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郭永田 字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大环境和新形势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对于引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我国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传统农业经营方式长期依赖资源要素的大量投入,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尽管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但代价也是巨大的,农业发展的诸多矛盾日益凸显:在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和农业生产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下,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迅速下降;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土壤肥力退化、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农村面源污染蔓延。面对成本、资源、环境的多重刚性约束,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已然箭在弦上。当前,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农业发展重点方向和重点环节,从而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最终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是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必然要求。中国农业的首要功能是保障国家的食物安全,特别是要保障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农产品供给已进入结构性短缺阶段,部分农产品的供给增长跟不上需求增长,进口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得国民对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难以保障农产品供应数量,也不利于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在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短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提升的背景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有利于树立起大农业、大食物、大市场的理念,立足农业资源全局解决农产品的供给问题,确保各品种之间的供需基本平衡;有利于促进农产品产加销结合,发挥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在现代农业体系中的引领作用,创造和扩大农产品高端市场需求;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减少供给和需求失衡的现象,避免因主要农产品供给量大起大落而危及农业产业安全。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保障。加快构建和形成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既是横向扩展农业产业幅度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过程,又是纵向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的过程;既是农业物质装备的过程,又是农业科技信息作用的过程;既是农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又是农村人口职业分化的途径。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得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更加有效,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不仅避免了“谷贱伤农”,更可通过发展农业的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去实现农业的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农业产业链条的延长,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农产品初深加工、农产品流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使农民得以分享农业产后环节的附加价值,从而提高了收入。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直接生产环节转移出来,有助于加快土地流转进程,促成了农业生产领域的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我国农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偏小,物质投入不足,农业科技贡献率偏低,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业已进入高成本和高价格的“双高”阶段,面临国外低成本低价格农产品的进口压力与日俱增。在国际农产品市场冲击和农业跨国公司对部分农业产业的资本渗透和控制产业链条重点节点的形势下,我国农业的外资进入应对能力不足的弱点逐渐暴露,农业产业安全受到影响,整体竞争力较弱。显然,传统的小规模家庭粗放式生产,或缺少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撑的小规模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体系都难以抵挡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因此,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才能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全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