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五措并举整治“三资”突出问题
时间:2025-08-12 14:23:42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作者:王霞 刘青 张颖华 字号:【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关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宁夏回族自治区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围绕重点任务,紧盯关键环节,纵深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室组+部门”联动机制,确保专项整治有力有序

  建立长效机制是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举措。宁夏创新“室组+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确保整治工作在自治区党委和纪委监委的领导下稳步推进。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成工作专班,形成了以纪委监委统筹协调抓、驻厅纪检监察组配合抓、农业农村厅具体抓的工作推进机制。针对监督力量不足、监督手段不多等问题,采取统筹协调、联合督导、信息共享等方式,整合各方力量、发挥系统优势、提高监督质效,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从“有形”向“有效”转变。自治区纪委监委会同农业农村厅、财政厅,成立5个专项督导组包联5市,围绕摸排问题、整治整改、线索移交3个关键节点,统筹人员力量,全面摸排、深挖彻查,共同疏通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的难点堵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系统优势转化为监管成果。

  建立“县(区)+部门”制度体系,确保专项整治有章法

  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管长远、促规范的重要手段,把好机制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促进集体“三资”在制度下运行,干部在规矩下办事,权力在监督下行使。突出县(区)主体责任,把各项制度落实的重点放在县(区),采取督查督办、跟踪问效等方式,下大气力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域“蝇贪蚁腐”,严肃查处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合同中“人情包”“权力包”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顽瘴痼疾”,推动专项整治行动直抵末梢,形成自治区研究制定、县(区)细化落实、乡村规范执行、群众广泛监督的工作机制。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督促市级、紧盯县(区)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20余项新修订制度。在全区随机抽取10%的村集体,发现均不同程度存在会计核算不准确、信息公开不及时、合同签订不规范等问题,通过“面对面”交流、“一对一”指导的方式,督促各地严格制度执行。目前,已有15县(区)细化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全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搭建“五级+部门”信息平台,确保监管无死角

  坚持把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作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自治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财务、资产、资源、合同管理和预警监督等功能作用,打通数据壁垒,开放数据共享,强化村级集体经济业务的信息化支撑,拓宽村民监督渠道。积极推动与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数据对接,制定《宁夏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与全国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数据对接计划》,连续两年分三批次全面完成财务数据对接工作。升级优化“宁夏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贯通区、市、县、乡、村五级的监管体系,逐步将全区2221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合同、财务等重要内容纳入管理,推动了资金有账、资产有册、资源有簿的数字化监管。

  聚焦“线索闭环+以案促改”,确保专项整治落实落细

  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乡味宁夏”微信公众号公布区、市、县三级监督服务热线和邮箱,印发致全区广大农民朋友一封信,通过农村集贸市场分发、村务公开栏张贴、村级网格员转发等,广泛征集问题线索。聚焦财务管理不规范、村办企业运行不畅等问题,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建立问题排查台账,逐个销号落实,推动形成区、市、县、乡、村五级问题线索摸排机制,坚持做到上报一批、跟进一批、销号一批,确保线索来有“影”去有“踪”。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移交有效问题线索279条。同时,指导县(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案例剖析,认真分析案例背后的原因,举一反三,推动问题解决。灵武市严肃查处集体“三资”管理中侵占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套取、监管不力等问题线索21件,提级办理问题线索2件,通报典型案例2起4人,并在梧桐树乡、郝家桥镇等案发单位召开警示教育大会,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聚焦“抓整改+办实事”一体联动,确保专项整治见成效

  全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持开门整治,回应群众关切,在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下功夫。专项整治以来,全区财务管理不规范村整改率达85%,问题合同整改率达88%,不规范工程项目整改率达93%,不规范村级劳务用工整改率达86%,追回各类集体资金1.33亿元。西吉县综合运用审计整改、巡视巡察、线索查办等措施,盯住具体人、具体事、具体问题开展整改,多部门联合追缴村集体逾期未收回资金4502.24万元。通过“抓整改”与“办实事”的紧密结合,不仅规范了管理、堵塞了漏洞,更让农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专项整治带来的实际成效,有力推动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走深走实。

责任编辑:段伊鸣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