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上海市被农业部正式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启了整建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新征程。为了有序推进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上海市政府决定从2015年起,通过实施两个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一、制定三年行动计划的背景
上海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主要定位是服务市民、致富农民、改善生态。首要任务是保障主副食品市场供应和质量安全,核心是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走规模化、科技化、设施化的道路,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同步发展。
农产品供给稳定。通过实施全市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制度、“菜篮子”区县长负责制等措施,发展主要农产品生产,有力地保障了市场供应稳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250万亩左右,常年蔬菜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绿叶菜自给率保持在90%。
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控。制订修订各类农业标准100多项,基本建成地方农业标准体系,提升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全市“三品一标”认证率达到70%以上;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中大力开展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初步建成市、区县、乡镇三级政府抽检和企业自律性抽检相结合的检测体系。
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大力培育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至2014年底,全市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6家,农民合作社3192家,粮食家庭农场2787个,家庭农场的水稻种植面积达40.37万亩。
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制订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地方性法规,不断加大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种源农业,在节水抗旱稻、食用菌等重点领域取得较大突破。启动了水稻、绿叶蔬菜等七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了主导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以企业为主体,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成立了十余个研发机构,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设施装备能力不断加强。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设施建设,累计建设设施粮田130.5万亩、设施菜田28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场300家、标准化水产养殖场296家(面积16.78万亩)、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115个;大力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多功能、智能化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专业化服务水平,2014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启动了新一轮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加强气象预警能力建设,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持续增强。
农业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上海市自2000年起平均每年投入5亿元整治资金,连续实施了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聚焦种养循环、废弃物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等领域,着力推进化肥农药施用减量、畜禽养殖综合治理、秸秆综合利用、村庄改造等重点工作。截至2014年,上海市高效低毒农药覆盖率接近10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达到72%,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超过70%。
同时,对照国际国内农业先进水平,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仍然偏低,与美国、荷兰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去甚远,与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水平相比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二是农产品附加值依然不高。近年来全市农产品品牌化水平虽然在不断提升,但是从总体来看,地产农产品还是以初加工为主,总体上附加值仍然不高。三是农民老龄化程度日益增高。目前50岁以上的农业劳动力比例接近80%。四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还有提升的空间,目前本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8%,对照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仍有不小差距。因此,我们要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多功能的都市现代农业,全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附加值,使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实现新的提升。
要破解这些“短板”和“瓶颈”,加快实现本市农业现代化,不能光靠单兵突进或零敲碎打,必须要有顶层设计,要从全市层面进行制度设计和规划布局。未来几年,上海都市现代农业不仅仅要保生产、保供给,而且还要保生态、保安全,“要两个肩膀扛起两个担子”,既要保供给、增收入,又要保生态、保安全。工作重心要实现“三转一路”,“三个转”:就是要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集约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上来。“一条路”:就是坚定不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因此,我们在总结浦东新区、崇明县两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全局,从建成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都市现代农业、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高度,编制了整建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
二、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内容
为整建制推进示范区建设,2014年底,上海市组织编制了《上海市2015-2017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并以市政府名义下发。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大力发展多功能都市现代农业。充分利用上海科技、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优势,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着力健全农产品标准、质量追溯和风险评估体系,显著提升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着力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大力提升农业科技综合水平;着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努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着力推进会展农业、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农业发展水平,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推动农业集约化发展,不断提升农业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建成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都市现代农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规划引领、坚持产业导向、坚持生态优先、坚持科技创新、坚持产业融合的原则。
(二)建设目标。上海市在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指标体系24项创建指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新增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耕地质量、亩均化肥使用减量、亩均农药使用减量、不规范畜禽养殖场整治、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覆盖率等8项指标,形成了7大类32项建设目标,并梳理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7项指标作为核心指标。
至2017年,上海市示范区建设目标是: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基础上,继续实行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制度,稳定蔬菜种植面积,确保地产绿叶菜自给率达到90%,保障鲜奶、生猪、家禽、鲜蛋和淡水养殖生产能力;全市“三品”认证农产品产量比重达到70%以上,地产农产品质量抽样合格率达到99%以上;农业规模经营占比达到85%,粮食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占区县粮田面积比重达到50%以上,持证从业人员占比达到55%,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98000元;全市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5%,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3%,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比重达到7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粮食作物基本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1%;亩均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10%以上,整治关闭全市2720家不规范畜禽养殖场(点);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000元,年均增长10%左右。
三、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
(一)以区县作为建设主体,加速推进上海示范区建设。目前,市郊各区县根据全市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工作部署,制订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示范区建设计划。如浦东新区围绕新三年示范区建设目标,提出功能再定位,规划再调整,重点补短板,聚焦创新,集聚人才,努力发展高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三高”农业,继续当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崇明县围绕生态农业发展,探索建立农业生态科技创新中心。金山区发挥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农业旅游等方面优势,积极推进“六次产业”发展。松江区聚焦浦南等农业地区,提升家庭农场发展水平,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农业职业化新模式,打造家庭农场2.0版,大力发展“三生农业”。闵行区发挥杂交水稻育种、蔬菜航天育种等优势,依托上海交大技术优势,积极发展种源农业和农业物联网技术,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联动发展,继续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光明食品集团围绕苏北农场建设,发挥现有产业、资源优势,以粮食产业为基础,构建种源、粮食加工、畜禽水产养殖、区域生态人文建设为一体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努力打造域外现代农业发展样板区。
(二)搞好农村水环境、农田水利及林网化建设,实施农林水三年行动计划。农林水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围绕上海整建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要求,按照“坚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坚持示范引领、注重实效;坚持建管并举、规范管理;坚持部门合作、协同推进”的工作思路,计划通过与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同步滚动实施两轮农林水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全市农业、林业和水利协调发展,建成“农田成方、绿树成荫、水系畅通、灌排高效”的农田设施,打造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都市现代农业。
(三)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重点,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三年行动。结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三年行动(2015-2017年)。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的工作部署,推动“一控两减三基本”,在确保本市主要地产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处理好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关系,提高本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水平,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实现本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整建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夯实基础。
(四)围绕科创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创新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上海市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要求,全力推进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相匹配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使上海成为农业创新人才、科技要素和高新科技企业集聚度高、科技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善、重大科技成果涌现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力争通过努力,使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通过先进的农业科技,促进本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在优质新品种选育、农业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生产技术、农业大数据关键技术和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等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和统一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构架基本建成。
(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上海科技、信息、资本方面的优势,整合资源,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拓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主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重点体现出“五个转变”:在产业发展方面,农业增长向集约高效、生态优质转变;在产业分工方面,农业发展向产业融合转变;在产业技术方面,农业生产向将更加依赖于生物育种、精细耕作、智能农业转变;在产业形态方面,从单一经营向经营权抵押、融资租赁、物流营销等多种经营形态转变;在产业空间方面,向农业与互联网信息平台融合发展转变。
(六)加大投入力度,形成合力支持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氛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的工作,不能简单依靠农业部门的单兵突进,而是要将相关部门的工作与示范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争取各个条线上的项目、政策、资金支持,合力推动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如上海市在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中,积极与财政、水务等部门合作,利用财政综开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合力推进粮田设施建设;积极与市发改委配合,开展了农田生态补偿工作,有力的提升了全市农业生态环境。努力构建科学规范、富有活力、持续发展的支农政策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