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托管“点菜单”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炜 字号:【

餐厅里都有菜谱菜单,想吃啥你就点啥。而今种田也有“菜谱菜单”了,想要哪样的服务你照单来点就是了。

在素有“鄂北粮仓”之称的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一场冬雪过后,道路两边鲜嫩茁壮的麦苗在寒风中生机盎然。记者走进张家集镇周垱村二组,几位老汉坐在家门口喝茶聊天。“我家27亩地全程交给双丰收合作社托管,小麦、水稻两季收成将近5万块,不用干活,只管记下产量后便等着数钱。”今年64岁的周大明说起种粮“点单”托管的新鲜事乐得合不拢嘴。

坐在一旁的周明江老人是种粮托管的创始者之一。2008年正值插秧大忙,他身体有病弯不下腰,只好半蹲在泥田里边插边挪笨重的身躯,一天下来还没插完2分地。这一场景“刺痛”了一位名叫宋涛的乡镇“老农技员”。2009年,宋涛联合7位农民合伙组建了一个机耕机插服务队,先在周垱村以400亩水田做示范,秋收一算账,亩均增产150多斤、亩均增收300多元。“一台‘铁牛’顶20个棒劳力都不止,从此我就把承包地都交给老宋他们打点,当甩手掌柜了。”周明江老人说。

“代种”消息不胫而走,十里八村要求托管的农户排成了长队。2010年10月,宋涛发展社员150多户,注册成立了双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占地约20亩的合作社紧邻周垱村,宋涛理事长介绍说,合作社现拥有插秧机310台、大型播种机44台、收割机48台、高压植保机械8台、运输车4辆、粮食烘干加工等设备3套。“这些‘铁军’就是我们为农服务的最大本钱。”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其实绝大多数农民是不愿意流转土地的,于是我们便探索了土地托管的办法。”宋涛说,各家有各家的需求,合作社开展“点单式服务”,推出了“三道菜”:一是全程托管,合作社提供耕、种、收、管、售系列化服务,服务费在收购粮食时结算,这种全托管方式每亩地一年两熟农户收入1500元左右,合作社收入60元左右,参与服务的农机手能增加收入6000元左右。二是劳务托管,合作社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全部劳务服务,农户负责种子、化肥、农药、水电等各项投入,各账各算。三是订单托管,对兼业农户,合作社按单个或多个委托订单完成作业项目。

“种田托管,让你点单。账越算越明,情越拉越近,现在农民与合作社谁都离不开谁。”宋涛边说边打开合作社的档案柜,记者随便翻开一本合同,“机耕30元/亩、机插70元/亩、机收50元/亩……”上面每一个服务单项的标准与收费都写得清清楚楚。2015年,合作社与农户签约近2万份,作业服务面积达10万余亩,覆盖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枣阳市、宜城市及河南省新野县等两省4县(市、区)30多个乡镇,在为农服务的同时,合作社分红和积累同样取得了“双丰收”。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宋涛的话颇有现实指向。双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托管“点菜单”服务模式的成功充分证明,在土地不流转的前提下,同样能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相较于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办法坚持了“三个不变”: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不变、农民的经营主体不变、农民的受益主体不变,而真正变化的是多样化个性化的社会化服务。

“土地不流转,服务我包揽”,双丰收合作社之所以能从小到大、越做越强,关键是顺应了农民的意愿和需求,在利益上解决了农民主体与服务主体的联结机制,从而破解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