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主心骨”——重庆第一书记扶贫实录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牛震 字号:【

要确保2017年贫困县区全部摘帽、贫困村销号、贫困人口越线,今年可说是重庆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关键之年当需非常之举,更要有尽责之人。重庆市坚持把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和坚强保障,着力选优配强、用好管严,确保干部驻村能干好、干得好。去年以来,重庆统筹干部力量,累计选派扶贫“第一书记”2249人,派驻驻村工作队2451个,队员近1.8万人,实现对全市贫困户帮扶“全覆盖”。

第一书记配置高,精准扶贫做好“五大员”

“背靠大树好乘凉。黔江的第一书记配置可以说是比较高的。这样有利于第一书记借助原单位资源优势,有效开展帮扶工作。”黔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陈煦泽说:“区里对扶贫有严格考核,比如致贫原因,下一步持续扶贫举措是什么?这些都要说清楚,想明白。”据了解,去年黔江区从区直部门和区属重点企事业单位,抽调了65名副处级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

“面对精准扶贫,我认为第一书记的职责使命就是要做好‘五员’,即党建统筹员、村情调查员、政策宣讲员、项目协调员、群众办事员。”黔江区党校副校长、太极乡李子村第一书记姚元和告诉记者。

自去年7月份驻村,姚元和在三个月时间里,完成了对全村600多户、2000余人的全面调查。紧接着,将相关数据资料做成电子版,为李子村建立了第一手数据库,并不断适时更新。“通过村情调研,理清了发展思路,就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从道路畅通、产业发展、生态环保、乡村伦理建设等方面着手,打造全乡的首善之村。”姚元和说:“做好村情调查很重要。比如村里大堰年久失修问题,就是我在调查中发现的。这条大堰涉及300户农户的切身利益。早在十年前建成,但一直没有维修,目前已经成了一条‘害堰’,群众反映强烈。我把这些问题反映给区委,相关部门及时解决了。”

在了解到李子村实际情况后,姚元和通过单位资源,开始了项目招商。通过接洽,引进了重庆一家以高档食用菌为主业的农业发展公司,并初步达成协议:通过建立生产示范基地和专业股份合作社,利用桑园发展食用菌产业,延伸蚕桑产业链条,真正把蚕桑做成全村的龙头产业,把食用菌做成全村的新型支柱产业。

村民陶宗维,年轻有想法,不想出去打工,想把自家几亩山林经营起来。姚元和知道后,就帮他出谋划策,搞起了土鸡养殖项目,后来又帮其联系销售点。品学兼优的土家族学生陶健勇因家庭贫困交不起上大学的学费,姚元和知道后拿出自己的1.5万元帮其完成学业;留守儿童孙渝欣,寒冬腊月没有衣服穿,姚元和就组织单位同事和朋友为其捐款捐衣。“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往往事情繁杂,群众利益诉求五花八门,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小事,但对他们来说都是大事。当好第一书记,就要尽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姚元和说。

据了解,按照规划黔江区将于今年底“脱贫摘帽”。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黔江取得阶段性胜利。去年,30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50元,5297户19964名贫困人口越线达标,贫困发生率降至3.5%。伴随着近日脱贫攻坚“百日决战”的打响,黔江开始向贫困发起最后的总攻。

“外抓就业、内抓产业”的脱贫路线图

“现在村里的紫山药和青头菜都长势喜人,今年这些菜农增收三五千元应该不成问题。”望着大片的菜园,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桑柘镇党委书记、驻东风村第一书记孙林兴奋地告诉记者。

“思路对了,脱贫就不远了。”东风村支部书记窦远超告诉记者,孙林来到村里后,通过摸底调查,提出了“外抓就业、内抓产业”的脱贫路线图,这让东风村的贫困户有了越线脱贫的希望。东风村有302户1200人,其中贫困户有59户184人。全村地势“两山夹一沟”,坡地多、平地少,进村道路不通畅,每年有600多人外出务工。去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不到4000元。

孙林来此担任“第一书记”前,就对东风村的情况非常熟悉。第一次见面会上,他就给党员群众打气:“我们与场镇相距只有5公里,村里有四五个在外打拼的成功人士,这都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优势。”孙林认为,脱贫攻坚,设施是基础,产业是关键,但要等道路、水池建好后再发展产业,就太慢了。他与村支两委一班人提出了“长短结合”的脱贫措施:依托东风村在外的成功人士,带动贫困户就业,短期实现劳务脱贫;同时,从长期着手,在村里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发展,夯实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

“村民豆小江在北京有一家搬家公司,有47台搬家车;一组的任玉兵在新疆开餐馆,办起了连锁店;肖光广在重庆主城做建筑,需要劳务工……”孙林将东风村在外成功人士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你们在外解决贫困户的就业,我们在家搞好道路、水池建设,发展产业。”今年春节期间,这些成功人士都回到了村里,孙林趁机同他们谈起了村里脱贫的事情。“行,我们都听孙书记的。脱贫致富是村里的大事,我们作为村里的一员,帮助家乡人义不容辞。”众人纷纷表态。据统计,东风村在外打拼的成功人士,带动了全村450人就业,其中贫困家庭成员127人,全村今年劳务收入预计将达到1350万元左右。

村民豆长林的妻子身体不好,女儿读高中。今年,儿子职校毕业后,父子俩就去了豆小江的搬家公司。豆长林当搬运工每月可挣3000元,儿子拿到驾照后,工资加上补助每月有8000元收入。豆长林说,今年有望脱贫。

与此同时,孙林又为村里争取到950万元资金,推进了17公里村级公路的硬化、3公里通达路的建设、17公里便道的完善;建起了4个蓄水池,完成了2个居民点管网铺设,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难题。现在,孙林与村组干部一道,正引导村民发展青菜头、紫山药产业。

“路一通了,脱贫致富就有指望了。”金定波原本住在山上,他早就想养猪挣钱,就因为道路不通,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去年8月份,在孙林的动员下,金定波一家五口搬到了村里的公路旁,期间获得4万元的高山异地搬迁补助款,加上村里帮扶工作队为其争取的3万元贷款,这些让金定波坚定了发展养殖业脱贫的信心。今年,金家养了60多头生猪,还种了15亩烤烟,每亩差不多都有2000元的纯收入。“这几天正在忙着申请微型企业补助的事,补助下来了,差不多也有个3万元左右吧,到时候就可以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了。”金定波告诉记者,今年还清贷款不是问题,现在脱贫越线的信心更足了。

特色引路,建立致富长效机制

“我来到香树村后,看到这里的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同时也看到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愿望,这些让我心里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想给老百姓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尽快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余冰说。

余冰是武隆县交委交通运输管理所的副所长,也是桐梓镇香树村的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驻村前从没有来过香树村,因为这里海拔较高,交通不便,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桐梓镇有这么个村子。香树村系重庆市级贫困村,距武隆县城近90公里,由原石坝、香树两个村合并而成,现辖6个农业社。

记者在前往香树村的路上,因为要走四五个小时的山路,加上海拔的变化,同行的几位当地朋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晕车呕吐现象。4.2米宽的环山路,对面突然来了会车,双方只能停下,慢慢让行通过,有时四个车轮甚至出现只有三个车轮着地的情况。“你别怕,我们的司机师傅是我们当地最好的司机,经验丰富得很。”行驶在这样的山路上,余冰看出了记者内心紧张,便安慰说:“不过你放心,下次你来,我们这里绝不是这样的山路了。这样的路确实危险,必须加宽。”

就是这样的山路,余冰之前每个月都要往返县城两三次,回家带些生活用品。后来,因为天气原因,索性就在村里一心忙工作,几个月不回家。为了将村里的路修好,余冰通过自己的“娘家单位”县交委扶贫集团,多方协调、积极履职,已经下拨公路建设资金310万元。目前,全村已完成13.4公里的公路通达,完成17.6公里的公路通畅。

一年多来,在第一书记余冰的带领下,香树村强化了基层党组织队伍、阵地、能力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相继投入85万元在移民安置点新建了便民服务中心,配套建设了4400平米的休闲广场、室内羽毛球场、篮球场等设施,供村民休闲娱乐,深受村民好评。

“通过种植金银花、油茶,养殖生猪,现在家里的房子也建起来了,生活越来越好了。”香树村79户贫困户之一的邹显茂,丈夫肢体残疾常年在外务工,两个孩子在外读书,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余冰来到邹家走访时,听取了邹显茂想脱贫的想法后,根据实际情况,为其规划了4亩金银花和4亩油茶的种植以及两头生猪养殖的计划。今年下半年,因为效益不错,邹显茂又养殖了蜜蜂。

“现在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了,对于吃喝更注重养生和健康。我们村将来要吃乡村旅游这碗饭。首先,我们村的自然环境比较好,其二,我们村距离重庆主市区比较近,这些都是我们要打造养生村的优势。”余冰介绍,在开展扶贫攻坚过程中,香树村努力打造“重庆养生第一村”和“重庆香树养生公园”,从而建立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同时,推进美德村庄建设,通过美丽庭院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和“幸福和谐”家庭的评选,进一步推进“环境优美、邻里和谐”的现代美德新农村建设。

当前,重庆把脱贫攻坚作为换届选举任用干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重庆市把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和坚强保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实践证明,重庆驻村第一书记向世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们是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