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市场化改革 应以保障种粮合理收益为前提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周学勤 字号:【

从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算起,我国现行的粮食市场政策已经实行了12个年头。从当时的粮食供求关系紧张到如今供给充足甚至出现了产量、库存量和进口量“三量齐增”的局面,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粮食体制特别是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走到了变革的关头。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和市场体系。那么,长期受到粮食收储制度“保护”的农民,能否经得起市场化的考验?如何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充分保护农民利益、保护从事规模种植的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2015年,我国玉米临储价格首次打破只涨不跌的惯例。从市场反应来看,玉米种植户显然没有做好应对。“如果年初知道是这个价格的话,我就不种玉米了。”记者采访的一位辽宁省种粮大户至今仍有些忿忿。2015年9月中旬,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发布《关于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收购玉米有关问题的通知》。彼时,东北玉米已丰收在望。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张晓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给农民一个信号,过去价格是只涨不跌,现在价格也会跌,跌完怎么样农民等着看,政策会告诉农民以后价格是市场形成、随行就市。张晓山代表判断,玉米临储政策会取消,将出台新的政策,完全按照市场导向。虽然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信号让农民有些措手不及,但也达到了让农民切身体会粮价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越走越近。

张晓山代表认为,粮价市场化改革不仅是捋顺价格生成机制的需要,也是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需要。当农民觉得种玉米不划算的时候,他就有动力去选择其他农产品去种植,或者生产附加值更高的农产品。“在积极稳妥推进玉米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下一步稻米和小麦的价格形成机制也将进入改革范畴。”张晓山代表告诉记者。

“当然,不管如何改,种粮农民的合理收益不能损害。”张晓山代表强调。“当前玉米临时收储价为每斤1块钱,但是这个价格和玉米进口价格一比差得很多,我们的价格要高30%〜50%。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农民生产成本高,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就是这个价格。所以我们应该保障这个合理收益,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土地流转的费用。以东北地区为例,土地流转费用普遍在每亩每年600元左右,即使玉米亩产达到2000斤,每斤玉米生产成本中租地成本也高达3毛钱。规模种植需要支付的流转费用,严重挤压了种粮大户的生产利润。

“国外农民在自有土地上耕种,用于土地上的投入,实质上是不动产投资,甚至可以保值升值。我们通过流转土地,既掏租金,又担风险,心里没底啊。”记者在安徽采访时,一位种粮大户道出对种粮“钱景”的担忧。在粮价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农产品收储制度终将退出的预期下,农民种粮的风险凸显。

张晓山代表也关注到这个问题。他告诉记者,我国农村耕地流转的双方在利益上是冲突的。一个希望租金越高越好、一个希望越低越好。面对种粮成本高的问题,目前正在探索生产者补贴制度。但是,在张晓山代表看来,光靠补贴是行不通的,还是需要通过创新来降低综合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生产率。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对家庭农场、专家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张晓山代表认为,这就是未来中国农业的经营之路。未来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农场不是中国农业的方向,还是要搞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让大家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农业经营制度,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根本出路。”张晓山代表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