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闻记者之旅从这里扬帆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宋毅 字号:【

1985年,大学毕业已经3年的我正在中央团校和共青团中央青年运动历史研究室从事青运史的研究工作,每天忙于各种史料堆里之余,还要抽空读一些文学类的作品。这年5月,新一期的《解放军文艺》到了,我看见封面醒目地写着大字标题《中国农民大趋势—胶东风情录》,这是军旅作家李延国的报告文学新作,而且杂志首页刊登的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4年11月在烟台视察期间的题词“跨越世纪”。

很快,我就被报告文学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时值农村改革开放最如火如荼的年代,继农村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遍推开之后,让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乡镇企业又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胶东的烟台地区正是当年乡镇企业发展的热土之一。《中国农民大趋势》里,生动记载了烟台地区的农村变化,使我初步系统地知道了乡镇企业是怎么一回事,也让我记住了牟平县宁海镇党委书记谢玉堂,农民企业家常宗琳、李德海、孔祥烈等一个个改革弄潮儿的名字。受这篇报告文学影响,我萌生出一个想法:当一名记者,到农村去看看。恰好,在部队工作的父母有一位战友,转业后在农业部工作,从他那里我知道了农业部系统有个单位“农村工作通讯杂志社”(后更名为中国农村杂志社),其主办的《农村工作通讯》正是一本面向农村基层的刊物。于是,我请父母的战友帮忙联系,1986年7月,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农村工作通讯杂志社,懵懂之间实现了从教师到编辑、记者的角色转换。

到杂志社后,我被安排在农村工作通讯编辑部的一编室,室主任是孙鸿志同志,同事们还包括副主任高冰,以及沈镇昭、厉抒华和冯天伟。初来乍到,我对“三农”工作一无所知,领导在和我谈话时希望我能尽快了解“三农”、熟悉“三农”工作的有关内容,我竟脱口问道:“什么是‘三农’?”

让我难忘的是到杂志社3个月后的第一次出差。1986年中秋节的前一天,孙鸿志主任带着我开始了为期一个月胶东半岛的采访,先是去青岛,然后是烟台,我当时高兴极了,这不就是《中国农民大趋势》里那些事情发生的地方吗?去那里看看一直是梦想,这回梦想要成真了。采访过程中,有几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到了青岛之后,市农委安排我们第一站去了所属的平度县(今平度市),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平度县与杂志社关系非常密切,《农村工作通讯》发行量在全国县级单位排名第一,《农民文摘》发行量也是名列前茅。此外,平度还是我的老家,抗战末期,父亲14岁从这里出去参加的八路军,我的各种履历表上的籍贯填的都是“平度”。青岛市农委安排在平度召开所属6县1区的分管领导和农工部长的会议,其中一项内容是部署1987年的“两刊”发行工作。会前,孙鸿志主任安排我去找每个县的参会领导询问各县计划订多少《农村工作通讯》,订多少《农民文摘》?原本以为这会是件复杂的讨价还价过程,没想到事情再简单不过了,问平度县委书记赵蓝田,他爽快回答“5千,5万”;再问即墨县长肖世诚,他也痛快地说“3千5,3万5”,就这样,向6县1区领导询问了一遍后,数字相加,交孙鸿志主任过目后,由身为青岛市委常委的市委农工部长在会上宣布:这就是青岛全市1987年的“两刊”发行任务,要求各县区要确保完成。我当时十分震撼,看到了杂志社在农村基层的影响力,看到了杂志社与从事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

孙鸿志主任带着我在青岛各县市采访的主要对象是乡镇干部,当时,《农村工作通讯》上正在开展“如何当好乡镇干部”的大讨论,反响很大,投稿者很多,争论也很激烈。特别是那个时期,上演了一部作家柯云路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新星》,由著名演员周里京出演一位投身农村改革的年轻县委书记。剧中有一个叫潘苟世的公社书记,老百姓背地叫他“潘狗屎”,官气十足、鱼肉百姓,把公社书记的形象糟蹋得不成样子,因此,不少乡镇干部在参加讨论时都说这绝不是乡镇干部的主流。孙鸿志主任想要通过深度的采访,写一篇深度的报道作为“如何当好乡镇干部”大讨论的结束篇,同时也为在农村基层辛勤工作的广大乡镇干部正名。我们在平度、莱西、即墨、崂山、胶州走过一个一个乡镇,与一个一个基层干部促膝而谈。有一次,在平度的蓼兰镇与书记、镇长、副书记谈完后已经很晚了,我们索性就在镇里的干部宿舍住下了。回北京后,由我执笔写初稿,孙鸿志主任修改定稿的文章刊登在了《农村工作通讯》1986年11期上,为“如何做好乡镇干部”大讨论写下一个圆满句号。

结束了在青岛的采访,转战到了烟台市,按照孙鸿志主任的策划,在烟台市以采访乡镇企业为主,写一篇关于烟台乡镇企业发展的深度报道。当时正值国庆假期到来,市直机关要放假4天,于是,陪同我们采访的市农委副书记赵忠顺同志将我们安排在了牟平县居住,负责接待的是县委副书记兼宁海镇党委书记谢玉堂同志。宁海镇是烟台地区乡镇企业最为发达的地方,《中国农民大趋势》所讲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宁海;谢玉堂同志放弃了假期休息,应我们的采访要求,与我们做了数次长谈,讲当地的历史,讲当今现实,讲未来发展,并详细介绍宁海镇发展乡镇企业的功臣群体“两雄九柱十支梁”的情况。在谢书记安排下,我们到“两雄”那里采访,先是在东关新牟里常宗琳的家中与他进行交谈;又到西关明珠总行李德海的企业,参加了一系列的企业文化活动,不但和李德海本人,还和下属的职工们广泛地进行交谈;同时,还造访了“九柱”之一的东油坊村的企业家孔祥烈。国庆节过后,我们马不停蹄地到了蓬莱、招远、黄县(今龙口市)、掖县(今莱州市),采访了各行各业、大大小小几十个乡镇企业。采访结束后,由孙鸿志主任亲自操刀,撰写了通讯《胶东的魔力—烟台市乡镇企业考察记》,刊载于《农村工作通讯》1986年12期,不久又被《新华月报》全文转载。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新闻采访实践,庆幸的是第一次就是在高手带领下进行的,那时我的采访技巧如一张白纸,于是就注意观察孙鸿志主任是如何与采访对象接触,如何抛出采访话题,如何把握采访方向,最后是如何提炼文章主题,如何取舍采访素材,如何对文章谋篇布局的。总之,这次采访经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心得颇多。

我只在农村工作通讯杂志社工作了一年半时间,后因工作调动,30年间先后在农业部所属的《中国农牧渔业报》当过记者,在农业部办公厅新闻处当过主持工作的副处长,在《中国农机安全报》(《中国农机化导报》)当过社长、总编辑,现在中国农业出版社任副总编辑、《世界农业》主编。我始终认为,是《农村工作通讯》的历练为我打下新闻职业生涯的基础,我的新闻记者之旅是从这里扬帆。

(作者系中国农业出版社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