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草原畜牧业建设路径探讨——以青海省河南县为例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杨振海 于福清 张金鹏 字号:【

8月15-17日,我们组成联合调研组赴青海省河南县开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建设专题调研。期间,调研组下草原、进毡房,查看当地草原资源保护建设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情况,并与省、县、乡、镇、村各级干部和牧民代表座谈,聚焦当地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总的看,河南县作为传统牧业县,在草原保护和现代草原畜牧业建设中起步早、推进快,以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为依托,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受发展观念、资源禀赋、技术推广等多种因素制约,现代草原畜牧业建设亟需更新观念、提质增效。下一步,发展应遵循“用好政策、突出重点、完善支撑”的思路,充分调动各方主体的积极性,实现兴牧富民。

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起步早、推进快

河南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的青南高寒牧区,地处“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缓冲带。全县总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总人口4.09万人,蒙古族占93%。作为传统牧业县,全县牧业人口3.3万人,草原畜牧业是全县的重要支柱产业。2004年起,为提高草原畜牧业产出效益,河南县率先在全省提出了发展“有机畜牧业”的思路,并着手实践。十多年来,当地依托丰富的草原资源,通过“谋思路、抓认证、扩规模、打品牌”等举措,全力推进草原现代畜牧业建设。

规划先行,明确发展思路。河南县为统筹有机畜牧业发展,凝聚发展合力,成立了有机畜牧业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牵头,先后编制了有机畜牧业发展规划、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规划等,明确了“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以组建牧民合作组织,培育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快推进生态有机畜牧业建设,打造青藏高原优质安全高效生态畜牧业生产示范基地”的发展思路。

突出重点,抓好品牌认证。河南县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及产业发展思路,确定了以“有机基地认证、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证和优良畜种地理标志认证”为重点的认证思路,全力推进认证申请,取得积极成效。2007年7月,取得了经国家认监委认定社会机构认证的有机基地、生产和贸易三个证书,并连续8年获得再认证;2010年3月,获得了环保部第三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证;同年5月,获得了农业部对于苏呼欧拉羊和河曲马的地理标志认证,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得以夯实。

互利合作,加大示范引领。河南县为提高产业发展效率,充分调动广大牧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指导占全县近70%的约3万名牧民以草场和牲畜入股形式,加入牧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龙头公司引领示范,进行规范化运营。累计整合草场面积约700万亩、牲畜近68万只,重点打造了19处特色标准化养殖示范场,逐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牧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分户放牧、联户经营、集中定居、一体管理”的有机畜牧业生产新格局业已形成。牧民通过组织参与,促进了收入提高,2015年全县人均收入达8213元,牧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多措并举,打响有机品牌。依托认证品牌,大力选育推广欧拉羊、牦牛等优良畜种,加快“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建设欧拉羊、雪多牦牛和河曲马示范区,扩大和提高品牌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组织参与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产品发布会等促销活动,建立名优特畜产品展示平台和异地宣传展示窗口,加大有机畜产品的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其中,当地龙头企业青海绿草源有限公司获得牧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努力打响 “青海最美草原”有机畜产品品牌。

当前现代草原畜牧业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河南县有机生态畜牧业发展先发优势大,牧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但也要看到,随着当前青海省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各地纷纷开始后程发力,河南县的领先优势不再明显,相反在发展思路、草场保护、人工草地建设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局限逐步显现,必须认真分析,积极应对。

发展观念滞后。当地有部分同志认为,只有在天然草原放牧生产的畜产品才是有机畜产品,采取舍饲圈养、适当补饲等均不合要求。这造成生产受季节限制,难以确保稳定供给,影响市场占有率提升。但依据国内外关于有机食品的定义,只要求相关产品符合规定,不使用农药、化肥等投入物和基因工程技术即可。有机品牌本应是当地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助力,但因理解局限反而成了发展的包袱和阻力,严重制约了产业的提质增效。

草原退化严重。长期、高强度的天然放牧造成当地草原承载压力大,导致黄帚橐吾、黄花棘豆等草原毒害草丛生,高原鼢鼠等鼠害严重,草原退化明显。此外,当地柯生乡由于存在与临界甘肃夏河县的草场纠纷,部分草场利用强度远远超过承载力,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全县90%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中度以上退化面积达653.44万亩,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66%,已经成为制约当地草原畜牧业发展和牧民脱贫增收的重要瓶颈。

人工草地建设滞后。据统计,2015年末全县牲畜存栏达70.98万头(只),折合约14亩草原承载一只家畜。这远低于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每50亩草地承载一个羊单位的水平,导致超载过牧、天然草场退化,发展优质高效人工饲草地成为必然选择。但受制于观念、气候、技术等因素制约,目前全县人工草地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优质人工草地面积不足10万亩,严重制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推广薄弱。一方面,由于机构改革,县畜牧兽医工作站与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三站合一,统一由乡政府管理。其中,畜牧兽医编制仅有6人,还有一半以上经常被乡政府统筹用于包村包点、维稳、党建等事务性工作,专业人手短缺,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当地特色畜种如雪多牦牛、藏羊等,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近亲繁殖现象,导致种群退化,个体矮小,饲养效益低。饲草包膜青贮补饲等先进技术,虽然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益,但当地推广接受程度低,未充分发挥效用。

当前,国家草原保护建设和草原畜牧业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观点、新思路、新技术层出不穷。时不我待,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更新观念,才能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不断开拓新的发展局面。

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亟需统筹发力

下一步,河南县推进现代草原畜牧业需要把握机遇、正视挑战,在巩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围绕“保生态、保供给、保安全”的目标,在政策、项目、机制和产业等方面多措并举,争取使畜牧生产和牧民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

完善规划加强引领。要跳出县域搞规划,立足产业谋发展。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周边县域的资源禀赋、产业状况等,谋划区域经济发展。分析河南县发展优势和不足,找准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使企业愿意来、留得下、发展好。推动出台加强生态有机畜牧业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方向、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找准抓手,整合资源、有序推进。

继续用好用实现有政策。继续发挥好草原补奖政策、退牧还草工程、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等现有政策效益,不断加大天然草原保护,加强毒害草地、黑土滩和鼠荒地治理力度,不断夯实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基础。统筹使用好草原补奖绩效考核资金等生产性扶持资金,结合全县有机畜牧业产业发展阶段,重点布局打造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示范区,真正让广大牧民群众看到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广阔前景。

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饲草产业在畜牧业发展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要突破饲草料短缺的瓶颈,一方面,必须立足自身,深挖本地饲草料生产潜力,通过增加资金及项目带动,大力发展人工种草,鼓励牧民适度扩大饲草料地规模,引进饲草料加工处理设备,提升饲草料储备能力和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级技术推广机构、产业体系和科研单位的积极性,大力开展牧草生产技术培训,筛选推进优质牧草生产。双管齐下,真正打牢规模养殖的物质基础。

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加大经营机制创新力度,积极鼓励引导牧民通过联户制、股份制、代牧制等经营方式,提高经营水平,提升经营效益,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鼓励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强化专业合作组织“为牧民服务、教牧民学技、带牧民入市、助牧民增收”的定位,积极构建以联户经营为基础,专业合作为特征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探索建立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收购、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构建稳定购销关系,带动牧民共同走上合作经营、利益共享的转型发展之路。

加强资源优势转化。要抓住当前全国先进基层畜牧示范站创建的契机,充分依托当地特色畜种资源,加强良种的保护和扩繁,打好“高原、绿色、优质”的特色草畜产业牌,善于以终端消费需求为导向,积极“反弹琵琶”,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品牌建设,引导支持规模企业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扩规模、提档次、升水平,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效益优势。

(作者单位:杨振海、于福清 全国畜牧总站;张金鹏 农业部畜牧业司)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