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6日是我来到山西省繁峙县的日子。就在一天前,我还是国家体育总局机关服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而一天后,当我踏上这片土地,当我接过组织赋予我的光荣使命——赴上西庄村任第一书记时,我的命运就和农村贫困同胞紧紧拴在了一起。
起初由于自己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又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想法常常天马行空,不自觉走进了闭门造车、刻舟求剑的死胡同。于是我调整思路,将前期的工作重心和首要任务放在调研上。结合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入户走访、随机访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就七个方面问题展开调查,了解群众的迫切愿望和实际困难、加深自己对农村工作的体会、完善日后工作的规划。
通过对走访问卷的归纳整理,发现其中既有农村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又有针对我村村情的个性问题。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我总结了“四字口诀”。
一是实事求是。全国十几万个贫困村,村村有着自己的独特村情,这里村情不光是人口、土地、贫困发生率这些硬指标,还有观念、认知、民情这些软指标。若简单地照方抓药、“一刀切”,药到了,病未除;再甚者,不惜使用兴奋剂,盲目跟风,求大求多,那么旧病未除,新病来袭。现在农村发展产业讲究“一村一品”,我认为好的脱贫规划也应当是“一村一品”,最重要的是要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最终目标,因地制宜、量身打造,这样才是对农村生态的最大保护和对扶贫工作的最大尊重。
二是同心同德。团结是搞好农村发展的基本前提,三农政策、驻村帮扶、产业带动都是帮助农村发展的外因。针对调研得出的家族观念重,村民内部不团结,特别是村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较差这一突出问题,我结合基层党建工作,抓住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代表这一农村工作中的关键少数,组织多次党课学习和交流谈心。在刚刚过去的“10.17”国家第三个扶贫日,我结合“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学习重温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脱贫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文章节选,其中《同心同德 兴民兴邦》一篇突出强调了团结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团结,就如何提高村凝聚力组织专题讨论,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
三是用足政策。记得刚来时村里对26个贫困户进行了一次集中走访,主要工作是确保“明白卡”、惠农惠民宣传手册和扶贫手册发放到位。但在调研中却发现了问题,很多村民对政策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究其原因,村民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看都看不懂又何谈理解?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在第一时间召集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党员代表,开会研究如何进一步落实帮扶政策,不让宣传手册当摆设,而是把国家的好政策真正用好、用足,落实到每个贫困户的身上。
四是小步快走。俗话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土地,而村里的村民却为土地犯了愁。拿玉米来说,作为我村种植最普遍的农作物之一,近期收购价格每斤连7毛钱都不到,而即便如此低廉的价格,家家也都为销路犯了愁,户户门前堆满了玉米。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探索玉米加工这条路。首先将玉米磨成棒子茬提高其价值,之后利用电商等现代化手段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资源优势,打通销路。过程投资小、风险小、农民参与度高、收益可期,以求稳步改善村民收入水平。小步快走不是畏手畏脚、固步自封,而是立足村情、民情逐步探索的过程,是帮助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村民扎实积累经验的过程。
总结自己3个月的工作,感触良多,感觉农村工作既难做又好做。难做的是人民的利益大于天,自己责任重大,不容有失;好做的是,只要紧紧依靠人民,了民意、听民声、解民愁,把工作做到村民的心坎里,那么我的工作就算是成功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