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中国知识青年上下乡”……
一走进福建省闽侯县白沙镇井下村,就可以看到墙壁上这些上世纪60年代熟悉的口号,一股知青文化扑面而来。村落里,古色古香的建筑完整被保留,道路两边的绿化整齐有序,池塘边的空地新添了一抹绿。
“我们不改变村落原有面貌,不破坏生态,保留它自己的味道。”井下村书记萧暾告诉记者:“作为项目村,我们按照福州市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的总体要求,编制村庄规划,突出本村特色。目前,我们共投资415.7万元,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知青广场、古驿道也准备动工。”
从2015年开始,福州市实施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建设,以提高农民幸福指数为导向,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重点,进一步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建成一批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示范村。
福州市副市长严可仕说,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建设是福州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新时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
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个项目村,不仅看到了村落的巨大变化,也从村民眼中看到了“幸福”的含义。
规划先行 建设特色乡村
福州市农业局副局长黄礼滨告诉记者,井下村把建设知青文化发展旅游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突破口,这是很好的案例。我们注重突出农村特色,突出家园味道和传统文化,做到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不搞千村一面。
永泰县梧桐镇春光村,依山傍水,历史悠久,至今有600多年历史。村内设有迄今一百多年的老渡口,历史上是联通福州府与兴化府的重要交通节点。但是过去,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并没有为村民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利益和改变。
在幸福家园工程的规划下,春光村将打造“永泰云水谣”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把改造村容、提升村庄品味以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工作的重心。梧桐镇副镇长范永久介绍,目前全村已完成1公里主干道6.5米宽路面改造硬化及绿化,在大樟溪畔结合沿线15株百年以上古榕树修建沿溪景观步道1.2公里,在180亩茉莉花田间修建了鹅卵石步道800米。整个村庄的立面改造也完成了绝大部分。春光村依托当地古榕树、古榆树和溪流景观,修建了2公里长的沿河岸“幸福路径”,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基础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为留住游客,创造村财奠定了基础。为吸引游客,春光村村民集思广益,目前诸如茉莉花开采节、农家乐、游艇等休闲项目正在逐步开放中,春光村致力于逐步打造成具有强烈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招揽大量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旅游。
不仅是春光村,闽侯县白沙镇孔元村、连江县小沧乡小沧村都进行精细规划,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结合实际,积极打造特色乡村。环境建设带来经济效益,村民们受益于“幸福家园工程”带来的成果,在家园建设中真切感受到幸福。
两年来,福州市共实施34个市级示范村,447个县级示范村、创建村,累计投入7.3亿元,重点修建村庄道路、农村饮水、网络通信、农村养老、卫生所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幸福家园示范村提前实现村村通道路和通信网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9.8%,卫生厕所率达到92.3%,农村新型医保参合率达99.3%,农村养老保险续交率达到90%以上,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90%以上,幸福家园示范村在文化服务中心、老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警务室、便民服务中心、便民超市、村规民约等公共服务和管理机制实现全覆盖。
2015年,市级幸福家园示范村村财平均增长19.8%,农民人均收入平均增值13.1%,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产值增长17.4%,分别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和13.1个百分点,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推进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目前,每个市级示范村都制作一个体现村庄特色的LOGO(标识)、提出一个宣传口号、制作一个宣传手册、培训一位幸福家园讲解员、整治一条幸福线路等“五个一项目”。在幸福家园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发展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等“双轮驱动”推进幸福家园建设,涌现出一批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建设新亮点。
九种模式 不搞千村一面
福清市洋梓村利用党建推动“幸福家园工程”建设,使乡村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在村党支部的积极带动下,通过责任清单下的“党建+生态环境治理”,以支部带党员、以党员带群众,如今基层党组织斗志昂扬,积极投身乡村环境治理,在环境综合整治中下足了功夫,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
洋梓村是“党建引领”模式的典型代表。记者了解到,目前福州市共打造了包括党建引领、村民参与、合作社带动、都市现代农业、古村落保护、田园风光、历史文化旅游、侨乡文化型、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等九种类型模式和典型村,具有福州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州市新农村幸福家园建设典型示范。
一是党建引领型。通过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高村两委战斗力来推动“幸福家园”建设。长乐市营前街道长安村、福清市港头镇草柄村是党建引领的典型。长乐长安村党支部林岩云书记从民生事业项目建设为重点,推动了长安村养老、托幼、医疗、文化、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建设,村民得实惠,项目建设受到群众支持。福清草柄村党支部王长勇书记善于发动引领本村企业家、村民捐资投劳参与幸福家园建设。
二是村民参与型。通过村规民约、幸福家园建设理事会等机制发动村民群众参与幸福家园建设。福清市石竹街道洋梓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明确要求村民对自家院落和房前屋后进行美化绿化,村委会免费向村民提供乡土苗木,村民负责种植与管护,村委会每月评选“十佳最美庭院”进行表彰,引导村民参与幸福家园建设;永泰县城峰镇力生村成立以群众为主的幸福家园建设理事会,全程参与项目谋划与宣传发动。
三是合作社带动型。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村容村貌,推进“幸福家园”建设。闽清县白中镇霞溪村把群众土地全部流转成立霞溪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村委会参股40%,农户参股60%,并成立全市第一家农村淘宝店,村财收入每年增加6万元,参与合作社的群众每年增收8万多元;罗源县起步镇上长治村由村委会牵头,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经营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是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食用菌专业村。
四是都市现代农业型。通过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以及乡村休闲旅游,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村容村貌,发展民生社会事业。闽侯县白沙镇井下村依托良好生态资源,引进民营企业发展知青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村庄;连江县丹阳镇桂林村每年举办桂林西瓜节为平台,培育“丹阳红”桂林西瓜品牌,着力发展田园乡村休闲旅游;晋安区寿山乡前洋村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发展葡萄观光园、生态农业观光园、农科院水稻科研基地等三大主导产业;长乐市古槐镇青山村建设青山万亩生态贡果园和修建生态步道,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村,青山龙眼被评为农业部原产地地理标志。
五是古村落保护型。通过对传统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保护修缮,推动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建设。闽清县云龙乡后垅村对本村80多座明清时期古民居进行保护修缮,并对村庄周边的山体、河流进行美化绿化,形成白墙黛瓦的闽都建设风格,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罗源县西兰乡洋坪村由数百村民筹资600多万元修复古厝17座,秉承祖训重教,守住乡愁,吸引大批游客参观旅游。
六是田园风光型。利用环境特色、山水资源、田园景观等元素,提升村庄品位和乡土气息。闽侯县白沙镇孔元村对村内1000亩田地进行精细规划,种植花卉、苗木,与社区对接发展有机生态农场,打造“四季有花看,月月有果吃”的特色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的乡土“世外桃源”;连江县小沧乡小沧村修建富有田园风光特色和畲家风味的村庄院落,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是国家级生态村;福清市渔溪镇建新村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和水系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及道路两侧种植成片的龙眼、枇杷、柑橘等经济林、果树林,整个村庄在绿树掩映环抱中。
七是历史文化旅游型。挖掘提升历史文化特色,打造历史文化名村。长乐市航城街道琴江村是福建省唯一的满族聚居村,村内保持较为完好的传统街区、民居和文化,对古街区、古民居进行改造提升,突显历史文化底蕴,推动文化旅游发展;闽侯县甘蔗街道昙石村依托昙石山文化遗址,打造商贸文化旅游一条街;连江县小沧乡利洋村、罗源县霍口乡福湖村等打造畲乡畲寨以及传统畲族文化特色旅游村庄。
八是侨乡文化型。通过吸引华侨资金与智慧参与幸福家园工程建设,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幸福家园示范村。福清市海口镇牛仔、长乐市猴屿乡后屿村、马尾区亭江镇长柄村等依托幸福家园建设契机,通过村委会、老人会、华侨同乡会等桥梁运作,吸引华侨资金修建华侨博物馆、展示馆、创意园等项目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幸福家园示范村。
九是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型。通过政府引导,政策助动,统一规划、有序建房,建设农民住宅小区,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民居住环境。福清市三山镇安前村、永泰县城峰镇石圳村等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配套设施,形成新型农村社区。
两年来,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发展要素不健全、建设后劲不足、特色亮点不突出等问题,黄礼滨告诉记者,为持续推进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建设,按照福州市整体部署,努力从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实行规划先行、注重因地制宜、强化产业支撑、夯实基层组织等方面入手,争取到2020年实现“幸福家园工程”建设全覆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