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第一书记喝彩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评论员 字号:【

大规模向贫困村、后进村选派第一书记,最早始于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那是2001年7月,安徽省委决定从省市县机关选派3000名青年干部,到贫困村、后进村任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每届任期三年。到如今,15年过去了,安徽省不断拓展这项工作,先后选派了20455人到村任职。这一重要工作创新,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造就了一大批熟悉农村、热爱农业、和农民有深厚感情的优秀干部,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非常之事,当用非常之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靠一支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干部队伍带领群众来完成。目前,全国还有12.8万个贫困村,5575万贫困人口,要啃下这些“硬骨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依靠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发挥骨干作用,带领广大群众汇聚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近几年来,选派第一书记的工作,在各地进行了成功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脱贫攻坚一线叫得响的品牌。

党中央高度重视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注重选派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中央组织部、中央农办、国务院扶贫办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第一书记工作扎实开展。

选得准才能干得好,各地各级党组织严格标准和程序,因村选派优秀干部,实现全面覆盖、精准配对、人岗相宜,把贫困村最需要的优秀干部派下去。广大第一书记带着任务、带着责任、带着重托,进村入户,紧紧依靠所在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农民群众面对面、手拉手,从派驻村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履职尽责,解决突出问题,为贫困群众带去信心和力量。他们努力把村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坚持把抓党建作为首要任务。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发挥自身优势和任职村资源产业优势,积极做好结合文章,通过培育产业、引进项目、争取政策等多种方式,为任职村找准脱贫增收的路子。让百姓在一件件一桩桩好事实事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目前,全国有18.8万名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实现了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他们与贫困地区农民群众一块苦、一块干,用激情与赤诚践行驻村诺言,用拼搏与奉献推动脱贫攻坚。第一书记任职村大多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支部变强,村子变美,农民变富,许多村庄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采访中许多第一书记的故事在感动着我们:为农民建工厂、修路、架桥、成立爱心书屋、平息土地纠纷、扶贫济困。第一书记们舍弃城市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有的把家搬到了穷山僻壤,有的积劳成疾,永远倒在了扶贫的路上……他们用行动和实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和社会广泛好评,被群众誉为“党派来的好干部”。

干部裤腿上的泥巴有多少,对群众的感情就会有多深。第一书记重要任务是扶贫,关键是“暖心”。第一书记主要职责是抓党建,根本的是在寻根、认亲。本刊率先宣传报道的湖南省社科院原院长朱有志,今年63岁了,2009年给长沙县委书记写信,要求到贫困村当党支部书记。随后他被任命为杨开慧烈士的故乡——长沙县开慧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期间谢辞某公司年薪200万的聘请,一心一意为村民服务。今年59岁的河南省扶贫办副巡视员吴树兰,3次响应号召下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群众奋力拼搏、艰苦创业,使一个长期贫困落后的村子,走上了稳定的脱贫之路。安徽省地税局派驻太湖县九龙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杨传杰,驻村工作9年,把村事当成家事办,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赢得村民一致拥护,集体摁下红手印,“不要项目不要钱,只留杨书记再干两年”。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总书记的话语,让我们思考一个“老话题”,那就是新形势下如何保持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我们从第一书记工作中得到启发:实现中国梦,希望就在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脚下。

我们不禁要大声地为第一书记们喝个彩!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