高出市场价100元,2015年全县各类订单种植面积达200万亩,是2010年的20倍,直接增加农民收入2.1亿元,人均增收572元。
四、注重多方联动,广泛汇聚改革试验的正能量。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凝聚社会共识,把改革试验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一是在解放思想中稳步推进。在改革试验中,始终保持革新的勇气,跳出束缚改革试验的条条框框限制,克服利益掣肘,坚持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新一轮改革试验,把凝聚改革共识的工作做深做实,通过入户动员、政策宣讲、经验分享等措施,把改革的意义、目的、举措和政策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发生根本改变,实现由被动接受改革向主动参与改革的重大转变。二是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定力。改革有困难是正常的,有阻力是必然的。习近平同志曾经讲过,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在实施改革试验中,克山也遇到一些难以破解和推进的问题,但我们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按照改革的正确方向,找准改革的合适路径,充分发扬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过险阻的精神,以钉钉子的韧劲,一锤一锤接着敲,一件一件接着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稳扎稳打向前走,从而确保了改革任务如期完成。三是在依靠群众上更加自觉。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革的力量源泉。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归纳改革积累的宝贵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改革。纵观我县改革试验的全过程,之所以推进的速度比较快,取得的成果很明显,积累的经验很宝贵,主要取决于我们一开始就把改革试验扎根于群众之中,把问题摆到群众中去,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改革成果更加惠利于民,从而激发群众想改革、愿改革、支持改革、主动参与改革的内生动力,凝聚了改革的强大能量,助推了改革试验不断深入。四是在上下联动上齐抓共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相互促进,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才能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我县改革试验开展以来,得到国家和省试验区办及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12年,省试验区办积极协调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专门协调会,研究确定了在合作社建设、大型喷灌、财政资金、农业开发、土地整理、购油补贴、支农信贷等11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并陆续投入改革项目资金达3亿多元,帮助克山破解改革难题。克山作为改革试验的实施主体,围绕制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构建了上级支持、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改革格局,有效保证了各项试验任务稳步推进,形成了可复制、易推广、有价值的改革成果,为粮食主产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