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精神走在扶贫攻坚路上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中央编译局驻河北唐县史家佐村第一书记 李旭 字号:【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全党全社会凝心聚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浪潮之下,我与河北省唐县齐家佐乡史家佐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过惯了大城市生活、坐惯了机关办公室,一下子从京城扎到农村最基层,要忍受远离家庭的苦寂,要克服生活不便的困难,还要面临很多挑战。首先就是语言不通问题,听不懂乡亲的方言,就没办法进行有效沟通,因此必须克服不好意思心理,只要遇到不懂的就反复询问,每天花更多时间来和人交流,了解情况。

上任之初,面对不少“下乡干部都是走过场”的看法,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踏实的行动来破除这种误解。因此我注意改正城市孩子身上的“娇气病”,真正在农村待下来,学说农家话,学干农家活,跟村民吃住在一起。除了经常与村两委成员开会讨论,我还喜欢用双脚和双眼丈量这个村庄,每天坚持去村里转转,在田间地头遇到老乡攀谈几句。见面多了,好多老乡说我这个娃娃和之前的不太一样。他们的笑容亲切而真诚,让我切身体会到:只有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接地气,真正走到群众身边,他们才会接纳你,和你说真话、道真情。

更大的挑战在于,扶贫工作对大多第一书记来说是陌生的领域。对于缺少农村工作经验,又是支部中最年轻的我来说,要想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开展工作,必须在业余时间加强主动学习,在工作中充分尊重老村干部们的意见和经验,同时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帮助他们创新工作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扶贫需先扶志。入村之后,有两件事让我感到意外,一是部分贫困户的困难情况超出了我的预想,二是部分村民的“等靠要”心理还很严重,着实让我吃惊。经常有人找来要求享受国家补贴,或者干脆让工作队给“帮助”点儿钱。对于这些要求,我们坚持原则绝不乱开绿灯,同时反复耐心向他们说明国家政策和村委的工作原则,劝导他们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另一方面,在贫困户建档立卡和五个一批工作中,我们坚持挨家入户调查,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保证让最困难的群众享受到国家的救助,帮他们树立脱贫信心。

其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带动力是核心。工作中我发现,许多群众对村干部的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都是原来工作作风和方法不当造成的。这让我意识到党建工作是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抓手。新支部上任以来,在作风建设上有很大的转变,严格执行村务公开,严格规定村干部及其家属不能参与任何利益分配等,工作队又帮他们规范了各项制度。班子的凝聚力增强了,群众的积极性提高了,史家佐村开山引水铺路建楼等各项建设都如火如荼地搞了起来。村民抗风险能力低,往往观望心理比较重,因此在推进项目时支部委员敢闯敢干,致富带头人率先示范,对村民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是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推力。

同时,精准扶贫要思路清晰,扶对口味。第一书记要当好村子发展的智囊,但不能拍脑袋乱弹琴,必须根据村子实际并将村子规划置于整个地区发展规划之下来考虑。唐县是旅游大县,史家佐村位于深山区,粮食产量低,但是山场面积大,光照充足。根据这些特点,我们确定了长中短三条线。短期内,充分利用国家光伏发电扶贫和金融扶贫的好政策,保证贫困户基本摘帽;中期,通过林果项目让荒坡变绿坡,通过“生物质气化”项目让荒坡变宝坡;长期,依靠附近旅游资源发展观光采摘业和服务业,给村民们带来固定收益。经过踏实工作,目前贫困村脱贫摘帽的短期目标已基本实现。

再者,帮扶工作要保持实干的心态。规划制定得再好,关键看项目落实。林果项目周期长、见效慢,这时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而要踏实做好项目的基础工作。村子基础设施差,中央编译局就积极协调资金70余万元帮助村子修路建蓄水池引水上山;村民缺乏果木养护知识,我们就请专业人员来做技术培训;项目资金缺口大,我们积极探索“政银企户保”模式,利用县里搭建的金融平台,让本地企业获得项目贷款300万元,让贫困户拿到贷款贴息。驻村干部的日常是枯燥而繁杂的,一次次入户调查、一遍遍填写各种统计表,没有轰轰烈烈,没有鲜花和掌声。这时更要保持甘于寂寞、甘于奉献的初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尽自己所能,哪怕只为村子带来一丁点儿变化,老百姓都会记在心中。

习总书记指出:“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国。”所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就是要扎根农村,心系群众,增强本领,踏实干事。以实干和奉献精神不辜负组织的信任,无愧于自己这段青春,这也是中央编译局历任驻村干部不变的情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