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职业农民学风正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拾穗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牛震 王翔 字号:【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长期稳定的重要支撑。农村实用人才是现代农民的典型代表,也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使用农村实用人才,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广校书记塔力甫·阿木尔说。自2014年国家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新疆农广校主动作为,积极工作,组织全体系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全疆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5187人,开展初级新型职业农民认定52人。

沙湾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定的天山北坡经济带优先发展的县市之一,位于天山北麓中段。10月底,由中组部、农业部联合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班在沙湾开班,此次培训班开创了国内以维吾尔语全程教学的培训模式。记者在这里看到,来自全疆各地的近一百名农民学员们学习氛围高涨,除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讨论外,就连课余时间都不“放过”,缠着老师讨教各种问题……人人争当创业致富的“领路人”,执行政策的“明白人”。

“能来学习班自己掏钱也愿意”

“老师教的知识太实用了!这样好的培训班要我自己掏钱来学习都愿意,应该多办几期,如果能办到我们当地就更好了。”来自莎车县阿斯巴格乡1村2组、55岁的阿卜杜拉迪尔,是其所在村的老支部书记。他是此次培训班最年长的学员,也是来学习的学员中离家最远的一个。莎车县属于南疆地区,来参加培训班光路程来回就有3000多公里。

来报名的第一天,在看到沙湾三道沟村村民住的楼房时,阿卜杜拉迪尔就暗暗发誓:今后也要让老家的村民住上这样的楼房。“要不然对不起拿了二十多年的村支书工资,更对不起二十年来支持我的村民们。所以,这次学习班,我比其他人更要努力。”他感叹道。开班仅一天,阿卜杜拉迪尔第一个记录本已经被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笔记,里面既有上课讲到的知识,还有准备下课向老师讨教的各种问题。“我主要想学习套种技术。”阿卜杜拉迪尔说。据了解,他所在的村子种了1000亩地的果木林,其中巴达木有450亩,红枣有460亩。近年来,巴达木、红枣效益好的时候每亩地差不多有3000~4000元收入,阿卜杜拉迪尔想在果树间套种其他作物,这样就能让村民们多一份收入。“来到这里后才发现,除了可以学习到实用的种植、养殖技术外,还可以了解到国家很多惠民政策,这在原来是没有想到的。”阿卜杜拉迪尔笑着讲起自己这次学习的“意外收获”。

“参加此次培训的有村两委班子成员、有农村养殖大户、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来自自治区农广校的乃比江老师告诉记者。沙湾县三道沟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是全国首批10个“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之一。今年该培训基地要举办10期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培训1000人次。本次第九期培训将主要通过经验传授、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为大家讲解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国家法律法规、惠农政策以及现代农民创业意识与理念等,增长学员政策法律知识,提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来此学习”是为“回村授业”

25岁的古再丽努尔·库尔班学员是巴州巴格艾日克乡克仁艾日克村的村主任,她告诉记者:“我来到这里就是从基础的农业知识学起,除了种植、养殖的技术外,还要学习各种惠农政策……坦白讲,这对我来说还是有难度的。还是想不要辜负了村民对我的希望,毕竟我在这里学习结束后,还要把学到的知识回去教给村民们。”

据了解,古再丽努尔在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毕业后回村竞选上了村主任。聊起为什么毕业后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回村,她不无感慨地说:“首先我出生在农村,对我的家乡是有感情的。再一个就是我上大学那会儿家里特别困难,是乡亲们帮助我交学费共渡难关的,所以,毕业后回到家乡是我老早就想好了的。”

克仁艾日克村有5300亩耕地,其中有3200亩红枣地,这是全村229户823口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增加村民的收入,2014年,在古再丽努尔的带领和推动下,村里建起了养殖牛、羊、鸡、鹅的四家合作社。可是,村民的养殖技术还是传统的、粗放的,对于国家最新的扶持政策还是一知半解,为此,古再丽努尔被村民们“派”到培训班学习各种知识,回去了还要当全村人的老师,教授村民养殖技术与扶持政策。

架起一座“信息致富桥梁”

“来到这里学习,学员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交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中,除了我们上课提供专业知识的老师,还有来自其他地方的学员。可以说,我们的培训班为学员们在专业技术、市场信息上的交流架起了一座致富桥梁。”乃比江告诉记者。

“我现在的养殖合作社除了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外,再就是市场销售的问题,资金短缺好解决。对于销售问题,这次培训班正好提供了一个机遇,这几天在跟我们同班的几个学员交流时,一拍即合,我们的牛羊除了供应本地的市场需求外,还可以通过学员搭线进入其他地区的市场。”来自伊宁市潘津乡潘津村的养殖场负责人伊布拉音·库尔班江,是本届培训班的“班长”,他告诉记者:“我最感兴趣的是老师所讲的创业课程。”伊布拉音是伊宁市2014年的“青年创业带头人”。他的养殖合作社自5年前成立发展至今,从500头羊发展到2500只羊的规模,累计投入达300多万元,其中100万元是通过当地畜牧部门拿到的贷款。据其介绍,2014年因为市场行情影响,伊布拉音的合作社亏损了近70万元。

“至于亏损,我不会灰心的,因为市场本来就是有风险的。这次来培训班学习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学习合作社发展的专业知识;二是认识更多学员,交到更多一起创业或做事情的朋友,为以后开拓更大的市场打基础。”伊布拉音坚定地说。

传创业理念,强致富能力

“我们新疆的职业农民培育相比其他地方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更多的是通过项目实施,开阔农民的眼界,打破农民的传统观念,传授创业理念,提高了农村中骨干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进而拓宽农民致富渠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广校校长白光伟如是说。

据了解,为实施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新疆农广校每年都至少组织一次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校长和师资业务培训班。为了做好摸底调查工作,新疆农广校配合自治区农牧局厅科教部门,对2014年全疆37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开展了农民培训需求问卷调查工作。共安排调查问卷1480份,实际收到1384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对增强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依据。

为确保培育质量,新疆各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县农广校在近几年培训工作基础上,落实“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人才培养模式。许多县级农广校在产业发展前景好,满足培训需求的农民合作社、村组、现代农业园区等,都建立了一批农广校实训基地。部分县农广校不但组织集中培训,更加重视田间课堂培训和外出观摩学习。还有些县校组织学员走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实地考察现代农业和学习新技术。有些县农广校组织学员去外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受到培训学员的欢迎。2015年自治区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县农广校大力推广“农民田间学校”模式,要求每个项目县试办一所农民田间学校,目前一些县市已按要求实施。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涉及众多相关影响因素的系统工程。在一年多的项目实施中,各级农业部门积极探索培育的模式和路径,取得较好成效,但是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受项目设计制约,自治区、地州级农业行政部门和农广校没有工作督导经费,影响了工作整体推动。另外,新疆少数民族培训教材开发还是短板,不能满足培训需求,现在还没有编写出一套相对完善的、系统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培训教材。”塔力甫·阿木尔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