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优良传统 再谱发展新篇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院长 蒋协新 字号:【

60年前,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农业建设百废待兴、亟需干部人才支撑的历史背景下,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王震同志的指示关怀下,学院前身——农业部国营农场干部学校应运而生。

学校的建立,开启了农业干部人才教育培训事业的新篇章,也加速了农业建设发展历史进程。学校建校第一年,就培训农场干部近2000人,使大批知识文化技术水平较低的国营农场军转干部,迅速掌握了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推动国营农场数量、产值快速发展。此后6年,学校培养了8000余名农场干部,许多同志经过学习培训大幅提升了领导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成为国营农场生产经营管理骨干。学院为农垦事业发展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经历了1961年至1978年期间的一度停办后,于1979年7月,由当时的农垦部决定恢复全国农垦干部学校,并定名为农垦部干部学校,学院事业又开始了新的进程。从1980年3月举办第一期国营农场场长(书记)培训班起,至1985年3月更名为农牧渔业部北京农垦管理干部学校,学院共培养国营农场场长(书记)、经营管理人员2800余名。1985年又成功开办了学历教育,从1986年招收第一届学生至1999年,累计培训培养农业干部人才2万余名,一时成为农垦场长、企业家成长的“摇篮”。

在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取消了学院学历教育职能,学院来到了是并入别的高校继续开展学历教育、还是留在农业部专门从事干部培训的抉择路口。经多方比较、深入研究,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院职工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毅然选择了转型从事干部培训工作之路,推动学院进入二次创业的转型发展期。在2000年到2005年的转型初期,坚强的学院人紧密团结在学院党委周围,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不等不靠不要,坚持以提高农业干部素质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原有教学系部转为培训部门,全员破除身份界限重新竞聘上岗,综合施策激发职工创业活力,创新机制盘活闲置设施资源,推动学院成功实现转型发展“软着陆”。

此后,按照把学院建成“培训新型农业干部和高层次农业专门人才的基地,提高农业领导干部素质和本领的熔炉,开展国际农业人才培训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和“一流农业干部学府”目标,主动把培训工作置于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去谋划、置于党组中心工作布局去部署、置于司局工作格局中去推进,努力做到“五个熟悉”、自觉提高“五种能力”,明确了学院10项职能,建立了党校校委会领导体制。在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方针指引下,以《“十一五”农业干部培训规划》和《校园总平面建设规划》为引领,全面加强业务能力建设、设施环境建设,构建形成“教育培训、研究咨询、职能支撑、会议服务”四位一体业务发展布局。创设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项目,并以此为抓手,带动学院业务整体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崇学大厦B座和风雨操场拔地而起,使学院可同期保障550人在校学习。至2012年末,学院培训规模已达12700人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学院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新一届领导班子重新审视发展内外环境,鲜明地提出了建设“一流干部人才学府”目标和“构造好的机制、营造好的风气、建造好的条件、打造好的环境、塑造好的文化”的“五好”建设要求。编制实施教育培训、校园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四个专项规划,引领学院形成培训、研究、实习“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机制和行政管理、业务发展、接待服务、后勤保障四类部门协调驱动发展布局,学院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阔步向前。

——培训规模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培训方式发生积极变化。2015年培训2.7万人次,比2012年净增1.2万人次,培训质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创建23个精品班次、10个实践教研基地,有序推进课程开发、教材编著、师资培养,学院培训基础能力、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农业领导干部专题研究培训、处级党员干部进修培训等在全国农业系统、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党校(干部学院)中享誉良好口碑。包括机关司局和事业单位在内的职能专项培训计划性更强,依托职能专项培训带动扩大市场培训的机制正在形成,地方政府部门委托开展组织化系统化培训逐渐成为发展新趋势。

——研究咨询能力得到强化,研究工作地位作用日益显现。制定系列科研工作制度,持续推进优势学科建设,重点围绕农业政策与法规、农村土地与资源环境、农村实用人才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领域开展研究、提升能力,成功申报7项国家级、24项省部级课题,一批高质量成果得到部级领导批示肯定。两次举办“现代农业改革发展高层论坛”,交流推介研究成果,延伸拓展咨询业务,研究咨询工作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学院各部门更加重视通过开展业务工作规律研究和专业问题研究提升工作质量、塑造专业优势,研究出成果、育人才的基础性作用正在发挥。

——职能支撑工作更加有力,工作参与深度广度不断扩展。发挥专业优势,构建农业法律、合作社发展、土地经营管理服务、农垦系统社会管理、农业财税实训教学、农业对外交流合作等支撑平台,深化与机关司局对接关系,深度参加涉农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多次参与产业发展政策、农业行业标准等的调研制定,初步建成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业法律研究中心、农民合作社发展促进中心,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垦改革发展、种业创新发展、农村土地经营管理服务的重要依靠力量。

——文化建设成果显著,价值引领更加有力。深入挖掘学院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老农垦精神、新时期农干院精神,提炼升华院训和服务理念,集聚众智,创建了学院和个人两个层面16个字的核心价值观。把核心价值融入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开展系列弘扬和践行活动,教育引导职工强化文明荣誉感、自觉性,全院职工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推动学院文明风尚持续向好,先后获评农业部文明单位、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

——设施环境明显改善,美丽生态智慧校园建设再上水平。以校园建设规划为引领,推进基础设施总量不断增加、整体功能更加配套,地下管网实现立体集成式布局。分区分季美化绿化校园,深入推进节能减排,获评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加强政务、财务、教务信息平台和校园“一卡通”建设,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坚持依法民主科学决策,稳妥推进临街房经营方式转变和终止联合办学,有效整合了设施资源、改善了校园环境。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学院发展后劲更强更足。坚持人才兴院战略,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支持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岗位技能培训、学习进修,大力培养科教培复合型人才。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群众公认、业绩突出的要求,择优选任一批年富力强、担当有为的处级干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学院党的建设焕然一新。适应形势发展,建立业务部门经济核算机制,对崇学大厦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调动了各岗位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强化绩效管理,根据不同类型部门健全绩效指标体系,学院基础管理水平大幅提升,2014、2015年学院在部属单位绩效考评中名列前茅。

站在当前,我们完全有理由为过去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因为,这些成就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学院人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不变初心,顽强拼搏、接力奋斗,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的结果。今天的业务规模,是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一人一班的争取换来的;耸立的楼群建筑,是通过一砖一瓦的积累取得的;来自各方的赞誉,是通过一点一滴的镌刻造就的。学院建设发展的60年历史,就是学院人六十载崇农不变、一甲子笃行不倦、几代人奉献不悔、各时期创新不息的真实写照。作为学院建设发展的亲历者、推动者,我们深切体会到:

六十载的崇农不变,印记着学院人的崇农情怀。学院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农垦干部,让拿惯了枪炮、镰刀和锄头的双手,捧起书本学理论、学文化、学管理,发展我国农垦事业。坚守这一初衷,即使在建设发展初期遇到各种困难时,学院人也坚持开展教育培训,为农垦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及至改革转型的抉择关口、学院发展异常困难之时,学院人从亲农情感出发,毅然选择留在农口,主动投身于火热的农业干部培训。在此后的摸爬滚打中,坚定信念,不等不靠不要,奋力进取,推动学院逐步走上培训发展坦途,成为教育培训农业干部的重要阵地。在60年的奋斗进取中,“农”字始终在我们的心中占据着崇高的位置,是创业之源、立业之基、兴业之本,已逐渐融入我们的情感内、流淌在血液里、体现在价值中。“崇农”,是学院人崇高追求中最鲜明的情怀特色。

一甲子的笃行不倦,展现着学院人的笃行意志。一切美好理想,唯有笃行不倦方能成真。为了早日培养、更多培养干部人才,充满理想和激情的第一代学院人无惧一穷二白、从零开始,虽历经风雨也坚定前行、推动学校建设。在取消熟知的学历教育专门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初期,学院教师不惧从头越,勇于走下讲台闯市场,放下身段招生源,从培训方案策划、服务管理一点一滴干起,既为解决生计、更为培育人才付出了艰辛努力,终于开辟出一片广阔天地,将业务领域扩展到农业经济各个方面,培训对象覆盖到农业系统各类干部人才,培训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优势初显,办学实力在中央国家机关部门所属学院(党校)中处于先进水平。近年来,我们锐意进取,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进步,为事业发展的更好明天进一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60年的奋斗进取中,学院人始终怀着对事业的挚爱和执着,坚忍不拔、拼搏向上、持之以恒,展现出强大的笃行意志。“笃行”,是学院人砥砺前行中最鲜明的意志特征。

几代人的奉献不悔,镌刻着学院人的奉献品格。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是铸就事业的基石。学院事业就是靠几代人的忠诚奉献铸就的。在创建伊始,为了加快新校建设进度,第一代开创者一手抓教师教学,一手抓校舍建设,自己挥镐掘土建校舍、挑灯疾书编教案,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构建起了比较完备的行政、教学、保障机构。为了开拓培训业务,后来人不舍昼夜、俯身耕耘,无心顾及自己“衣带渐宽”、华发早生。今天,我们勤奋敬业、担当奉献,矢志追求一流,一个个优秀员工、部门、业绩脱颖而出。他们的代表,就是每年评选出的“优秀工作者”“先进工作者”“十佳员工”,曾经获得“特别贡献奖”“一流业绩奖”的同志。在60年的奋斗进取中,几代学院人始终以勤勉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淡泊明志、不断向前,为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每一份光和热。“奉献”,是学院人干事创业中最鲜明的品格特点。

各时期的创新不息,诠释着学院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是学院的灵魂,是发展的动力。学院事业发展因为创新也依靠创新。当仅靠办班培训干部已不能满足农垦事业发展对干部人才的需求时,学院创新思路,开辟学历教育之路助力人才培养,推动学院事业蓬勃发展。当取消学历教育使教师安置和资产保值两大难题突然而至时,学院创新机制,采取外部分流安置、内部竞争上岗重新激发起职工创业热情,通过联合办学、临街房招商引资有效盘活了设施资源。当事业发展逐步需要持续调动积极性时,学院创新制度,实行业务部门经济核算和绩效管理,分设管理、专技和工勤三类岗位,加强专业技术工作量考核,进一步调动了部门和个人两个方面积极性。当形势发展需要更加重视党校工作、理顺内部机构时,学院创新体制,推动党校实行校委会领导体制,先后设立农业法律研究中心、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心、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和农村土地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形成了更加合理的机构布局。当内外环境需要以新的视野高度审视发展方向时,学院创新理念,根据实际提出“一流干部人才学府”发展目标,并具体细化为“123456”的工作思路,引领学院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这些理念、思路、制度、机制、体制,在当时都是创造、创举,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价值。特别是我们集聚众智,在继承学院深厚文化基础上创建的学院和个人两个层面的16个字的核心价值观,将为学院事业发展带来持久的动力。在60年的奋斗进取中,学院人就是这样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理性务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进行创造变革、除旧布新,推动学院发展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创新”,是学院人推动发展中最鲜明的精神特质。

60载沧桑岁月,60载春华秋实,记载着学院人的心灵轨迹,展示着学院人的精神追求,辉映着学院人的文化风采,书写着学院人的历史贡献,积淀着学院人的发展源泉。

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到明天的,我们在回忆历史的过程中也正在创造历史。站在学院60年历史积累的基础上,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美好壮丽的画卷。韩部长对我院建院60周年的批示给画卷涂满了绿色的崇农底蕴和鲜红的党性色彩,明确了“追求一个目标”“服务两个大局”“发挥三种作用”“坚持四个原则”的努力方向、基本定位和行动遵循。面向未来,我们要以学院(部党校)《2016-2020年发展规划》和部党组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为引领,求真创新、进取笃行,着力调整优化业务结构、转变创新发展方式、培育提升竞争能力,重点实施好课程体系建设、科教培复合型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班次创建、设施服务扩容提质、管理信息化、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七项工程,努力实现到2020年初步把学院建成培训、研究水平和机制、风气、条件、环境、文化全面一流的干部人才学府。

要让美丽的画卷变为现实,我们必须要坚守崇农情怀,敢于担当历史使命,更加自觉地围绕部党组中心任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三农”工作部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农业干部人才,服务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大局,用崇农情怀筑牢事业之基。我们必须要坚定笃行意志,勇于攻克艰难险阻,更加严格地落实管党治党各项部署,进一步加强党委对学院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学院业务能力建设、环境条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学院在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校(干部学院)中的先进地位,用笃行意志成就一流干部人才学府。我们必须要坚持奉献品格,甘于挥洒热血汗水,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培育形成特色优势学科,以更多有价值的成果服务科学决策、服务培训教学,用无私奉献鼓起新型智库建设的风帆。我们必须要坚行创新精神,勤于学习思考创造,更加牢固地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与时俱进推进办学体制、管理机制改革创新,形成特色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和竞争优势,用改革创新为学院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推动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才。实现我们共同描绘的蓝图,关键在于造就一支有理想、有情怀、有师范、有学识、有担当、有作为的干部职工队伍。有理想,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干部教育事业,自觉把党中央及部党组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方针政策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有情怀,就是立志报国、献身“三农”、一心为民,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对岗位有感情、对工作有热情、对事业有真情、对未来有激情,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把自身的智慧与力量全部投入到党的事业、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有师范,就是要坚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并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员,做一个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引领者。有学识,就是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富有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有担当,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敢于负责、勇于担责,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有作为,就是要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主动想事谋事干事,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我们每位职工都要自觉以“六有”的标准加强自身建设、自我完善提高,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毅力,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培训科研事业,在各项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把前人开拓的光辉事业推向前进。

薪火相传六十载,继往开来续新篇。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的道路和未来的时光正在我们手中开启。让我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行稳致远,向更高的山峰不断攀登,向更宽的境界不断迈进,向更美的未来不断跨越,向着一流干部人才学府这一我们心中共同的愿景奋勇前进,谱写学院更加绚丽的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