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民”李素敏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许雪亚 字号:【

农民出身,跑业务、办企业,他曾经闯荡市场,获利颇丰,却在旁人都嫌种地挣不着大钱时回乡包地,重新开始了种地生涯。

他创办了河北省首家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在2015年11月初揭晓的第二届“全国十佳农民”评选中,他名列其中,成为河北省首位获此殊荣的农民。

他,就是河北省赵县南柏舍镇徐家寨村村民李素敏。

种田要讲科学

在徐家寨村的麦田里,李素敏通过平板电脑将农情信息传输到农业部统计中心。而后,他便静静地蹲在地头,等待着农业部专家反馈来的数据分析和科学指导。“一般情况下,每十天就要进行一次这样的操作,土地的湿度、温度等数据实时掌握,再进行相应的管理,真的做到了科学种田。”李素敏说。

年近五旬的李素敏2005年从同村农民手中流转土地,逐步扩大土地承包规模,到2014年底,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了285亩。285亩地中,有80亩显得与众不同。

这80亩地里遍布长10厘米、宽4厘米的白色塑料牌,每个牌子上都用数字标记着。一个个标牌将80亩土地分割成小块,几乎每个小地块都“有名有姓”。

用李素敏的话说,这80亩地里“试验套着试验”。

这里,是国家玉米产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已有上千个玉米品种、十几个小麦品种在此进行选育种试验。如今,不仅有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在此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还有一家美国公司的专家在此进行玉米育种试验。

李素敏跻身“全国十佳农民”之列,不仅与规模经营有关,也与这80亩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田密不可分。从普通种植到为公司扩繁、为专家进行繁育、帮助专家进行选育,李素敏一步步走在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前沿。

“农谚说‘种地不上肥,等于瞎胡混’,可没有好的品种、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科学的管理,上再多的肥也不行。”重启种地生涯之初,除了种的地多了之外,李素敏“牵牛耕地、扛桶打药”,跟一般农户没太大区别。在种子、化肥、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他舍得投入,但效果却并不如意。

2005年前后,正当李素敏因生产经营亏损而寝食难安时,赵县农业局邀请中国农科院专家来县里培训讲课,传授小麦、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李素敏远远地挤在人堆儿里听课,结果越听越上瘾。“说起来也算种了好多年地,可没想到这里头还有这么多门道,好多问题是以前从没听说过的。”

与一般村民坐等农技人员上门推广不同,从听了这一回课开始,李素敏拿出当年跑业务的劲头,开始积极主动地联系县里、省里甚至“国字号”的专家。

“他特别尊重科技人员,尊重科学,乐于应用新技术。”河北省农科院玉米育种首席专家张文英研究员说,李素敏每次遇到难题,都会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请教。

“他为人低调,特别踏实,不喜欢胡吹。搞农技,要的就是这种踏实人。”在张文英看来,论经营规模,与省内外动辄占地一两千亩的大农场相比,李素敏还远远比不上,但论合作态度,却是最能认认真真、实实在在与专家沟通合作的一个。

2009年11月,一场罕见的大雪造成华北部分地区冬小麦大面积冻害。第二年麦收时,在李素敏的家乡赵县,大多数地块的亩产只有300多公斤,“亩产过400公斤就是极好的了。”而李素敏承包的200多亩小麦,亩产均在550公斤以上,创造了2010年石家庄一带小麦栽培管理技术的奇迹。“说来说去,靠的是科学。”

“以前三分种七分管,现在七分种三分管。”在李素敏的展示田里,不仅有选育种试验,还包括种植方式改革的试验。“不仅有小麦等行距种植方式,还有小麦立体匀播种植。”李素敏解释说,以现在的试验结果看,这些先进的播种方式,不仅苗壮、不容易倒伏,而且亩穗数多,产量高。

科学种田的实践,颠覆了李素敏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多年积累下的很多观念。

种粮大户变身农场主

农民出身的李素敏,热爱农业,勤奋好学,一心想在农业上干出一番事业来。随着近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不断出台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适应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商品化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农业发展趋势。认清形势后李素敏大胆实践,2013年2月28日李素敏在赵县工商局登记注册,成立了李素敏粮食种植农场,这是河北省首家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

李素敏说,办起了家庭农场,就要考虑如何抓住国家支农惠农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好机遇,大幅提高农场经济效益。“我联系了省市农科院所和科研机构,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省农作物研究所、赵县农科所及赵县农牧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李素敏说,依托这些单位的技术人才优势,积极争取农业项目,进行小麦、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建立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田80亩,仅2014年展示小麦、玉米新品种18个,加快了新品种的更新换代。

同时,李素敏还通过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学习了示范配方施肥、播后镇压、种植形式改革、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一大批农业实用新技术。通过实施小麦良种繁育及玉米现代产业技术革新,实现亩增收230元;购置、完善了病虫害统防统治设备,扩大了病虫害统防统治规模,统防统治面积达到3000亩;通过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种植形式改革等技术,实现亩节支增收120元,累计实现亩节支增收350元,全年农场实现总收入16.2万元。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通过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的繁育和新技术的应用,小麦平均亩产量达到600公斤,实现每亩经济效益多增收120元。每年为国家提供安全优质小麦17万公斤,优质玉米18万公斤, 为赵县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树立了新农民形象,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靠着几年的不懈努力,李素敏从一个种粮大户变身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农场主。赵县李素敏粮食种植农场,被中国农业科学院命名为“新品种实验示范基地”、河北省农科院定为“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同时承担了赵县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核心示范方及石家庄市微喷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任务,是全县粮食生产树立了优质、高产、高效、节水的示范典型。

农民专家助农致富

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在当地农民眼里,李素敏就是个响当当的农民专家。而李素敏也从未忘记家乡的乡亲父老,在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道路上,李素敏的脚步从未停歇。

2012年5月,李素敏主动联系本村农民220户,联手创办了“赵县素敏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8万元,吸收耕地规模2360亩。合作社成立后,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引进、繁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建立高产示范田等措施,取得了2014、2015年粮食连续丰产丰收,起到了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被农业部评定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在依靠农业科技致富的同时,李素敏还积极为家乡父老办好事。他无偿为农民提供病虫害防治机械300余台次、解决当地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多个难题、积极争取统防统治药品7200亩、推广新技术3000亩、帮扶困难群众20余人次、筑路捐款3000余元,被群众称为农民贴心人、致富带头人。

“种地是我这辈子喜欢干也愿意干的事,也是这辈子的事业,我会继续努力种好地。我相信,靠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我的试验田里一定能长出更多、更好的小麦、玉米等新品种,让更多的农民收获更多的粮食,挣更多的钱。最让我觉得欣慰的就是,看到不断丰产丰收的庄稼和农户脸上洋溢的笑容。”李素敏说。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