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区穷县,到旅游强县,从油茶产业结构单一、产量低下,到依托茶山建设主题公园,开发河道漂流,浙江常山县黄塘村,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生态富民的转型发展之路。更可喜的是,黄塘村的开发建设和运营分红都在本村村民之间和村集体内部展开。山水资源入股、村民散户出资、集体资金注资,黄塘探索出集体经营带动全村致富的发展新路。
滑草漂流赏花,全村“景区化”
黄塘村有着近5000亩的原始油茶林,是目前常山县成片油茶林保存最完好的基地之一,2014年千亩油茶林被赋予“浙江最美森林”的美名。村民不敢相信,4年前人均年收入只有5000元的黄塘村,经过这几年发展,人均年收入竟然突破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廖红俊告诉记者,从去年起,村集体经济收入就已突破200多万元。
现在的黄塘什么模样?春滑草、夏漂流、秋赏花、冬榨油,黄塘在每个季节都能带给游客不一样的风景。依托油茶产业优势,黄塘邀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对全村进行了“景区式”规划,新建了油茶主题公园、油茶博览园、滑草项目、八面山漂流、稻草文化展示区五大项目,实行整村“打包”经营。
走进占地1000亩的油茶主题公园,3公里长的游步道、隔山相望的两座观花亭,让游客尽情观赏油茶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5所设施完善的原生态小木屋,在节假日经常被抢订一空。山间错落有致、造型奇特的稻草人,增添了农耕气息。从山顶上望去,占地4800多平方米的衢州市首个滑草道,葱绿一片。山下的八面山漂流,更是在盛夏时节引来众多游客。据工作人员介绍,漂流项目开业三个月内就实现门票收入63万元,带动100余名村民就业,有力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
不断充实的旅游项目,为乡村休闲旅游注入了活力。以丝瓜、葫芦、葡萄等瓜果为主的千米蔬果观光长廊,供游客观赏、学习、采摘。油茶博览园不仅展示油茶栽培历史、榨油工艺、油茶产品、油茶文化、茶油功能,还提供油茶技艺体验。
山水股份化,集体公司化
早在2014年,廖红俊曾望着满山油茶林一筹莫展。黄塘村地处常山县新昌乡东北角,距县城50分钟车程,山多地少,交通闭塞。1997年以前,黄塘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茶叶山林的对外承包,每年仅3000多元,是典型的空壳村。如何才能摘掉穷村的帽子,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黄塘村有着良好的山水生态资源,特别是贯通整村的河道,是发展漂流项目的绝佳选择。在充分认识这一优势的前提下,村两委多次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等赴外地同类山区漂流景点考察学习。通过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协商,大家决定以村民持股模式进行运作,以八面山漂流为引爆点,配套特色餐饮、农事体验、生态果蔬采摘、乡村民宿等项目建设,打造乡村旅游,实现“吃住玩行购”一体化。
“想好就干!”村书记和村两委带头投资,并承诺三年不撤资,以发动村民出资入股。黄塘全面推行“公司+集体+农户”的运作模式,从根本上破解了“干部干群众看”“书记喊无人应”“秀山水难变现”等老大难问题。廖红俊告诉记者:“我们注册成立了浙江常山黄塘旅游景区开发公司,按照企业运营模式建立监事会、股东大会等相关内部机制,要做就做规范。”
第一轮融资确定初始股东32个,其中村集体设1股,共筹集初始本金315.9万元(折1053股,每股3000元)。村两委干部、村庄种植大户、在外能人等8名投资人合计投资260万元。另外,从集体收入历年结余中拿出30万元,入股旅游开发公司,占10%股权,经过两年发展目前集体持股已逐步增至33%。“为让参与农户旱涝保收,零风险,我们承诺1年内投资10万元以下的散户可随时撤出资金。”廖红俊介绍道,村民积极性很高,根据村民意愿及发展需要每年扩股1~2次,今年8月将再次扩股。
“山水资源也折价入股。”常山副县长方荣介绍说,这是黄塘的创新之处。“在成立旅游开发公司之初,就由村集体与股东商定,要将河道、土地等集体资源算作股份。”根据河道上下游村资源所占比重的不同,按照每张漂流票黄塘抽成4元,下游村岩前村抽2元的方式给予全体村民红利,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用于村公益建设。此外,对新建的稻草文化园、滑草场、油茶博览园、花果长廊等10余个景点项目,黄塘聘请中介组织对归属村集体资产部分进行评估、量化,并按照3000元/股折算为242股,注入村旅游公司,有力保障了村集体的收益。
村委带头村民跟进,就地就业分红
随着旅游公司的运营,漂流项目转起来、乡村休闲旅游火起来,极大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外出村民纷纷返乡,掀起了就业创业潮。一期漂流项目的成功运营,让村民尝到了“持股分红”的甜头。2014年,黄塘村持股村民每股分红实现230元,其他村民以资源入股和集体分红获得每股39元的收入。村集体部分按黄塘村保底1.5万元、岩前村保底1万元进行结算,保证了村民和集体收益。
走在黄塘村,随处可见村民在修路、铺管、除草、种花。村庄的发展给村民带来了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机会。“我们坚持村里的事情村民办。”廖红俊介绍说,黄塘通过自行组织施工或包清工等方式,充分借助村民、党员的力量实施村道拓宽、庭院改造、旅游开发等村庄建设发展项目,不仅改善了村庄的环境面貌,提升了人居品质,也进一步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今年5月份以来,村里每天都有100多人在项目一线做工,人均工资达到100元/天,已累计发放村民130万元的劳动报酬,人均收入增加1300余元,黄塘村每年贴补村民的医保费用达10余万元。”
在干事过程中,黄塘村以创建“金钉子”党组织为动力,村两委干部带头冲锋,引领党员、群众参与村中各项事业发展。据方荣介绍,村书记廖红俊带头,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领1~2个发展项目,人人肩上有担子。“今年村项目启动以来,村两委成员每天早上6点20分前就赶到工地指导施工,在村两委带动下,目前村里已发展农家乐5家、民宿床位90张。他们的辛勤付出促成了一大批项目的落实,推动了村庄面貌的改造提升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黄塘凭着一名好带头人,靠着选准一个好项目,依托一套好运营机制,彻底转变了山区村民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的旧局面,真正开辟了一条符合实际的乡村旅游产业化、农民就地致富的发展道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