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点,位于松辽平原深处、地处我国玉米种植黄金带的吉林省公主岭市,还沉寂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而在公主岭城乡结合部的山前村,万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地已经灯火通明。轰鸣声中,几台卡车正在卸载新收的玉米。此时已在基地巡视完毕的合作社理事长薛耀辉,回到会议室,静静地等着社员,准备每天的例会。根根直立的短发下,有些黝黑的面庞隐隐透出一丝秀气,这不像一个典型意义上的农民。“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但农活干得并不多,十七岁就在外面东奔西跑了。” 摊开厚厚的笔记本,他脸上掠过一丝谦逊的微笑,“我每天都写日记,很多年了。如果以后能出书的话,书名就叫‘舞动的农夫’吧。”
2007年,作为吉林省委组织部“一村一名大学生——农村优秀青年素质提升项目”培训的一员,薛耀辉从吉林大学作物专业毕业,时年37岁。就在那一年,他投资百余万元创立了万欣农机合作社。社名“万欣”,寓意项目培养的万名大学生万众一心,改变农村旧貌。
然而,知易行难。从村民对机械化作业的怀疑与“冷眼旁观”到流转土地时的种种不合作,薛耀辉频频陷入苦恼。当流转土地面积达到612垧时,每年支付给农民的土地流转金,加上担保金和利息,更让合作社喘不过气来。“我最佩服他的,就是坚持。”说起当时遇到的困难,合作社监事长李春和连叹不易。
“困”则思变。2014年伊始,薛耀辉开始了新的合作模式探索。“我们几乎把所有的土地流转方法都试过,包括租赁、托管、入股,都不是很适合。我们搞的模式叫土地粮食银行。农民把土地存进来,由我们提供农机作业服务,一垧地比市场价要节省1000多元。玉米收获之后归农民。如果卖给我们,我们以每斤高于市场价1分钱收购,秸秆归合作社。也可以存进来,存期一年,给6分钱的利息。”薛耀辉坦言,高出的1分钱归功于合作社延长了产业链、价值链。从最初单一提供农机服务,到现在涵括种植、收储、加工、有机肥制造以及资金互助社,万欣合作社融合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
“银行的说法也许不准确,但这并不重要,关键是这种模式确确实实解决了问题。只有合作社生存下来,才能为农民提供服务。”薛耀辉说,合作社不再觊觎农民的土地,土地反而从“包袱”变成了财富,合作社也得以低风险地扩大规模。土地和粮食都归农民,农民不会偷收,合作社不用支付流转费,也不用承担粮价下跌的风险。即便粮价下跌,因为规模种植成本下降加上高于市场的收购价,农民的损失也大幅减少。
“合作不能离开农民,农民不能离开土地。”八年与农民的磨合,薛耀辉用两句话概括他的心得。
农民合作组织无论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总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态度上如何对待农民;二是方式上如何找到适合的合作模式。只有平等地将心比心地对待农民,才能把农民凝聚到一起,才能有合作发展的基础。同时,合作社没有适合的模式,光有服务农民的心愿,没有生存发展的空间,服务也不可持续。路子对了,扩大规模,延长产业和价值链,让农民分享到更多环节的利益,也就水到渠成。
万欣合作社八年的发展历程,不停地遇到问题,又一次次解决问题,总结起来,就是较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而在社农这样的磨合中,一来一往,一商一量,农民和合作组织学会了共担,学会了共享,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