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改革试验田 共享发展新成果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周斌 字号:【

常州市武进区是江苏省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7项改革重担;同时,也是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土地流转管理等5项改革重任。近年来,武进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江苏省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改革促发展、保和谐、惠民生的理念,扎实推进农村改革试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膺“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第三名,实现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区“三连冠”。我们主要体会是:

一、深化农村改革必须把握促进科学发展的大方向

把握正确方向是推进农村改革的重要前提。为了正确把握改革方向,武进区组织开展“改革为了谁、改革依靠谁”的大讨论,一致认为: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突出科学发展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区域又好又快发展,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为此,在实践中,武进区坚持“三大导向”: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困扰的突出问题,武进区围绕城乡一体机制体制创新,组织专题研究,编制了城乡一体化规划,明确“三步走、四为主、五大原则、六个一体化”的总体发展思路,出台了城乡一体化三年行动纲要,确立了八大工程56项重点任务;制订了全国首个县级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标监测体系,目前综合得分超过95分;打响“城乡一体”等“四大战役”,城乡一体前两步战略目标如期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89:1。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围绕打造“生态宜居幸福区”,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武进区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大力开展生态创建,成功创建成为全国生态区,所有镇全部创成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卫生镇。武进区始终坚持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加快改善民生民本,“十二五”期间,民生保障累计投入资金230亿元,养老、医疗、失业三大险覆盖率达98.8%,自来水、天然气、农村公交实现村村通,公众安全感稳定在93%以上。三是坚持政策导向。在农村改革试验涉及政策研究、制度设计等过程中,武进区始终坚持不触犯法律法规、不侵犯人民群众利益这两条底线,同时,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群众意愿,政策上更多地向基层、向群众倾斜,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政策的支持者、受益人。

二、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立足维护农民利益的出发点

武进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三大权益,大胆探索实践。一是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全区完善承包合同75000户,完成率达70%,今年将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土地流转管理改革试验,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武进区农村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措施,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区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70%。创新开展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建立抵押贷款风险共担机制,累计已发放经营权抵押贷款31笔、贷款总额近2500万元。二是改革宅基地使用权。在保障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用益物权基础上,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民住房保障对象确定办法、农村宅基地审批和管理、农民新建房屋审批和管理等机制,试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2015年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实现零的突破。三是完善集体收入分配权。切实加强村级经济发展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抱团发展,加快落实经济一般村物业帮扶,努力把“蛋糕做大”,2015年全区259个村(含涉农社区)集体收入总额为7.7亿元,所有村集体年收入都达到120万元以上,村均集体年收入达到297万元。在此基础上,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努力把“蛋糕分好”,“十二五”期间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累计分红7.9亿元,在办理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后户均分红累计仍达5961元。

三、深化农村改革必须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牛鼻子

农村改革综合性强,必须做好整体谋划,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才能获取农村改革的最大效应。当前武进区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推进期,武进区聚集难点、热点、重点问题,精准发力,精准施策。一是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武进区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在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全面核实农村集体资产基础上,以行政村为单位将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农户,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到2015年底,全区累计已有237个村(含涉农社区)完成改革任务,占全区行政村(含涉农社区)总数的92%,量化集体净资产49.7亿元,界定股东62.6万人。根据“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目标,加快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保障农村产权依法自愿公开公正有序交易,目前武进区农村产权交易所和14个镇级交易站全面建成并平稳运行,到今年3月累计成交农村产权交易项目276宗,成交金额1.16亿元,平均溢价超过11%。二是健全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配置不均衡是城乡一体化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最大短板。武进区着力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改革统一城乡政策制度,加快推进均衡布局,全面构建公共服务共享平台。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程扎实推进,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外来人口子女积分制入学工作有序开展,先后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学前教育改革示范区;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40%的镇卫生院与三级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健全;养老服务扶持政策逐步健全,优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稳步推进,建成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家,农村社区(村)居家养老中心覆盖率达95%以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加快推进,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逐步形成;城乡体育事业全面发展,“10分钟体育健身圈”实现城乡100%覆盖,武进区被命名为全省首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三是创新和完善农村社会治理。全面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省级综合试点,率先成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实现集中办公“一体化”运作、接待群众“一条龙”服务、解决问题“一竿子”到底。城乡社区减负增效工作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深化,政社互动机制逐步建立,“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建设达标率达到98%,被评为“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稳步发展社会组织,建立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中心,促进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到2015年底,全区共有社会组织2574家,其中农村社区类2214家,每万人拥有登记的社会组织数已超过17家。村级“四有一责”建设活动全面开展,先后被评为全省村级“四有一责”建设示范区和全省村级“四有一责”先进区。

四、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瞄准制度顶层设计的突破口

武进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要求,更加突出顶层设计,更加注重上下互动、横向沟通,更加严格风险防控,确保农村各项改革落地生根、见到成效。一是注重整体谋划。农村改革涉及面广,农村各项改革相互之间又有内在的逻辑关联,不能把改革“碎片化”,各唱各调、各喊各号,必须把农村改革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实施。武进区紧扣承担的农村改革试验任务,聚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等农村改革试验内容,深入分析改革遇到的核心问题和矛盾焦点,科学谋划改革的步骤和政策,整体推进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着力在农村土地流转、宅基地改革、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农村金融服务、农村社会治理等关键节点上取得突破。二是有序组织推进。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目标,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武进区高度重视农村改革工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为各项农村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牵头部门对试验方案反复研究,科学设计改革的探索目标和预期成果,及时处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复杂敏感的改革任务,尤其是突破现行政策法律的试点试验,严格履行报批程序,在取得授权后,坚持在审批的范围内封闭运行。同时,建立健全任务推进、监测预警、风险防范、评估分析、宣传上报等管理制度,做到职责清晰、工作规范。三是凝聚发展合力。农村改革发展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地方、在基层。武进区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既重视顶层设计、通盘考虑,又充分尊重基层创造,为基层探索创新留出足够的空间,放手让基层干部、广大农民群众去试验、去探索。同时,通过政策和财政杠杆,吸引和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农村改革发展。2013年以来,武进区以光彩事业为抓手,组织开展城乡同心共建行动,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新农村提升工程、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改革发展项目,到2015年共募集同心共建光彩资金2.4亿元,实施共建项目300多个,得到广大农村群众的高度认可。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委书记、武进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