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 推进“六化”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湖南省株洲市委常委、副市长 杨玉芳 字号:【

  农业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不论农业人口如何减少,不论农村居民数量如何减少,不论农业产值比重如何下降,农业农村的重要性都不会下降。湖南省株洲市是一个工业大市,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70%以上,人均耕地仅0.8亩,如何突破资源瓶颈创造农业效益和价值,应抓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机遇,推进“六化”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生产标准化

  标准生产要统筹规划。搞好现代农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制定农业生产、加工行业标准,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和区域布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单一的粮猪生产向粮经饲综合发展转变。重点打造畜禽水产加工、竹木加工、粮油加工、养殖业、饲料产业等五个百亿产业集群,同时发展中药加工、油脂加工、果蔬加工、棉麻加工、茶叶加工等优势产业。

  标准生产要示范先行。打造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的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在加大农业标准制(修)定工作力度,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与培训的基础上,以蔬菜、茶叶、水果、稻谷和食用菌为重点,每一个产业,每一个县域,打造一个典型,打造一批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基地。要抓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转向整体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扩大农业标准化建设规模。今年株洲市农业标准化建设面积要达到220万亩,力争全市主导产业基本实现标准化。

  标准生产要保障安全。好地打好粮。切实强化农业法治意识,完善农业法律法规,建立最严格的农业法治责任追究制。继续加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力度,积极探索研究土壤生态修复的新工艺、新技术,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合格。全面推行测土配方工作,优化土壤结构,保持耕地肥力。建立从源头到餐桌的立体监控体系,主要农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经营规模化

  规模节约成本,规模提升效益,规模经营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夯实基础建设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最关键的是要增加多元投入,为农业的发展强基固本。重点支持良种良畜繁育体系、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道路建设,重点加强公路和机耕路建设,努力实现100%的组通上水泥路,90%以上的农田修好机耕路。水利建设,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和病险水库治理,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农田旱涝保收率达到100%。建设一批电气化乡镇、电气化村,村级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加快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发展现代规模农业创造良好环境。

  打造要素集聚地。探索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有序流转,鼓励推进土地承包、租赁及股份合作,有序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村居民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40%以上。

  唱响经营主体戏。实施农村青年职业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扶持发展农村种养大户,支持经营大户扩大生产规模,重点培育一批农牧结合的家庭农场。

  产销一体化

  质量要过得硬。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1151”工程,培育1个产值过百亿元、10个产值过10亿元、50个产值过亿元、100个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500亿元。

  品牌要叫得响。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对创建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给予重点扶持。扶持农产品品牌创建,继续推进农业品牌提升工程,形成品牌优势,提高竹木加工、花卉、油茶、麻鸭、白鹅、黄牛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市场要流得活。农产品物流,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不流不活。要做大物流产业,特别是边境物流,要以“流”促产,以“流”促销,以“流”促市。加大电子商务和物联网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力度,由“在地农业”向“在线农业”转变,努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耕作机械化

  “锄头挖不出新农村,扁担挑不出现代化”。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农机耕作取代人工劳作。

  用机械解放劳力。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逐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引导投资购置农业机械,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今年全市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

  用科技提升效力。坚持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并重,对接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组合模式,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稳步发展农业技术交易市场,打通科技到农村的“最后一公里路”。

  用人才挖掘潜力。广泛开展适应现代农业建设要求的实用科技培训,引进和培养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鼓励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鼓励引导农业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

  服务社会化

  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地把各种现代生产要素注入到家庭经营当中,不断提高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不断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着力构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既要健全县、乡、村科技推广网络,又要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还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缘结亲,引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增加农业发展科技含量。及时向农民提供先进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供求和劳动力转移输出情况,靠信息指导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

  着力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机构支农责任,有序发展农村各类微小金融机构,以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为核心,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信贷满足率。今年发展村镇银行实现市域全覆盖。适当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范围,推进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着力构建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整合公益性农业服务资源和社会化农业服务资源,分片区建立农业服务超市,搭建“一站式”全程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加强农业生产统防统治,打造安全农业。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平台,鼓励利用集体所有资源资产,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开发,发展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农民职业化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就要实现农民职业化。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绿色证书”等素质培训工程,启动实施“万名职业农民培训三年计划”、打造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确保全市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1~2门农业技能。

  提升农民科学种田的能力。农民兄弟中很多都是种田的行家里手,但是谈到科学种田,可能不见得个个心里有底,因为很多时候农民还是停留在“靠天吃饭、靠经验种田”的层面。不是说靠经验种田不行,而是科学种田更有保障。所以,要大力普及农业科技,开展各种实用技术的培训和农业科技教育,提高农民市场信息分析能力、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和农机操作水平。鼓励种植行业协会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生产技术交流会、研讨会,切实解决农民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发挥种植行业协会的作用。

  提升农民经营管理的能力。会经营管理不一定会种田,但是会经营管理种田肯定种得更好。五亩十亩田谈不上经营管理,上了一定规模之后,就要靠管理出效益。要增加教育技术培训的投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经济、技术和规模经营管理基础。

  提升农民融入市场的能力。农产品终究会变成商品,农民必须懂市场、闯市场。要引导农民自觉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向农业市场主体转变,引导农民积极投身市场,让农民不再面对市场束手无策,努力成为成功的市场弄潮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