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钦 青稞美酒飘香的地方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曲杰 字号:【

强钦村,坐落于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琼结河谷地,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土地肥沃,是藏族历史上著名的传奇人物基巧堪布·斋康强巴土旺的家乡。村庄历史悠久,强钦庄园影响深远,在西藏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琼结文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强钦村特色产业的号召力以及强钦青稞酒的优势资源,让如今的强钦村成为琼结县文化旅游景点中的佼佼者。

村庄的青稞酒缘

说起强钦村的历史,就得从青稞酒讲起。相传当年,藏传佛教息结派的创始人印度高僧帕·当巴桑杰尊者曾三度造访西藏,并在当地停留。曾在强钦村一村民家里借宿一夜,村民们热情地款待这位远方来的印度高僧,并且把自家酿的“罗强”(“罗”指年份为一年,“强”意为青稞酒)敬献给他品尝。他边喝边连连称赞:“强辛,强辛”(即好喝之意)。第二天,当帕·当巴桑杰来到娘那寺(该村西面的娘那山上的娘那寺)时,他还想着昨晚的美酒,念念不忘,对寺里前来朝拜的村民连说:“昨晚,那个村民家里的,强辛,强辛。”后来村民都以酿制美酒而名声远扬,村名也就叫作“强辛”。

另一传说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进藏后,曾一同回到他的王朝兴起地琼结祭祀祖先,并在此居住过一段时期。当时,文成公主踏察那里的山山水水,到过强钦,她用当地盛产的青稞和清凉的溪水煮酒,酿制出入口丝滑甘美,缠绵如梦萦,柔软如锦缎的青稞酒。自此,当地妇女纷纷学习她的酿酒方法,从此,村民学会了酿酒,而且酿制的青稞酒可口甘甜。后来,那里的村民为纪念文成公主而将这个地方命名为“强钦”(藏语意为青稞酒的故乡)。

源远流长的青稞酒文化

青稞酒,在强钦村叫做“强”,是用青藏高原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特色的高原农作物,是青藏高原极端环境条件下植物适应性进化的典型代表,独特的营养结构和保健作用使其成为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高原特色农作物之一。

藏族酒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俗特色。从发掘出土的青稞种子和陶制酒杯以及陶瓶物件,可以佐证早在三千多年前,藏族先民就已经种植青稞和酿造青稞酒。藏族古代酒的种类较多。据出土文献《苯教丧葬仪轨》载,吐蕃早期所饮的酒有米酒、小麦酒、葡萄酒、蜂蜜酒和青稞酒等。随着唐蕃联姻而发展起来的汉藏文化交流,使藏族掌握了内地传入的复式发酵酿酒法,仿内地黄酒酿制的青稞酒得到了藏族的普遍喜爱,从而成为藏族的传统饮品。

世代生活于青藏高原的藏民族,习惯把敬青稞酒作为待客之道,由此而形成生性豪放、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及独特的酒文化。随着酒文化的发展,上至祭山水神灵和护法神,下至民间喜庆佳节、迎送礼情都离不开酒和酒具,也为藏民俗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青稞酒是青藏人民最喜欢喝的佳酿,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迎送亲友,必不可少。

在雪域高原储存青稞的方法不尽相同,像一间大的储藏室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储存青稞,而如果储存空间有限也可以用藤编容器来储存青稞。其储存青稞的特点就是透气性好,再加上精致的竹编和颇具匠心的颜色搭配,体现出藏民族热爱生活的习性。

由于每次酿造青稞酒时,选用的青稞、当时的温度等因素都不尽相同,因此每次酿造出的青稞酒味道也略有不同。“有的人就算一辈子都在酿青稞酒,也可能酿造不成功。所以如果遇到味道好的青稞酒,一定要多喝几杯。”强钦村党支部书记嘎多一边说,一边为我斟上一杯青稞酒,还唱起了当地的一首《强谐》(指酒歌):

很高的一座山和两座山

最高的还是拉钦仓巴山

最美的地方有好多

最美的不过我们强钦村

今天茶酒朋友都齐了

现在要跳起优美的舞蹈啊!

藏族人民在敬酒、喝酒时也有不少规矩。在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饮酒时,应采用银制的酒壶、酒杯。此外应在壶嘴上和杯口边上粘一小点酥油,藏语叫“嘎坚”,意思是吉祥如意。主人向客人敬头一杯酒时,客人应端起杯子,用右手无名指尖沾上一点青稞酒,对空弹酒。同样的动作要做三次,分别表示敬天、敬地、敬神,也为敬佛、法、僧三宝。弹完三下之后,主人就向你敬“三口一杯”酒。三口一杯是连续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就给你添上一次酒,当添满第三次酒时客人就要把这杯酒喝干。

青稞酒色微黄,酸中带甜,是藏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也是欢度节日和招待客人的上品。按照藏族习俗,客人来了,豪爽热情的主人要端起酒壶,斟酒敬献客人。劝酒时,主人还会敬献酒歌,歌词丰富多彩,曲调优美动人。

在强钦村,主人敬酒,客人都需要喝“三口一杯”。此后,客人有酒量的继续喝,无酒量的可不再喝,主人也不强劝。倘若客人不完成上述之饮,那就是严重的失礼行为,主人会很不高兴。至于客人酒醉,主人则绝不会讥笑,反而认为是坦诚的表现。

生活幸福的强钦村民

洛桑是原强钦庄园里主人的主厨,也是强钦一带赫赫有名的大厨,年轻时为强钦庄园贵族劳作。如今,他过着安逸富足的生活,家里的房子是去年刚修建的,一栋具有藏南农家风格的小楼房,房顶装饰着铁花屋檐,在旧西藏,只有达官贵族才有资格如此装饰房屋。客厅里瓷砖铺地,雕梁画栋,几盆秋海棠摆放在铝合金玻璃大窗户前享受着美妙的阳光,绽放着鹅黄色的花朵。客厅正面墙上张贴着一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五代领导人领袖像。右上方张贴着自己儿孙的10多张荣誉证书。

老人回忆说,年轻时,尽管自己是一名庄园厨师,但依然吃不饱:“那时生活非常艰苦,吃穿住都非常困难。我8岁开始做厨师,一日三餐根本吃不饱,有时甚至一天只能吃一顿饭。一年四季只有一件破衣服,连鞋子也穿不上,到了冬天非常难熬。当时没有主人允许,剩饭也不能碰,农奴的生活非常艰苦,根本没有自由。”

但是,贵族的生活是非常奢侈的。当时西藏贵族家庭几乎都有各自的厨师。在西藏有种说法:“汉餐十八种、藏餐十六种”。据洛桑老人回忆:“我在庄园做过‘嘎杰德杰’(指8个固定大小的瓷碗和8个固定大小的碟子),8个瓷碗是热菜,8个碟子是凉菜。当时,主要做西红柿、青辣椒、白菜、芹菜、葱花等菜,同样有一些水产品,如:虾米、强钦雄曲河里的鱼等。除了这些还要做烤羊肉、灌羊肠、萝卜炖羊肉块、咖喱土豆牛肉、牛肉包子、清蒸牛舌、干牛肉等,主食是糌粑、印度米、错那红米、络空馍馍(指当时油炸的一种馒头),他们一边吃一边谈论对于宗教和时事的看法。”

洛桑啦的一生起伏转折非常大,而他的后代从小便享受到了美好的生活。谈到两个孙子孙女的成长,洛桑啦自豪地说:“我的孙子在日喀则政府工作。孙女在甘肃上大学,孩子孝顺能干,房子、票子也不缺!”

如今,村里早已实现了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通广播。村民们衣食无忧,住房宽敞、舒适,有的都住上了木石结构的别墅式二层楼房;户户有存款,人人有现金;全村100%的成年人都带有手机;村里见不到1名辍学学生。可以说,强钦人如今的生活同旧西藏相比,真是新旧两重天。

今天,强钦村利用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庄园历史文化,让这座有着一千多年素有“青稞酒故乡”之称的古村落,通过“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打造强钦“青稞酒品牌”,再现当年灿烂文化与历史荣光,为琼结文化及旅游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浪潮下,强钦人对强钦青稞酒寄托了更多的希望……

(作者单位: 西藏山南市琼结县人大常委会)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