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农业价值体系的重构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魏登峰 字号:【

记得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有一段关于“农业功能”的论述,“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这段论述一经推出,不仅立即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而且对农业的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段论述在指明“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和就业增收”的三大传统功能基础上,又明确了需要开发的“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三大功能。农业的多功能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能人为消灭,也不能人为创造;但农业的多功能性又是历史的、社会的、具体的。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出现农业后,农业的这些功能就一直存在,只是在不同的社会(或时代),不同的功能会得到程度不一的重视,甚至由于世殊时异,原先被忽视的功能会被开发出来。

人们对农业不同功能的重视程度,取决于对其价值的判断。价值是客体之于主体的有用性。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主体对其有用性的评价。影响人们评价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物品本身的稀缺程度,评价者的好恶、知识水平和物质条件,等等。社会性的好恶、知识水平、替代选择和物质条件等,构成了得出一种评价的社会土壤。正因为如此,不同的时代对农业不同作用的认识和(或)不同功能的评价,构建了农业的价值体系。农业不同功能的价值又决定了农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取向。中国农业的价值体系发生了重构,则可具体为农业发展目标取向的变动。农业的多重功能性经过价值传递形成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多维目标体系,同时由于依附在不同功能上的价值权重,又影响到具体目标位次安排。

简单梳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8年,以解决吃饱饭问题为指向;第二阶段:1999-2004年,重视粮食生产的区域结构问题、重点解决粮食价格相关问题,实质指向是农业的经济效益低的问题;第三阶段:2005-2013年,重点解决农业的实质生产能力保障问题,同时积极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第四阶段:2014年开始,全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农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为此,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将“农业现代化”明确是“中国特色”的,是“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的,并且“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可以说,四个阶段的农业发展的目标取向,经历了由重数量,到数量质量并重,再到数量质量效益生态综合衡量的变化。

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这种变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恰当应对。仍然注重粮食的数量质量目标,是因为农业保障粮食安全被赋予的社会价值最大,自然自始至终需要给予最大的关注,所以国家农业政策一个基点是保障粮食安全;仍然注重经济效益的目标,是因为农业贡献了近10%的GDP,同时务农还是我国2.3亿农户获得维持生计收入的重要来源。现在更加注重生态的目标,是因为农业生态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一方面由于过去发展方式相对不科学,造成环境损失过大,负价值大,需要弥补;另一方面,现在农业在生态方面作用的凸显,需要实现生态价值最大化。

当前,中国传统农业正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此过程中需要对农业发展进行全局性、系统性设计。而进一步认识正在重构中的中国农业价值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发展的目标指向,进而正确理解发展方式转变的手段和路径选择。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