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结合”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田野 字号:【

辽宁省海城市多年来保持全国县域百强前十,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全面小康示范县(市)、最具幸福感城市、最具潜力绿色经济发展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荣誉。近年来,海城市提出“既当县域发展百强县,更当全国党建标兵县”,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重点抓了“三个结合”:

注重“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结合,以“内在美”托起“外在美”。“外在美”再美,也要靠文明素质作支撑,同时“外在美”也会进一步保障促进“内在美”。一方面,通过“外在美”优化环境、陶冶百姓,促进“内在美”。以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为牵动,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出发点,实施美化、净化、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推动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以“外在美”的优化升级有效促进“内在美”。全市共有2个国家级、4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每年用于美丽乡村建设资金2亿元以上。另一方面,通过“内在美”提升品位、增强魅力,促进“外在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灵魂和根基,突出爱心、诚信、孝敬、责任等主题,挖掘保护乡贤资源,培育“新乡贤”文化,加强道德建设,形成了“诚信、务实、创新、争先”的城市精神,实现以“内在美”的内涵拓展牵动“外在美”整体提升。海城市连续开展五届海城好人评选,树立典型421人。

注重“党委推动”与“群众参与”相结合,以群众参与提升党委推动成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仅需要党委的组织领导,更需要广大群众的自觉参与。海城突出“四共”理念,即突出“方向百姓共识”,通过问需百姓获得共识,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共识,通过阶段成果强化共识;突出“过程百姓共建”,强化参与平台搭建,强化拓宽互动渠道,强化群众自我提升;突出“工作百姓共评”,拓宽群众评价渠道,创新群众评价方式,拓展群众评价范围,注重群众评价作用;突出“成果百姓共享”,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长期共享,建立全面覆盖,确保人人共享。一方面,突出党委推动,通过党委推动作用的发挥,促进群众的自觉参与。坚持以打造美丽乡村为抓手,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生动局面。全市建成各类特色村103个。党委特别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民生等工作中,坚持邀请普通群众参与调研检查、工作研究,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突出群众参与,通过群众自觉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党委推动的成效。坚持把群众参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力量源泉,深入开展跟着郭明义学雷锋活动,推动“邻里守望、情暖乡村”志愿服务,形成了“一家有事大家帮”的淳朴民风。采取星级农户评比等形式深化道德建设,形成了浓厚的社会氛围。成立百名文明监督员、百名文明创建网格员、百名文明评议员的“三百队伍”,促进党委推动作用的有效发挥。全市各镇村、行业、领域都建立了志愿者团队,参与人数10万人以上。

注重“教育形式”与“引导实效”相结合,以引导的实效检验教育形式的好坏。海城市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带动学、普通党员促动学、人民群众互动学三个层面的教育形式,实现了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推动中央精神在海城落地生根,使党的大道理变成群众易于接受的小道理,把有意义的事情变成有意思。一是以传统方式创新促实效。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内容谱成歌曲、编辑成口袋书、编排进皮影戏和喇叭戏,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开展各种活动300余场,受教育3万人次。二是以现代手段运用促实效。打造全国第三、县级唯一、拥有10万粉丝的“海城学习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微信100余期,通过群众裂变式转发后,累计阅读量达30万人次,留言上万条,实现了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微互动”。三是以全面交流互动促实效。市委成立由专家学者、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组成的宣讲团,深入社区、村屯,开展宣讲活动300余场,镇区成立由党员干部、普通群众组成的交流团,跨镇区开展互学互促互进活动100余场,受教育达万余人次,真正使总书记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基层,融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作者系辽宁省鞍山市委副书记、海城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