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浩 变污为宝 造“田娘”传奇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高健浩,年少时“捉粪”,后来当过农技员、村支书、集团公司副总裁。他创办的公司,在十年时间里共处理100万余吨畜禽粪便等污物,通过专业处理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生产出25万余吨无毒无味的高效有机肥,开辟了中国农业用肥新天地。

钟情粪肥的“捉垃圾”

上个世纪40年代末,高健浩出生在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芙蓉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化肥,能够让庄稼长得好的只有有机肥。有机肥最多的地方,当然就是人口稠密的地方。而人畜粪便、生活垃圾,都集中在城市人口密集区。

于是,很多乡下人就会到城里收集人粪便,苏州城里人称干这一行当的人为“捉垃圾”。高健浩辍学后,仿佛就是一个小大人,除了做起了割草喂牛等家务活外,每天起早贪黑到外面收集粪便。曦色朦胧,寒暑交替,苏州、平门,水泥船上,石埠岸边,高健浩总是带着几个“捉垃圾”的人,赶在其他“捉垃圾”的人之前,将公共厕所里的粪便“捉”掉。

那个年代,大粪对于人民公社的农业来说,简直就是宝贝,而生活在人民公社的人口,是城里人口的四倍,周边农村的农民都想在城里找回急需的“宝贝”。何况,城里还有“清洁管理所”这个部门,他们每天一次,将所有公共厕所“扫荡”一遍,这粪便,清管所是可以卖钱的,高健浩他们不赶早能行吗?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担大粪约60公斤,约值一毛五分钱。而当时,一个壮年一天在生产队里挣的工分,也就一二毛钱。几乎没有一个生产队买得起用于垩田的大粪。再说,即使你买得起,你也买不到,那可是按计划分配的。

高健浩足智多谋的能力也许从此练就。他相信城里人未必就讨厌乡下人将厕所里的粪便挑走,他们讨厌的是你挑着一担臭烘烘的粪便在路上和他碰上。高健浩灵机一动,设计制作了一个大木箱子,这个箱子和卖冰棍的木箱差不多。就这样,一箱一箱城里人避之不及的粪便,运上了高健浩他们的积肥船。他们摸准路道,盯牢偏僻之地的公厕、地坑,昼伏夜出,出没在上海、苏州靠近河道的街头巷尾,屡屡得手,满载而归。

由于高健浩用的粪箱和卖冰棍的箱子差不多,开始会有一些嘴馋的孩子,跟在他们后面,以为他们就是卖冰棍的,小孩子常常举着角票追随于后。每每此时,他们就以“勿好意思哉,棒冰卖完哉,下趟再来作成我伲生意吧”来搪塞。这样的次数多了,这些小孩儿就拆穿了他们的“西洋镜”,他们远远地跟着,上蹿下跳地骂他们:“臭阿乡、死阿乡,肮脏阿乡穷阿乡,明明背只偷屎箱,却来骗我伲棒冰箱!”

这份又臭又脏又累的活,高健浩整整干了三年,为生产队的粮食丰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掏粪的经历,也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奠定了他一辈子对土地和对粪肥挥之不去的深厚情结。

包地种田成农村风尚

17岁,高健浩就成为生产队的骨干、小队农技员,20岁担任大队农技员。他能吃苦,负责任,爱动脑,是年轻人中出类拔萃的好苗子。

高健浩虽文化程度不高,但勤钻研好学习,搭地窝、钻草棚,满身干劲。在生产队担任农技员时,就已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聪明才智。他师从水稻专家陈永康学习水稻种植和育种,深得其精髓,曾利用老鼠偷吃剩下的48粒稻种,培育出水稻高产新品种“32-78”,在苏州地区推广种植高达60万亩。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芙蓉村人,他从小就怀揣着强村富民的梦想。自1988年,他开始带领农科队的人员调整土地、合理布局、筑路建桥,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仅三年时间,他带领村民共挖运土方52000方,填河塞浜37亩,构筑圩堤2600米,把高低不一、零碎分散的农田建成了田成片、渠成网、路到田的科学布局。同时他在芙蓉村还建设了提纯复壮种子基地,每年,该基地向全市各乡镇提供稻麦优质良种250万斤,为全市的农业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1989年,高健浩被村民推选为芙蓉村村支部书记。结合芙蓉村工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他召集村民共同研究村级经济发展大计,对全村六家小企业全面放权,实行租赁承包,让厂长责任上肩,管理上轨,多劳多得,推动村级工业经济全面发展。1993年,芙蓉村工业产值实现了500万元、利润40万元的骄人业绩。

上世纪90年代初,苏南农村的工业化,对传统农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人们对土地的热情一落千丈,从原来的家家希望“多收三五斗”,演变成了“能收就收点,收不着就拉倒。”一茬又一茬年轻力壮的庄稼汉,纷纷弃田而去,汇入了“当工人”的大潮,多少好田地,被抛荒或半抛荒,高健浩所在的苏州更是如此。高健浩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决定去拯救这大片被撂荒的土地,将那些没有人种植的土地承包下来。

承包土地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敢闯敢拼的高健浩却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率领17位村民,到昆山正义镇承包4800亩粮田,成为苏南第一位跨市承包大片土地的农民。在没有大型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条件下,面对人均种植近300亩的艰巨重任,高健浩率先推出了他早先试验成功的水稻免耕法,极大地提高了种植效率。

作为村支部书记,他以身作则,率先提出了“党员干部要勇担风险先湿脚,让村民敢于脱鞋跟过河”的观点,而对本村的撂荒地,他带领三位村干部率先承包了210亩农田,并按规定向村里交了2万元押金,实现了夏秋两季双丰收,为村干部树立了榜样,同时也激励了广大村民承包农田的积极性。在高健浩的带领下,一时间,包田当大户成了芙蓉村的风尚,部分村民还奔赴外地承包粮田,走向了致富道路。

将农村污染变成新产业

进入新世纪,农村污染问题似乎日益严重,而高健浩所在的苏南,情况更加糟糕。每到收获季节,农田中种植的大量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秸秆,就会被农民就地焚烧……这一切,高健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于是,在2002年56岁的高健浩决定,“用全部的积蓄50万元,去救活乡里的畜粪处理场,来做粪肥”。在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后,高健浩的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诞生了。

经过十年的艰辛创业,田娘公司有机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田娘有机肥料生产基地等企业开始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公司主要是以农村稻麦秸秆、人、畜、禽粪、河泥为生产原料,引进国外先进的有机肥生产菌种和技术,生产绿色环保无公害的“田娘”有机肥料,运用于本企业粮食生产和投放市场。“田娘”牌有机肥肥效高、肥力持久、无污染的产品特性,更是深受消费者的好评。

为了探索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新模式,高健浩克服重重困难,组建了田娘米业专业合作社,做到“统一用种、统一用肥、统一标准管理”,再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户的产品,让农民实现增收,带动本地大户80多户近1万亩。在“常熟市田娘米业专业合作社”正常运行、取得经验基础上,他又与黑龙江省9位种田大户联手创办“富锦市田娘水稻专业合作社”,建立优质水稻种植基地近3万亩,实现了农民跨省联营新模式。2014年又流转租赁安徽霍邱军区6300多亩农田,建立示范基地,并逐步实现带动发展。

田娘公司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示范种植,少用或不用化肥,增施有机(类)肥料,实现了“提高产能、增加收益、恢复地力、减轻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如今,高健浩的生态种植基地已扩建到4万多亩,实现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农产品的品质优,安全可靠,经济效益高,田娘系列优质大米已成为地产优质农产品的典范。2009年底,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高健浩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这是全国20位获奖者中江苏省唯一获此殊荣者。

按照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高健浩创办的田娘公司已形成了“发展养殖业-废弃物收集-资源化生产-返回种植业-优质农产品生产”的现代农业经济循环圈,建成了一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链,把农村污染大包袱变成了一个新产业。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