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走出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山西省委农工办主任、省农业厅厅长 关建勋 字号:【

  近年来,山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总体向好、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2012年以来,粮食总产3年连创历史新高,今年粮食再获丰收,鸡、猪、羊生产实现了翻番;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度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强劲发展,农产品优质率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增速超过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3.24:1缩小到2.73:1。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部署,今年出台具体意见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任务,为山西做好“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十三五”期间,山西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根本途径,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省情农情、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一、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提升粮食产能,稳定粮食生产,“确保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既是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重大的政治任务。要加大粮食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力度,继续完善落实各项补贴政策,调动和保护主产县及农民种粮积极性。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做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每年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200万亩以上。针对性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染耕地阻控修复、土壤肥力保护提升,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加快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大面积推广粮食地膜覆盖、农机深松整地、膜下滴灌等技术,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保障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20亿公斤以上。

  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产业重点工程,加快推进产业振兴翻番

  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构建汾河平原、雁门关、上党盆地、吕梁山、太行山、城郊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六大区域,启动实施运城优质果麦产业化示范区、太原都市农业多功能示范区、上党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朔州草牧业种养加发展示范区四大集群示范工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打造产业板块、产业带。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启动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富民强村工程和粮食产能、畜牧产业、水果产业、蔬菜产业、杂粮产业、中药材产业、马铃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八大产业提升工程,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加快产业振兴翻番步伐。培育现代农业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抓好休闲旅游农业,打造四大现代都市休闲农业圈、四大生态休闲农业区、四大传统特色休闲农业带,积极提升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创建水平,加大美丽乡村推介力度。

  三、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快山西大水网建设,启动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及晋祠泉复流工程,形成“两纵十横、六河连通、覆盖全省”的高保障率供水体系,有效增加农田实灌面积,从根本上扭转“靠天吃饭”的局面。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因地制宜推广蓄水、保水、集水、节水技术,每年示范推广800万亩。推进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加强农药使用管理,推行精准施药、科学用药,到2020年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加强草原建设和保护,加大退化草地改良力度,以草定牧,推进草地合理开发利用。启动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推广大型、特大型沼气高值利用项目,扶持建设一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网点,加大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支持力度。

  四、坚持生产与监管“两手抓、两手硬”,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推行减量化生产和清洁生产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果菜标准园和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大力培育塑造农业品牌。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支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摸索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模式,到2020年全省90%以上的县达到考核标准。完善生猪定点屠宰监管体制,落实政府属地责任和屠宰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深入开展畜禽屠宰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外来动物疫病和常见多发病防控工作,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五、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完善科技人员激励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启动实施杂粮产业、旱作节水、草牧业、农产品加工、农机农艺融合、电子商务等12项农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突破重大技术制约瓶颈。组建全省农业产业技术和农业科技创新两个联盟,搭建农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平台,对制约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建设省级农业科技服务云和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两个平台,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构建起科技成果转移服务服务体系。实施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提升两大工程,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完善农业科技人员激励机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收益不低于60%归科技人员所有,建立适合基层农技人员的技术职称评价体系。农业科技贡献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六、狠抓现代农业投资,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按照工业化理念、产业化运作的思路,围绕特色产业和重点工程,策划一大批加工、基地、流通、园区等重大产业支撑项目,制定发布产业项目指导目录,引导各类资本投资现代农业,把产业发展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实施特色农产品产业支撑项目贴息办法,省市县三级财政进行贴息,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开展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工程试点,按照风险金总额的8倍以上放大贷款额度;建立山西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以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的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依托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等平台,每年在省内外组织举办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建立重点项目协调机制,协调解决企业用地、环评、资金等问题,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省内转型企业投资山西现代农业。“十三五”期间,一产投资每年达到千亿元以上。

  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激活各类农业生产要素

  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6年基本完成,比全国进度提前3年。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在引导土地资源集聚的同时,通过农民合作与联合、开展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2016年县乡两级基本建成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实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盘活农地资源,让更多农民获得贷款支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支持鼓励合作社通过合作与联合发展跨区域、跨产业联合社。破解农村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建立健全农业投资、金融扶持、风险补偿和资源定价、利益补偿、奖惩等机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