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村固定观察福建模式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戴云 吴昀 黄跃东 字号:【

福建农村固定观察点于1986年正式设立,又分别于1994年、2009年率先探索建立了市级、省级地方观察点,形成了国家和地方相互衔接补充的农村长期固定跟踪调查体系。多年来,福建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和基层工作特点,积极探索工作新机制、新模式,注重“三个建设”、强化“三个保障”、着力“三下功夫”走出了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农村固定观察点发展之路。

注重“三个建设”,

构建观察点工作良好格局

注重村点建设。福建观察点创建之初,就将“选得准、落得下、报得实、用得上”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统筹兼顾、科学布局。在观察点村的选择上,既兼顾全省9个地市,又兼顾沿海、平原、丘陵、山区;既考虑人口分布情况,也考虑当地人均收入水平;既有传统的农渔业村,也有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较快的村;既顾及中央要求,也考虑地方需要,力求以点带面、由点及面。目前,福建有农村固定观察点43个,其中国家点11个,地方点32个,覆盖全省80%以上的农业县。从多年连续观察和不间断的动态调查看,所选的这些村点基本反映了福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现状和发展趋势,党的各项经济政策在农村的落实情况,都可以在这些村点、农户中得到具体体现。

注重队伍建设。坚持把“重点在村、落实在户”作为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的核心,认真做好村级组织工作,选好村辅导员、固定记账农户,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切实稳定农村调查工作的基层队伍。从做好村级组织的宣传发动工作入手,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调查工作的各项步骤,严格从有文化、有责任心、年纪轻上挑选村辅导员,从该村代表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中挑选固定记账户。建立“一统三联”的工作模式,“一统”就是由村级组织统一领导,村设1~2名总辅导员,根据记账户数量或分布情况设若干辅导员,明确各自分工;“三联”就是建立村级组织联系总辅导员,总辅导员联系和指导辅导员,辅导员联系和服务记账户工作机制,确保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户。适时掌握各项调查工作的落实和相关人员的流动情况,保证所选的记账户常年有一人在家记账,使调查工作连续稳定,数据记录不间断。

注重制度建设。按照中央对观察点的任务要求和国家观察点办出台的系列管理规定,福建相继建立了规范农户记账、账目检查、责任落实等各项规章制度,对观察点的调查经费、设备经费、财政补助、数据使用、人员培训、评比表彰等工作都作了制度性安排,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农办领导联系观察点制度,各级农办领导经常到观察点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主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到观察点检查指导工作,把解决辅导员、记账户的家庭困难问题纳入工作范畴。

强化“三个保障”,

确保观察点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组织保障。整合省、市、县农办的政策研究机构,统筹建立全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组织保障体系。明确“省为主导、业务条管、统分结合、一体运作”的组织管理体制,由省观察点主管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全省工作,业务实行条线管理,在国家和省观察点主管机构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工作有统有分,统分结合,一体运作。市、县做到“六有”:即有负责机构、有专职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工作制度、有基础台账;工作上做到“三个结合”:即国家点、省点与市点的工作相结合,常规调查与专项调查相结合,服务中央与服务地方相结合。切实稳定全省观察点系统队伍,在机构改革和村级换届选择中,尤其是市、县调查员、村级辅导员,做到人员尽量不动,经费和设备、资料、数据不流失。目前,全省观察点系统有调查员、辅导员200多人,并已形成省、市、县、村四级调查组织体系,成为全省有影响的仅次于统计系统的第二大农村住户调查体系。

强化资金保障。按照“地方为主,中央补贴,专款专用,逐步提高”的要求,将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统筹解决好国家、省、市级观察点工作经费和基层工作人员补贴经费。对中央补贴的调查经费专款专用,下拨给国家观察点的设备专供专用。省、市财政在观察点经费配套上,对常规调查实行普惠制,对专项调查按照经费跟着任务走的原则专项安排,并随着经济增长逐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补贴标准。省级财政对全省观察点的补贴从1986年的30万元提高到2010年250万元,市级财政补贴也随之提高。目前,每年省、市两级财政下达给观察点的补贴经费已超过350万元。还专门安排设备经费,不断改善工作条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强化能力保障。注重抓好业务能力建设,坚持每年开展观察点系统人员的业务培训。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要求建设全省观察点信息库,培养“三懂四会”(即懂标准、懂要求、懂规范,会采集、会录入、会校对、会审核)村辅导员,各级农办还通过QQ群、热线电话等方式,为辅导员提供在线技术指导。从福建农林大学聘请10名老师担任观察点调查工作指导员,每位老师每年至少两次到观察点,指导村辅导员做好调查和年报工作,提高调查数据质量及工作效率。同时,依托农办系统已有的工作基础和平台,建立农村调查工作咨询专家队伍,在全省范围内聘请30名特约研究员。通过共同参与观察点调查研究工作,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调查研究团队,大大提升了全省农村调查水平和研究能力。

着力“三下功夫”,

加快提升观察点工作实效

着力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上下功夫。福建农村固定观察点有国家点,也有省级点、市级点,由于历史原因三个系统各成体系,在数据采集应用上“各自为政”。从2013年开始,福建建设了全省观察点网上直报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把数据库系统和应用系统联结起来,对国家点30年的基本信息进行“数字化”,对全省43个观察点、2000多户农户的基本信息进行了集中管理。目前,累计汇存30年间国家和地方观察点农户原始数据9000多万个,村庄数据180多万个。该系统的建设使全省观察点“一网打尽”、“一目了然”,较好地实现了数据资源整合、综合统计分析和信息动态更新,加快了国家和省、市观察点信息的互联互通、共用共享。

着力在提升服务决策水平上下功夫。30年来,根据国家观察点办公室的工作部署和安排,福建先后开展了50多项专题调查,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了准确及时的决策信息和动态资料。与此同时,利用观察点数据平台,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服务。最近几年组织开展了粮食安全、土地规模经营、农民负担、基层组织负担等问题调查研究,形成一批专题调研报告,为省委、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提供了依据。同时,把减轻农民负担、农户融资担保等纳入调查体系,在观察点的农户中设立监测户,开展跟踪调查和观察,不断充实完善观察点的调查内容和指标体系。加强农业农村情况信息反映工作,2000年以来,报送反映农村基层动态信息1000多条,形成工作简报100多份。从1994年开始,福建还陆续将观察点的重要文件、资料和调查报告汇编成册(共8册200多万字),为观察点工作留下了宝贵资源。

着力在推动观察点村发展上下功夫。福建不仅把观察点作为农村调查的重要“窗口”,而且把观察点作为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基地”,积极引导观察点认清村情,理清发展思路,立足自身优势,加快科学发展。各级对观察点村申报的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和优先安排,培育了一批产业村、特色村,创成一批特色优质的农产品品牌。观察点村的社会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仅2011年以来,被评为文明村的就有省级3个、市级5个、县级12个;被评为生态村的有省部级4个、市级1个、县级4个;被评为基层党建先进单位的有省级1个、市级4个、县级16个,还有6个村分别获全国“敬老模范村”、计生先进村、巾帼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通过观察点工作,还培养和锻炼了农村管理人才,有一批辅导员进入了村两委班子,有5名辅导员考入了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