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的猕猴桃、法国的红酒、日本的大米……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进口优质农产品摆上了国人的餐桌。与此同时,中国农业品牌“走出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尤其是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兼容并蓄、共谋发展的时机日渐成熟。
初冬时节,2016品牌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雁栖湖召开,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和朝鲜代表马文森等出席会议并致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研讨会邀请了来自联合国、WTO等组织和21个国家的政府组织官员,行业协会、科研教育机构和企业的负责人,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科技创新与品牌共享”主题进行研讨,旨在促进各国品牌农业的发展与交流。
会上,由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倡议,来自俄罗斯、波兰、日本、西班牙、新西兰和马来西亚等七个国家的农业非政府组织,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农业协会联盟(WUAA)”,旨在聚合各国农业协会及全球性产业协会,共同构建一个信息传播、科技交流、进出口合作、本地化服务的平台,通过定期交流机制,协助各成员把握国际市场,跨越贸易壁垒,探索开展多边贸易的途径,并从中切实受益。
纵观整场会议,“品牌”“合作”和“标准”成为与会嘉宾共同关注的三个热词。
热词一:品牌
——品牌是农产品的品格与灵魂,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支持品牌建设是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致辞中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史,茶马古道、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第一品牌。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农业建设,实施了优质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构建了优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体系,培育了一批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较高的农产品品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农业品牌建设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将秉承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原则继续推进与世界各国包括品牌建设在内的农业交流合作。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龚建忠认为,随着中外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和新兴农业技术的发展应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业品牌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如何培育中国农业品牌,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广大农业从业人员和科技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他强调说,在创新农业品牌的同时要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具有中国特色,要体现现代中国风貌。
云南省农业厅厅长王敏正介绍说,云南打造农业品牌的经验是突出特色、聚焦现代,坚持以品牌兴农、开放活农为战略基点,大力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最终实现产品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农业品牌形象。
瑞士圣加仑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托马斯·卡萨斯教授说,品牌是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如果没有品牌就很难把产品的价值全部呈现给消费者。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时间的,很多好品牌是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逐渐建立和培养起来的,这需要我们一起去努力,一起去思考未来几十年到底要怎么做。
热词二:合作
——“一带一路”构架下,农业国际合作及全球农业治理秩序重构都面临着新机遇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说,当今世界,农业资源紧缺日趋严重,耕地资源正在减少,淡水资源极其缺乏,生物物种资源状况令人担忧。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这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要一种全球性思维来解决。而“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一种主动担当与创新。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和朝鲜代表马文森说,当前农业价值链已经高度融合和全球化,市场日趋融合、相互依赖,未来消费结构将更加复杂。农业越来越依赖科技,各国要不断加强区域和全球合作,推动标准化进程,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要在区域和全球的层面建立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体系。品牌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可以一起来分享经验,交换意见,寻求共赢。
在谈及国际农业合作时,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执行副会长黄竞仪表示,优农协会发起成立国际农业协会联盟组织,就是为了把世界各国的农业行业协会联合到一起,促进各方平等合作。优农协会多年来致力于国际市场开拓,连续5年组织参加在德国柏林举行的国际绿色周,向欧洲乃至世界的消费者展示中国的优质农产品,并与非洲、中东等地区的政府机构、专业采购渠道、行业组织等建立了沟通合作机制,帮助国内多个地方政府、协会及农业企业进行了有效对接。
波兰雇主协会会长顾问斯瓦沃米尔·马伊曼表示,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非常好,波兰希望成为“一带一路”上非常重要的一站,之所以加入到国际农业协会联盟,就是为了促进中波两国企业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合作。
瑞士SGS公司香港总裁罗伯特·帕里什从“突破贸易壁垒”的角度阐述了合作的重要性,他说,打破国际贸易壁垒,需要加强公司与公司间的国际合作,政府和社会组织间的国际合作,这种合作需要国际经验,也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这是突破贸易壁垒的关键。
热词三:标准
——农业标准化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技术保障
前智利常驻WTO大使亚力山卓·哈拉瓦说,现在世界各国的农业规范和标准层出不穷,所以企业家在“走出去”时一定要注意各国的规范和标准的差别,只有熟知了对方的标准才能与之更好地合作,否则标准将成为“走出去”的障碍。
WTO农业司司长伊万·罗杰森表示,世贸组织各成员国除了需要有一个基本的食品保障和卫生安全外,也需要采取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这对于保障出口食品的安全非常重要。现在各国政府在这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希望能够保障食品安全。
中国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赵宏认为,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正在成为我国保护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提升特色产品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有效手段,如“龙口粉丝”“龙井茶”两个地理标志产品正式获得欧盟颁发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证书,成为我国首批获得欧盟官方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帮助我国农产品真正“走出去”。目前,我国已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达2004个,备案特色资源达6839个;截至2015年,我国累计注册地理标志商标2900多件。据赵宏估算,我国有一定历史资源和生产规模的名特优产品达15600多件,大多可以作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加以保护。2015年,我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有效评估达378个,总价值超过5000亿元,平均价值约13.47亿元,涪陵榨菜、烟台苹果等14个品牌价值达到50亿元以上,品牌农产品“走出去”前景广阔。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