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我国现代种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余欣荣 字号:【

近几年来,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种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市场格局由“被动挤压”转向“并跑赶超”,种业进入了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新阶段。前不久,国务院发布《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提出以绿色发展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标志农业已进入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新时期。对此,种业要深刻认识新使命,准确把握新任务,加快推动落实新举措。

一、关于现代种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种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供给侧的源头,地位特殊,潜力巨大。但应看到,我国现代种业发展仅五年多,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企业实力,仍有不小差距;种业对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仍待加强。突出表现在:

第一,推进种植结构调整,需要种业从源头上进一步优化作物品种布局,保证优质种源。长期以来,我国种业多集中于大宗粮食作物和杂交种,经济特色作物种业是一大短板,不适应结构调整与市场消费要求。当前,破解以玉米为代表的“三多”并存、结构性问题,需要从供种源头先行调整,做好加、减法。做减法,就是以调减玉米面积为重点,优化作物布局、区域布局、品种布局。做加法,就是以棉油糖、菜果茶、蚕桑麻等经济特色作物为重点,筛选推广一批有市场的特色品种,形成地方特色产业,改善供给侧结构矛盾。其中,优良特色品种是关键,充足种源供应是基础。种业必须超前谋划,主动调整转型,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新贡献。

第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种业从良种上进一步挖掘内在潜力。虽然我国高产育种不断突破,但节肥节水节药及适应机械化、轻简化的品种缺乏,与绿色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从实践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依靠良种有潜力、有作为。一是在抗性育种上找潜力。生产上亟待解决的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等重大病虫和抗旱节水等问题,都要从良种上求突破。长远看,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必须在良种上挖潜力。二是在适应机械化、轻简化上找潜力。今年东北玉米效益普遍下降,主产区小麦、早籼稻收益也在减少。专家测算,玉米如解决籽粒机收,每亩节本增效150元以上。三是在专用品质上找潜力。随着农产品价格与市场接轨,优质优价将是未来的政策导向,专用品质将成为农产品定价的重要因素,应按照市场需求调整育种目标。

第三,落实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种业从创新上进一步培育发展新动能。世界种业正孕育新的科技革命,以生物组学为代表的前沿学科揭示了性状形成机理,理论突破正在形成;以基因编辑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使育种改良更加精准便捷,品种“按需定制”正在成为现实。我国基础科研虽有一定优势,但技术创新、产品开发能力递减,必须以问题为导向,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双轮驱动,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是加强基础研究。遵循种业科研专注性、系统性等特点,加快基础前沿学科发展,为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奠定基础。二是创新体制机制。用成果权益激励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推动科研成果市场化公开转化,构建政产学研用结合的一体化科研攻关机制。三是发展“互联网+”种业。利用互联网、遥感、数字信息化技术推动种业创新,改造传统模式,形成线上线下相互促进、并行发展的新格局。

第四,增强国际竞争能力,需要种业进一步发挥企业主导作用。为迎接新的科技革命,杜邦先锋与陶氏、孟山都与拜耳等跨国公司正掀起重组热潮,种业与农化、大数据深度融合,市场垄断格局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种业企业4300家,虽然比2011年减少一半,但企业多、创新弱仍未根本扭转。必须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企业主导作用。一是引导科研创新方向。利用企业贴近市场、生产的特点,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科技攻关,强化创新的问题导向、市场导向。二是整合创新资源要素。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运用资本等手段整合成果、人才等资源,做大规模,做优布局,做强实力。三是统筹国际国内资源和市场。面对日益开放的环境,企业要善于利用全球资源,加快“走出去”,在国际市场就地研发推广。政府支持企业发展,既要输血、给政策,又要松绑、造环境。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发展现代种业,新机遇与新挑战并存,必须要迎难而上,树立“大种业”理念,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目标,既要推进产学研融合,再创粮食种业新优势,又要补上非粮食种业的短板,加快品种创新和更新换代,建设绿色种业;要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追赶新的种业科技革命,建设创新种业;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优,统筹国际国内市场,提升种业竞争力。

二、关于加快推进新一轮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

回顾我国农业发展历程,品种上每一次突破都推动了农业跨越式发展。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发展,对种业提出了新要求,但我国现有品种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高产品种多、优质专用品种少,粮食作物品种多、经济作物特色品种少,高肥耗水品种多、节肥节水节药品种少,迫切需要以绿色发展为指引,加快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建设绿色种业。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抓好贯彻落实。

第一,建设绿色种业的基本思路。建设绿色种业要以五大发展新理念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目标,坚持粮食与非粮食作物均衡协调发展,以自主选育品种为主,适当引进优良品种为辅,通过开展良种科研联合攻关、品种展示示范与风险评估,加快培育、挖掘、推广一批适应机械化、轻简化、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绿色”新品种,与地方特色品种合理布局,加快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构建粮食与经济特色作物科学布局、高产广适多抗品种与优质专用品种合理搭配的品种更新格局,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与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协调推进。

第二,建设绿色种业的主要目标。到“十三五”末,粮棉油糖及果菜茶等作物主产区品种基本完成一次更新换代,品质在现有基础上显著改善,安全性、抗逆性、适应性、稳产性和丰产性明显提高,适应机械化品种比例大幅度增加,优质专用特色品种供应充足。其中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品种更换率超过60%,油糖果菜茶等经济特色园艺作物品种更换率超过50%。良种覆盖率达到97%,品种对农业增产贡献率超过50%,国家粮食安全及种业安全更加稳固,支持培育一批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经济作物优势产业。

第三,抓好重点措施落实。建设绿色种业,加快推进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措施的落实。

一是深入开展良种科研联合攻关。国家级良种攻关以粮食作物为重点,与国家七大作物育种研发专项相衔接,不仅要加快培育突破性新品种,而且要完善攻关系统化整体布局规划,组织相关单位、企业参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基础理论与应用开发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省级攻关在粮食作物的基础上,突出经济特色作物,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政产学研用结合,鼓励以产权为纽带组建科企联合体,通过自主创新选育、品种鉴定筛选,以及引进优良品种等方式,挖掘适应市场需求、资源集约的绿色品种,加大推广力度。

二是做好品种审定与登记。按照农业绿色发展、节本增效、市场需求等新要求,要进一步拓宽试验渠道,完善品种审定标准,分类增设节肥节水节药、适应机械化和轻简化生产、优质专用特色品种评价指标,做好引种备案工作。要将品种登记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推广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尤其是地方特色品种、农家品种。三要做好审定与登记衔接。对列入登记目录、原审定且未退出、仍有较大面积的品种,要做好过渡期的登记工作。

三是强化新品种保护。保护品种权是品种更新换代的制度保证。要加快保护授权进度,优化测试和审查流程,对国内有需求、境外已授权的优良品种,实行自行测试与官方测试相结合,建立快速审查通道。要完善测试指南和鉴定标准,加强DNA指纹图谱鉴定、亲本来源真实性鉴定技术研究,提高品种保护技术水平。要加强原始创新保护,对潜在的优势物种,及时纳入保护名录范围。

四是完善品种示范与跟踪评价。要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相衔接的品种示范网络,系统开展新品种、特色品种与配套技术、配套农机展示示范,突出抓好品种的跟踪评价。要发布主导品种布局、跟踪评价以及配套栽培技术等信息,对出现不可克服的严重缺陷等情形的品种,及时撤销品种审定或登记。要创新良种推广模式。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品种展示示范与跟踪评价数据共享体系,田间网上同步,线下线上联动,加快推广步伐。

五是抓好经济特色作物良种推广。要树立现代“大种业”意识,做好经济作物、特色品种的鉴定筛选,以及提纯复壮等工作,补上经济特色作物种业短板。要重视经济特色作物基础研究,像抓粮食作物和杂交种子一样,加强蔬菜、水果、茶叶等经济特色作物基础研究,与育种应用研究一起抓。三要成立相应技术牵头单位或专家组,统筹规划布局,借鉴粮食种业的好经验,鼓励和支持种子企业参与,共同推进。

三、关于深化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种业领域权益改革。农业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将种业改革试点在全国推开。文件印发后,农业部进行了部署推动,各省(区、市)及改革单位积极推进,媒体广泛宣传,改革氛围日益浓厚。总的看,改革工作抓得紧、抓得实,形成了合力,营造了氛围,一批新典型、新成果正在形成。当前重点是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行政推动。种业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涵盖多部门、多领域。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力争纳入省委省政府改革重要事项,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省委省政府;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发挥牵头作用,会同科技、财政、教育、人社等部门,成立改革指导小组,建立会商制度,强化督促指导;试点单位成立改革工作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将改革任务分解到人,纳入部门绩效考核。

二是出台改革方案。种业改革要与党中央国务院新出台的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政策结合,转化为地方政策和单位制度,确保改革要求落地。各省(区、市)应抓紧制定改革总体方案,充分借鉴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完善科研人员分类管理、评价制度,规范兼职取酬、成果作价持股等事项,分类施策,积极探索改革制度性成果。

三是推进科企合作。种业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推动资源、成果和人才向企业流动。实践证明,科企合作是解决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有效途径,是克服资源不共享、转化效率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的有效方法。改革试点单位要全面梳理科研成果,摸清人才意愿,推动种业资源和人才依法有序向企业流动。种子管理部门要搭建平台,把改革与企业需求对接,构建科企紧密合作、产学研一体化机制。

四是坚持典型带动。要坚持边改革、边总结,形成典型案例,实行一季度一调度,及时宣传改革进展成效,促进相互学习借鉴,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氛围。要支持中国农科院和中国农业大学深化自身改革,做好种业改革试点“排头兵”,作好表率,发挥示范带动的作用。中国农科院要加快种业科研成果交易平台建设,坚持公正公开高效,强化宣传服务,提升运行水平,打造专业权威的全国性平台,为加快成果高效转化提供有力支撑。

四、关于贯彻实施《种子法》提升依法治种水平

今年1月1日,新《种子法》正式实施,标志着现代种业发展迎来了新起点。为此,农业部将2016年定为种子法宣传贯彻年。一年来,在各级农业部门共同努力下,贯彻实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配套规章相继出台。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和标签管理等5个配套规章已发布实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将在年底前发布。还有种质资源管理、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等配套规章正在修订中。二是专题培训全面展开。农业部及各地都在第一时间举办培训班,解读新规定新要求。农业部举办了4期师资培训班,各地先后开展专题培训3300多场,培训人员45万人次。同时还采取专家讲座、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贯工作,扩大普法效果。三是种业新貌初步显现。在品种管理上,通过拓宽试验渠道,企业自行试验、联合体试验的品种数量大幅增长,分别是同类国家区试的2.2倍和4.1倍。在市场监管上,明确了主体责任,建立可追溯制度,打击处罚力度加大,制假售假和套牌侵权案件明显减少。

与此同时,各地在贯彻落实《种子法》中也还存在学习不够深入、理解不够全面、执行不够坚决等问题。为此,要进一步学习领会新《种子法》的立法思想,就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通过简政放权,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做好监管和服务。要把贯彻实施《种子法》与深化“放管服”改革结合起来。一是坚决“放”彻底。强化“法外无权”理念,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该取消的行政审批要坚决放开。二是依法“管”到位。放开不是放手,要减少事前审批,更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三是主动“服”上门。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为农民服务、为企业服务,指导学法懂法、遵法守法。

下一步贯彻落实《种子法》,仍需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建立委托生产、代销备案和标签标识等制度,推行可追溯管理。眼下即将进入种子供销季节,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套牌侵权等行为,抓好转基因种子监管,始终保持严查严打高压态势。各地也应该高度重视,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规范机制,打好组合拳,连着抓几年。要抓典型案件,公开曝光,既是展示农业部门的决心,也是一种警示教育。二是抓好备案审批管理。强化品种试验监管,做好绿色通道、联合体试验等管理,建立品种试验数据共享互认机制,切实做好引种备案;依法依规开展品种登记。三是加快修订配套规章。抓紧制修订种质资源管理、质量监督抽查等配套规章,力争尽早出台实施。各省区市也应抓紧修订地方性法规,还没有地方法规的要积极推动制定。四是加强宣传培训力度。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加大培训力度,使管理机构精通新法、企业熟悉新法,经销户和农户了解新法。要把贯彻落实新法同加强种子管理能力建设相结合,加强管理机构建设,理顺和强化种子管理职能,把法律赋予的监管职责落实好。

五、关于加强种业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了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彰显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和勇气。种业系统尤其是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做好种业工作,既反映党风作风,又体现政风行风。种子部门要立足本职,自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党风带作风、促行风,凝心聚力,为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提供思想、组织和纪律保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将“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近年种业形势好、发展快,得益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保障。但种业战线长,工作人员3万多人,行政审批事项多,与企业打交道多,廉政风险多,挑战严峻,种业系统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把党风廉政这根“弦”绷紧,做到全面从严治党。首先是思想要严。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准则》《条例》要求,筑牢思想政治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信心。其次是党性要严。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在种业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再次是作风要严。依法办事,坚持原则,以上率下,对企业既要“亲”又要“清”,把全面从严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树立风清气正的行业风尚。企业也应该依法依规经营,摒弃歪门邪道的做法,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扎牢制度的“笼子”。制度源于实践,六中全会体现了管党治党的新理念新实践。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制度防线。从种子条例到种子法,制度建设始终是种业发展的有力保障。种业管理涉及面广、利益主体多,涵盖产业链各方面,需要健全的法规制度体系作保障。去年全国人大修订《种子法》,建立了一系列新的法律制度,实现了权力监督全覆盖。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用权,健全问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为全面依法治种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履行主体责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核心是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种业系统就是要把中央对发展现代种业的部署,转化为推进种业发展的实际成效。要按照《准则》《条例》要求,加强种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以党建促业务,打造一支担当、忠诚、干净的种业党员队伍,为种业改革发展提供保障。要把学习六中全会精神的成果转化为深化改革的实际行动,围绕种业体制改革、行政审批改革等重点任务,抓好督促落实。要抓关键少数,对不担当、不作为、敷衍塞责的,要依规追责问责。

四是树立良好风气,凝聚发展正能量。在种业界,几代种业人历经60多年的艰苦奋斗、奋力拼搏,塑造了“执著梦想、合作创新、奉献种业、强国富民”的中国种业精神。这是中国种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种业强国的精神力量。要大力弘扬中国种业精神,向中国种业功勋人物学习,他们是种业领域贡献突出、事迹感人、具有首创精神的杰出代表,他们为实现民族种业强国梦增添了正能量,是所有种业人学习的楷模。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树立良好风气,学习先进,凝聚力量,开创现代种业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