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品牌农业国际合作新时代——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杨勇 字号:【

“一带一路”倡议下,全球农业贸易面临着哪些新机遇?中国优质农产品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如何培育中国农业品牌,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围绕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在2016品牌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

“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空间广阔

记 者:近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日益广泛,贸易额不断增长,请问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全球农业贸易面临着哪些新机遇?

朱保成:我国古代开辟的“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在世界贸易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也促进了中外农产品的广泛交流。在那个时代,茶叶、丝绸、瓷器等树立了中国最早的农业品牌形象。同时,各国的农产品也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不仅为中国农业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也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更加深了中外文化的深度交融。

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力支持,它关乎中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对外开放和合作的格局与方向,农业恰是题中应有之义。

“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力促进区域及全球农业资源共享,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新空间。“一带一路”倡议是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为优势资源互补、农业资源整合、全球市场稳定、农业投资便利提供了有利契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向纵深推进和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农业投资机会大幅显现。据有关方面不完全测算,“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种植业至少有5000亿元合作空间,养殖业有2000亿元合作空间。中国作为农业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对世界农业资源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巨大。去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875.6亿美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中国农产品市场对优质特色生态农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国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发展空间拓展、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业品牌形象培育,给“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力促进要素有序流动和市场深度融合,为全球农业贸易提供新契机。从全球农业来看,食物供给系统已经越来越呈现国际化。资源禀赋和开发能力的差异,导致一些过度开发的区域,不能再依靠资源环境的透支来扩大生产,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新视野、新方式、新思维来推进新型农业国际合作,促进资源丰富的国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构建安全、高效、稳定、可持续的全球农产品供应体系。“一带一路”倡议将推动建成高水平的自贸区网络,推动形成公平、安全、稳定的区域农产品市场体系,使沿线各国能平等分享经济发展及农产品市场增长带来的利益。通过农业国际产能合作,把本国农业产业价值链,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延伸出去,形成区域农业供应链、产业链,这不仅有利于自身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有利于推动优化全球农业价值链。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促进中国与各国农业标准接轨,建立国际化的农产品品牌标准及认证体系,必将进一步提高相关国家农业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也必将推动完善中国在农业及农产品贸易等方面的相关制度和法律体系。

“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力促进各国区域特色农业资源挖掘,为做强优势产业提供新机会。中国地域面积辽阔,千百年来,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种养方式和人文历史,造就了众多特色农产品。这些特色农业资源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蕴藏着巨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中国与周边国家农业资源的互补性很强。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农业新型国际合作,充分发挥相关国家农业资源优势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仅有利于解决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问题,还能够系统地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满足国际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农业的“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生产和市场的多个环节,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特色产业现代化水平的强大动力。特别是通过农业品牌打造,把人文、生态、环境等为一体的要素资源整合起来,使其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特色农业经济资源保护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力促进农产品供需对接,为塑造农业品牌形象提供新平台。从全球化的视角看,品牌是国际市场的通用符号,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体现,是构成国家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农产品品牌建设也体现了这一特征。就目前总体上看,中国农业依然大而不强,多项农产品产量虽居世界前列,但与国际国内市场对品种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必将倒逼中国农业更加注重品牌培育,以品牌来打特色、赢市场、寻溢价,提高种植户、养殖户和加工者的收益,改善农业生产者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农业品牌化的过程,就是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标准化控制、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一带一路”建设,将有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市场规律、创造品牌价值的标准体系、认证及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推进绿色、优质、品牌农业发展和一二三产业发展相融合,必将提升中国农业品牌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必须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

记 者:“一带一路”战略为各国优势资源互补、全球市场稳定、农业投资提供了有利契机,也为农业品牌建设和品牌“走出去”提供了新空间。中国优质农产品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如何培育中国农业品牌,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朱保成: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扩展。“一带一路”倡议必将有力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发展与合作,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也必将给中国农业国际化发展带来强大动力。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打造农业知名品牌,建设农业强国,我提出几点建议。

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一批国家扶持政策。在“三农”发展的整体布局中,把农业“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及产品为基础,把标准化建设、文化内涵挖掘、科技体系支撑、金融支持、国际品牌打造结合起来。在深入梳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资源和市场的基础上,编制精准的对外农业合作规划和项目清单,统筹运用好援助、投资、贸易、技术交流等合作方式。在市场化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过程中,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项目支撑的原则,政府应重点围绕搭建合作平台、确定产业导向、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尤其要给“走出去”的企业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关注国际农业市场动态,进行科学预测与信息通报;使用农产品贸易协议等多种手段为品牌农业国际合作创造良好条件;要利用教学资源、科技资源,培养符合“走出去”需要的农业高端人才。

找准目标市场,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农业资源的互补性是农业国际合作的基础。各国农业特色资源是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品牌创建要靠市场的力量来完成。提升市场主体的发育水平,必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和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有效推进农产品的国际市场流通。在对外农业投资中,要更加重视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重视对农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投资。“走出去”最大瓶颈还在于缺乏懂得国际农业发展大势、了解对象国农业政策的专门人才。作为农业企业,要在担当社会责任、注重当地环境保护、及时跟踪农业大势、把握国内外农业政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全球视野和跨国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推进科技创新,对接一批国际农业标准。科技创新是农业品牌化的内生动力。引导科技创新的政策投入要精准,要注重补齐产业链短板,加强农产品深加工等环节的投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引导生产经营者增强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及推广体系,提高产品的品位档次,适应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要加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提升品牌管理的手段和水平,提高品牌传播效率。必须使农产品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将各自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及重大技术创新及时转化为生产成果。北京微普生物公司运用自主研发的微生物土壤修复技术改良和治理荒漠化土壤,为卡塔尔国家粮食安全计划署实现“提高国内粮食生产以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这是中国企业科技创新走出国门的有益尝试。

注重文化交流,做强一批农耕文化品牌。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都应随之提高。古代丝绸之路原本就不仅仅是贸易往来的通道,也是文化传输的途径。尽管历史变迁,直至今日,那悠远的驼铃声依然在耳边不断鸣响,传递着异域文化融合的符号和讯息。如今,“一带一路”的开辟,将成为新的文化交流桥梁。通过人文创作,加深情感认同,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应统筹考虑“一带一路”建设布局中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农耕文化的传承交流。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农耕文化持续不断在国家之间以及地区之间传播、交融和演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农耕文化也是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文化财富。中国西汉时期张骞出使中亚,开辟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沿岸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交换的是商品,传播的是文化。贸易的沟通,使西域了解到我国农耕文化的辉煌,打开了世界知晓中国的窗口。优农协会一直着力推动农耕文化的国际交流,先后主办了“一带一路”农耕文化摄影展,连续在德国柏林国际绿色周期间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致力于唤醒欧洲人对古丝绸之路的记忆和关注。

开启多边贸易渠道,构建一批全球贸易服务平台。农业协会是农业产业发展和市场的参与者、服务者,是政府管理经济、规范市场发展的重要补充。在中国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职能正在加速转变,更多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的公共管理职能将交给社团组织,社团的桥梁纽带功能、行业规范指导功能、社会服务支持功能将进一步增强。推动多边贸易渠道更加开放、包容发展,是优农协会等中国行业协会开展国际合作的核心目标,也符合各国农业产业的共同利益及协会会员的普遍诉求。在此次研讨会上,我们倡议成立国际农业协会联盟,目的是聚合各国农业协会及全球性产业协会,共同构建一个信息传播、科技交流、进出口合作、本地化服务的平台,通过定期交流机制,协助各成员把握国际市场,跨越贸易壁垒,探索开展多边贸易的途径,帮助各成员更好地融入国际合作并从中切实受益。在这方面,优农协会有过一些有益探索。比如,协会促成了中国热科院、秘鲁科技大学、中国拉美促进会三方合作,为中秘科技交流、贸易合作搭建了平台,为农业从科技研发到推广应用,探索出了有效路径。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