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如碧,万木葱茏,幽雅的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双坑村农民文化公园里笑声朗朗,穿越油画长廊。福建省农业厅纪检组组长蓝斯琦来到了双坑村,农民油画家黄文清热情地介绍:“斯琦哥,双坑油画已经和枯荣剪纸、寿宁陶瓷、福安银器一起成为展示闽东文化的精品。”蓝组长一直关心着双坑油画发展,同时也是黄文清的老朋友了。蓝斯琦笑着点点头:“双坑村油画还要在畲乡、古民居题材系列化上创作出更多作品。”
小画室 大作为
双坑村是闽江边的一个小渔村。上世纪80年代,由于建设水口水电站,全村4000多人搬迁移民,年轻人大多数外出谋生,有的到广东学油画,黄文清便是其中一个。
凭着勤学苦练,黄文清成为广东燕塘画院一名颇有名气的画师。在上世纪90年代,油画销量大,画师少,一个月可轻易挣几万元。“行情这么好,古田画画人又多,不如回村办画室,培养学生!”黄文清心生这个想法。心动不如行动,1995年,他回到了双坑村,创办了“创野”油画工作室,一边作画,一边收徒。
最初黄文清的油画主要通过香港蔡岩丰画廊订单,辗转卖到欧美市场。慢慢地,黄文清也直接接到了外国客户的订单。2003年初,一名法国客户在深圳大芬村看到了黄文清的画后,十分感兴趣,经过洽谈,签下了第一批40多张法国街景油画的订单。由于画作畅销,第二批的订单增到100多幅。如今,这名法国客户已成他的固定客户之一。随着多年在画界打拼,黄文清的客户渠道越来越广,接到客户发来的订单和图片后,留下少许由自己画,分一部分给尚未出师的学生练手,画完之后他再将画作修改成熟。根据画功的深浅和修改的繁简程度支付给学生酬劳。这样,学生每月也能挣四千至一万不等。在互联网时代,他与时俱进,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接单。“创野”这个小小画室,犹如一匹黑马奔腾在画界。
桃李满天下 双坑名海外
黄文清的油画在国内外有了一定名气,临近乡镇以及南平、闽侯地区,甚至远至贵州省的学子纷纷慕名前来拜师学艺。黄文清招收学生,收费极低。学画的学生日渐增多,租住农民的房子不方便,后来黄文清自己出资建了一栋楼,“一楼是展厅,二楼是画室,三楼、四楼是学生宿舍。多的时候有100多个,满满一楼人”。其中有一名聋哑学生,酷爱画画,但没有老师愿意接收他,在家长的恳求下,黄文清接收了他。在黄文清的悉心指导下,经过3年多学习,便能“独立门户”,外出发展了。“如今他在厦门专门教聋哑学生画画,发展得很不错,我为他骄傲。”黄文清欣慰地说。学生们学成之后,有的继续留在黄文清的工作室,有的则离开“创野”到外地发展,开班授课、创办自己的画廊和工作室。“去深圳那边的比较多,福州、厦门也有不少。”黄文清会心地笑了笑。十多年过去了,看到自己学生学有所成,“桃李满天下”,黄文清很是自豪。
随着双坑村新生代油画人才辈出和不断回流的回乡创业人才,双坑油画村的名头越来越响。2003年,时任古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蓝斯琦到双坑村调研时提出:“何不在村里创办一个专门画室,将这些画家凝聚在一起,为他们创造一个交流、工作平台,打造双坑村油画品牌。”这个倡议得到黄文清等一批油画家积极响应。双坑村创办了村油画展览室、油画工作室。工作室的创办吸引了各地人才聚集,该村油画产业得到壮大。
早年拜师于黄文清,学成后到深圳发展,并创办了大榕树油画工作室的黄祥通说:“现在和外面的客户已经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回到家乡发展,反倒节约了成本。”现在他每个月接收超过50份的俄罗斯订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画师在家中就能通过QQ或电子邮件接收到国内外订单样片。目前,双坑全村有30多家画室,画师、画工达300多人,几乎家家都有人作画。有的农民忙完农活,回到画室作画。村里普通画室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每年出口创汇达2000多万美元。油画成为该村农民增收一个重要项目。双坑村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油画村。
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打响品牌,现在双坑村成立了农民油画协会,众望可归,黄文清当选为会长。双坑油画现象也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古田县开始把双坑村油画作为古田县一个文化品牌进行开发;同时,黄田镇党委、政府也想方设法加大投入,改善配套设施。如今,总投资已达300多万元,占地10亩的双坑村文化公园和画院已经建成。优美的环境为画师们创作造成良好条件,并吸引更多的画师回乡创业。
现如今,黄文清也开始人生定位转型,努力从商业型画家向创作型画家转变,他将接到的商业型油画订单更多地分配给他的学生,自己则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作当中。他的画作曾两次在香港参展,也曾“露脸”上海、深圳文博会。“近期,我准备创作一些畲族风情题材画作,举办个人画展。现在,画画已经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会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黄文清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