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村”里有故事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喜甫 字号:【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并为“三农”工作指定了“强”、“富”、“美”三大方向。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令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欢欣鼓舞。大连市劳动模范,金州新区人大代表,大魏家街道小莲泡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敏伍就是其中之一。对这位农村基层干部而言,“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而小莲泡村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实干精神的指引下,走上了一条“强、富、美”的发展道路。

  来到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大魏家街道小莲泡村,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那连片的蔬菜大棚,排列整齐,蔚为壮观。

  作为大连市政府确定的全市第一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小莲泡村是这座城市重要的“菜篮子”,据说大连蔬菜市场上经销的黄瓜有70%来自这个小村庄。

  故事一:冷棚连着富裕路

  老齐是小莲泡村的一个菜农,在种植棚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从去年开始他却不种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往常这个时候,咱家大棚里种的都是黄瓜、西葫芦等棚菜,产量不错,但效益不高。去年,村里建议我改变种植方式,从3月份开始改种冷棚藤蔓西瓜。这种西瓜口感好,价格也相对高一些。”从改变种植方式中尝到甜头的老齐,今年又扩大了冷棚西瓜的种植面积。

  据了解,2014年小莲泡村共种植冷棚西瓜50多亩,产量25万斤,总收入达70多万元。为了防止因村民盲目种植而出现有市无价的情况发行,村里还根据市场行情指导村民进行种植品种调整,受到村民的欢迎。

  小莲泡村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占地近4000亩,这里平均每年生产无公害蔬菜近3万吨,其中黄瓜产量达到2万吨。村干部介绍说,“我们这个蔬菜基地出产20多种蔬菜,其中黄瓜产量最高,小莲泡也成了全市地产黄瓜的主产区。”

  小莲泡村现在平均每天为大连市民提供近200吨蔬菜,其中大部分属于冷棚种植。2014年,村里在发展设施农业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作物生长的时间差和天气条件,将冷棚经济做活做强,带动广大村民增收致富。村里还通过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功地将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生产的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连结起来,形成包括果蔬生产、流通在内的完整产业链,为无公害蔬菜质量提供保障。

  村里的经济发展形势越来越好,村民收入逐年提高。这在五年之前,可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故事二:从零起步苦创业

  2010年以前的小莲泡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上访村和贫困村。村里水利设施老化,农田十年九内涝,农作物因灾损失严重;道路坑洼不平,雨季泥泞难行,严重阻碍蔬菜外销;由于缺少资金,村委会办公楼年久失修,村干部的工资拖了几年都没发,怨声载道。

  要改变小莲泡村的现状,首先就必须选出一个创新能力强、敢挑重担、不计个人得失的好带头人。王敏伍是大家心目中的理想人选。然而此时,他自己经营的企业正红火,会来接这个烂摊子吗?街道领导多次找到王敏伍,希望他能站出来,带领小莲泡村改变现状。考虑再三,王敏伍终于答应了。为了全身心投入村里的工作,他毅然把企业交给妻子管理。

  2010年4月,经集体选举,王敏伍全票当选为村子的“一把手”。面对村里一穷二白的现状,王敏伍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自家拿来300万元,维修村委会大楼,支付外债和拖欠的干部工资。

  解决了燃眉之急,王敏伍又开始考虑起如何让小莲泡村脱贫致富的大问题。在王敏伍看来,要摆脱贫困,就必须确立主导产业。小莲泡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要做强这一优势产业,首先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解决灌溉、排涝、交通等一系列阻碍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王敏伍共筹措资金700多万元,对村里上世纪60年代建设的排灌站进行了维修改造,开挖整修排水沟3800多米,修建沙石硬化机耕路4000多米,营造农田林网100多亩,栽植优质树木1.4万余株,并采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建起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效农业示范区。

  瓶颈终于被打破了,人们看到了希望。为了扩大小莲泡村无公害果蔬的市场知名度,王敏伍又千方百计为村里的无公害农产品做宣传,并亲自带着农产品到各大城市的超市找销路。与此同时,他还积极争取上级农业开发政策,在村里投入资金100万元,对西洼屯等区域内的千亩大棚、耕地进行了综合开发,种植精品无公害果蔬和樱桃。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一跃达到1.5万元。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盖起了果蔬大棚,过上了小康生活。不少村民家中存款都达到几十万元,有的村民还在城里为孩子买了楼房。更重要的是,还有更多的惊喜在等待着他们……

  故事三:村子大变样  村民笑开颜

  去农村走亲访友,最尴尬的事情往往是上厕所。“三面半截墙,两块破木板,一群苍蝇乱飞舞”的场面,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而在小莲泡村,传统旱厕早已被统一的“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取代。“这种厕所就是好,干净,没味,没蛆,赶上城里的卫生间了。粪渣、粪水都是最好的熟肥……”63岁的王兰铭大娘对家里的“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赞不绝口。

  2011年,小莲泡村在金州新区率先对村民家的旱厕进行无害化改造。王兰铭是村里率先响应政府号召修建无害化厕所的村民之一,几年下来,新厕所为她一家带来了很多方便。整个厕所干净整洁,闻不到一丝异味,还能降解形成一种无臭、无害化的液态有机肥。

  发生巨大变化的,还有村里的交通和文化设施。以往村里道路破旧,影响蔬菜外运。在区农发局和街道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王敏伍先后筹措资金7000多万元,翻修了10多条老旧作业路,还针对五个受涝最严重的地区修建了排水沟。村里三条村级路全部实施了硬化处理,街道两边“文化墙”上满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内容,村民每天都在潜移默化间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村里还建设了五个高标准的村民娱乐健身广场,实现了“一屯两个休闲广场,全村还有大型娱乐广场”。每天傍晚,休闲广场上都非常热闹,有跳健身舞的、散步溜达的,还有一些青年人在打羽毛球,大家都各得其乐。

  故事四:和谐幸福新常态

  在小莲泡村,干群关系和谐,村民们完全能感受到“人民当家做主”。浓郁的民主氛围,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这在渤海大道动迁工作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渤海大道是大连市重点交通工程,仅小莲泡村就有78户村民需要动迁。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农民宅基地、亲属聚居抱团等问题,动迁工作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了做好动迁工作,王敏伍挨家挨户走访动员,为群众解决困难。

  “书记把事情都做在那里了,说话自然有分量。别的不说,打他上任以来,每到重阳节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领到米面油,春节还有500到2000元不等的慰问金。光是这两项支出每年就60万……以前咱村是有名的上访村,现在是辽宁省卫生村、省生态村、市先进单位。他上任后再也没有一个人去上访,因为他把工作做到位了。他一心为咱着想,咱老百姓心里有数。”一位老人这样说道。

  “全村现在共有将近3000人,每天没太大的事情,都是琐事,但只要跟老百姓有关的都不能小看,都要认真对待。有时候回想自己这一路走来,付出的辛苦,受的委屈太多了。可看看村里老百姓这几年生活的变化,就觉得值了。”王敏伍说,村官难当,可既然当了,那就啥都得承受。他有个计划:在六年内,把33条村里辅路修完,让家家出行“不带泥土”……

  故事还没讲完:

  尽管接触的时间很短,但眼前这个面色黝黑、身材高瘦、热情豪爽的中年村官,却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一位铺路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王敏伍的带领下,小莲泡村的明天一定更好!

  村官不属于有级别的干部,他们没有太多的风光,反而是心酸和付出更多一些,尤其是在为村里工作奔波的过程中。真心希望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能给他们更多的关注、理解和帮助,为“三农”工作的健康发展开辟更多的绿色通道,让那些辛苦为民的村官们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