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材建设 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访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副校长严东权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姗 字号:【

记 者: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农业部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教材建设在其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严东权: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国家战略已经全面确立和总体部署。农业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会同财政部、教育部和团中央等,顶层设计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组织实施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已经到了深入推进的阶段,如何抓质量、提效能是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加强教材建设是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支撑。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师授课和学员学习的基本工具。教材建设是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离开教材,教学工作就难以有效开展;不使用好教材,教育培训工作就会走样。目前,基层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尤其在农民职业素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电子商务等通用课程教学中,亟需一批必备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

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的基本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是立足现代农业发展,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目标进行编写的,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优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能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引导和规范,是落实教学环节、提升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的重要抓手。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学习各方面知识和技术技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生产水平和经营能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教育培训工作要求的具体化,教材使用情况是反映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标尺,是评价教育培训要求落实情况的有效途径。从教材建设入手,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管理将更直接有效。

记 者:教材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基础支撑,社会各方面也很关注,那么,目前教材建设的现状如何呢?

严东权:农业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张桃林副部长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教材是开展教育培训和关系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不断加强和改进教材开发与使用管理,很有必要”。近年来,经过全国农业科教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加强规划指导,教材建设思路更加清晰。2015年,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的通知》,提出建立教材规划、信息发布、选用、评价和绩效考评等制度,促进教材建设规范有序发展;明确了统分结合、统筹规划的教材建设思路,由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承担全国通用教材规划和开发、教材遴选、教材信息发布等具体工作,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结合实际规划和开发区域教材,地、县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地方特色教材的开发。二是推进教材开发,教材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相关单位和机构积极组织教材开发,建设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较传统农民教育培训教材,这批教材在选题、内容、形式、出版等各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积极探索,针对性和实用性有所提升。三是开展教材评价遴选,教材使用管理日益规范。经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同意,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组织专家组,对全国19个申报单位申报的260种教材开展了评价遴选,发布了《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荐教材目录(2016年)》,包括26家单位组编的种植、养殖、农业工程、经济管理、公共基础5个大类131种教材。《目录》的发布,为各地教材选用提供了优质来源,将有效引导各地以提高培训效能为目标,规范教材选用工作。

记 者:刚才您从教材规划、开发和评价遴选方面做了全面介绍,这些成绩值得肯定。在您看来,教材工作中是否还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

严东权:是的,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客观地看到当前教材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缺乏整体规划。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工作刚刚起步,统筹规划力度还不够,职责分工还不明确,工作合力尚未形成。一些地方思路不清、方向不明,随意开发、重复建设的情况较多。二是精品教材缺乏。教材两极化现象突出,或学科化倾向严重、理论性过强,或只突出单项技能、内容单一,此外教材内容陈旧、科学性不够、出版质量不高、更新慢等问题也依然存在,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三是教材使用管理较弱。“用好的教材”、“用好教材”的观念还未完全树立,基层对教材选用要求不明确,使用管理制度也不健全。教材建设工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影响了教育培训质量,迫切需要进一步做好教材规划、开发、使用、管理、评价等工作,全面提升教材建设工作水平,为建立“三位一体”培育制度,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奠定基础。

记 者:我们了解到,张桃林副部长亲自为中央农广校组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作序,请您谈一谈这套教材的建设情况。

严东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一直对教材建设高度重视,建校35年来累计编辑出版农民教育培训文字教材1000余种,发行2000多万册,目前,在用教材500余种,形成了数量较多、内容较实、种类较齐全的教材资源库,积累了丰富的教材建设经验。与全国同类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相比,中央农广校开发使用的教材,无论是教材质量、品种,还是发行量,都居于前列,发挥着骨干和引导作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实现培养目标和满足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围绕通用课程和专修课程体系,建设了一批具有较强指导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

2013年到2014年,按照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和需求,围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通用知识,玉米、水稻、小麦等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大宗产业,以及防疫员、植保员、农机操作员等重点工种和岗位,中央农广校组织开发了26种教材,极大缓解了基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短缺的问题,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自出版以来,发行量近20万册,获得各地较高评价。2015年,按照张桃林副部长提出“坚持‘少而精’原则,努力打造一批先进适用的精品教材和课程”要求,狠抓教材质量,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通用课程,聚焦职业素养、政策法规、家庭经营、合作社建设、电子商务、农业创业等必修内容,通过精心组建团队,科学设计内容,创新编写形式,完善版式设计,着力打造精品教材,为各地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目前,已开发完成《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民合作社建设管理》、《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4种全国通用精品教材。

张桃林副部长亲自为教材作序,肯定教材“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案例教学,按模块化编排、采用双色印刷,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农民学习培训”。该套教材从选题至正式出版,倾注了各级领导、专家及编写人员的大量心血,对选题定位、内容编排、表现形式等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说其精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题准,实现了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农民需求对接,突出职业农民作为现代农业从业者所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生产水平和经营能力的全面提升。二是内容精,实现了与生产过程对接,打破学科体系,围绕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梳理,按模块化体例进行重新建构,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有利于分段式教学开展。三是形式新,实现了与农民学习特点和习惯对接,运用问题导向,引入案例教学,采用双色印刷,大字排版,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有利于激发农民学习兴趣。教材投入使用以来,受到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教育培训机构及农民学员的广泛好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张桃林副部长的要求,推进精品教材建设工作,不断创新思路、精选选题、完善内容、丰富形式,并结合评价意见定期进行修订。

记 者:近期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召开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教材建设研讨会,对“十三五”期间教材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请您介绍一下教材工作的目标和重点是什么?

严东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目标有三项,一是建立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管、用、评制度,形成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教材工作机制,推进教材建设健康有序发展。二是编写出版一批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的教材,构建特色鲜明、内容全面、形式多样、务实管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教材体系。三是提高教材质量,编写和出版一批精品教材,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十三五”期间,要以完善制度为重点,切实推进《通知》的贯彻落实。一是建立教材规划制度。开展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教材建设,通过分批申报推荐和评价遴选方式,将规范优质、使用范围广、评价效果好的全国通用教材、区域教材和地方特色教材纳入农业部规划教材体系。建立全国教材信息发布平台,定期向社会发布规划教材目录和相关信息,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二是建立教材选用制度。规范教材选用工作,制定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明确教材选用要求,细化教材使用管理责任,督促教育培训机构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中、高等职业教育中优先选用国家推荐和规划教材,通用课程教材原则上要从农业部统一开发的教材中选用。三是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在教材规划、开发和使用各环节,建立专家、教师、学员三方评价机制,通过评价建好、用好、管好教材,促进教材开发质量的提升,确保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课堂。四是建立教材绩效考评制度。将教材使用情况与教育培训机构教学质量评估、培训情况评价挂钩,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