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余家参展企业,10万采购商和专业观众数量,40万参展公众,699亿元现场贸易额。一组靓丽的数据,为在云南昆明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11月5-8日,在春城昆明,一场隆重而又别开生面的农交会成了街谈巷议的热点、各路媒体的焦点、全国乃至全球优质农产品争相亮相的据点。由农业部和云南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供给改革、产业融合、绿色共享、创新发展”为主题,以现代农业成就展示、农业交流合作、农业贸易洽谈为主要内容,为世人呈现了一场国内国外商品汇聚、线上线下交易活跃、场内场外信息交融的农产品交易盛会。
品牌化在这里彰显
走进本届的农交会会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名企名品集中亮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千余家,“三品一标”产品近万个。通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的塑造,今天的农产品也能走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营销路线,不再是地摊货、大路货、便宜货。
品牌化,不仅是农业企业的追求,也被农业主管部门记挂在心坎上。推进农业品牌化,响鼓还需重锤。本届农交会首次精心设计了大型品牌推介活动——省部长联合推介品牌农产品活动。
11月4日晚,来自农业部、各省(区、市)主管农业的20位省部长首次集中亮相“省部长推介品牌农产品专场”,共同讲述中国农业品牌故事,联合为我国品牌农产品代言。黑龙江省副省长吕维峰推介了寒地黑土天蓝水绿中国好稻米,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李锐深情讲述了六盘山“小土豆”变身“金豆豆”、带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山东省副省长赵润田道出了“中国第一个苹果”的来源,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描绘了“蜀宣花牛”的牛精华牛魅力……每个品牌讲述的是当地农产品的历史和独特气质,传颂的则是中国传载数千年的农耕文化。
本届农交会把品牌推介、产销衔接、帮农民推介农产品作为重中之重。此次专场活动以推介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由《粮安天下》《薯一薯二》《鱼跃龙门》《茶香四海》《E网情深》等九个推介内容组成,推介产品涉及大米、马铃薯、茶叶、水果等我国传统优势农产品,涵盖了种植、畜牧、水产、“互联网+”、精准扶贫等重点领域和当前工作重点。远道而来的波兰和斯洛文尼亚的农业部长也带来了本地品牌农产品进行现场推介和互动。
省部长们吆喝的效果立竿见影。30余家采购商团队在现场订购推介的品牌农产品,共订购马铃薯和果品975.8万吨、茶叶547.9吨。此次活动真正起到了品牌助力信心、品牌助推产业的积极作用,也让广大农民分享了农业品牌建设的成果。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活动现场表示,本次省部长推介活动别开生面,情真意切,开风气之先。主管农业的负责同志、农业部门就是要为农民的智慧和勤劳结出的丰硕的成果鼓与呼,让中国的优质农产品来提升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让中国农民的优质农产品来丰富世界人的餐桌。
品牌就是信誉,就是信用,就是信任。发展现代农业,一定要创造一批又一批的优质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创造更多的品牌,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让农民卖得更开心。从昔日“县长、市长进京推销农产品”到如今“省部长联合推介品牌农产品”,改变的不只是农产品的营销方法,更是我们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和理念。此次农交会进一步凝聚了发展农业品牌化的共识,并把对农业品牌化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国际化在这里凸显
在本届农交会上,国际化是一抹绚丽的亮色。展出面积、参展国家、国际采购商数量均创历史之最。波兰、斯洛文尼亚、巴西、德国、法国、马来西亚、匈牙利等国均以国家展团参展。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暨国际农业经贸合作论坛作为首场论坛活动,斯洛文尼亚、波兰、保加利亚、德国、匈牙利等16个国家的农业部长、副部长出席,盛况空前,进一步提升了盛会的国际影响力。
11月5日一大早,国际展馆内的一些展台还没布置完毕,大批观众就迫不及待地涌进来。
在斯诺文尼亚展台,这个来自中欧南部小国带来的水果、奶制品和葡萄酒吸引了一大波专业观众的目光。参展方不失时机地打开几瓶葡萄酒,邀请大家品尝。来自科特迪瓦的黑人大婶儿热情地招呼记者参观她们带来的产品。大婶儿耐心地通过翻译给记者介绍用可可豆制成的系列产品。她告诉记者,这是她们第一次来中国参加农交会,感觉效果出乎意料,以后要年年来参加农交会,帮助科特迪瓦农产品在中国打开市场。
此次参展的德国展团不仅带来了他们高品质的农产品,还展示了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能力建设项目。德国农业协会首席代表张莉告诉记者,这是根据两国总理在柏林发表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推出的一项合作项目。2015年3月,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与德国食品和农业部部长施密特共同签署了《关于开展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能力建设项目的意向书》,标志着这一农业人才培训项目正式启动。第一期中方学员已经完成了在德国农业高科技公司的学习。培训项目提升了青年农业人才的管理水平和国际化视野,同时也促进和加强了中德两国在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如果说展馆内的国际交流彰显的是活力四射的商业魅力,那么展馆外的国际论坛蕴含着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韩长赋部长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合作是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要把创新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发动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多双边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共享农业创新成果,共同助力全球农业科技发展。要把绿色作为农业发展的“导向器”。未来,将在水资源科学管理、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要把投资合作作为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相互投资是促进各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与中东欧已累计签署了42份合作协议,涉及金额超过3亿美元。未来,还要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对方农业发展。要把贸易合作作为农业发展的“倍增器”。近年来,中方已推动与中东欧国家签署10余个动物及动物源性产品输华检疫议定书,这些协议有利于扩大双边贸易合作,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已从2005年的4.5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1.3亿美元。
面向未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暨国际农业经贸合作论坛等一系列高峰论坛和会议围绕国际农业合作开展了高层次的对话、交流、合作,充分展现了“一带一路”战略为世界各国农业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巨大的发展机遇。
专业化在这里提升
专业化是品牌展会的成功之道,也是本届农交会重要的特色。本届农交会专业展区达到11个。为了营造更好的贸易洽谈环境,农交会首次实行了贸易洽谈和销售分区,并在销售区按照品类布局。农交会组委会在会前加大了采购商和专业观众的邀请力度,参会的农产品贸易商、加工企业、电商、连锁超市、后勤集团采购单位以及境外农产品贸易商等专业观众超过10万人。
扶贫展区是本届农交会为顺应国家脱贫攻坚战略而新增设的一个专业展区,着重宣传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各地农业产业扶贫成就。展区共邀请农业部定点扶贫的恩施州和湘西州、大兴安岭南麓片区、赣南原中央苏区、贵州毕节、四川藏区、安徽金寨、河北阜平、宁夏固原等贫困地区的64个县、146家企业、29个农民合作社、410个品牌农产品参展,吸引观众超过2万人次,共有837家采购商到场洽谈,现场销售额128.78万元,现场贸易额达到3.18亿元。
“乌蒙山宝·毕节珍好”“红红火火的火龙果”“用矿泉水种出来的蔬菜”“荔波的‘柚’惑”“红色贵州·辣椒似火”……这些都是来自贵州大山深处的农产品。带队参加农交会的省农委总农艺师向青云深有感触地说:“农交会扶贫展,展示了我们贵州产业扶贫工作成果,提高了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帮助我们把优质的农产品品牌打了出来,很多媒体和商家纷纷与我们交流,对我们的产品非常感兴趣的采购商都忙着和我们的企业、合作社沟通、对接。这次参展,给我们的产业树立了信心,给我们下一步通过产业扶贫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树立了信心”。
扶贫展区安排了13场产品品牌推介活动,共有42个县、67家企业、14家合作社、120个品牌农产品登场展示,5000多名客商及品鉴观众参加推介互动。各场推介活动精彩纷呈,气氛十分热烈,给客商和现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每次推介的产品都被一抢而光,推介企业和合作社只恨带来的产品数量太少。
来自农业部定点扶贫地区湖南湘西州龙山县的李欣收获满满。她在农交会期间签订了1800万元的野生葛销售合同,还与有关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推介活动结束后,李欣激动地说:“真没有想到参加首次扶贫展会有这么大的收获。产品好销了,我带动贫困户的底气就更足了。”
专业化,不仅体现在展区设计安排,也体现在各种分论坛主题的精心设计。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以“互联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引领专家学者畅谈“互联网+”信息进村入户、“互联网+”智慧农业、“互联网+”创新服务;第五届风险与农业发展研讨会深入研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风险管理;第二届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发布了全国发展情况通报,组织了专家论坛、生产经营主体发言和现场产品展示及品鉴。这些专业化、高水平的论坛已经成为农交会打造出的一张张闪亮的名片,提升了农交会的层次,丰富了农交会的成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