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密市:数字赋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
时间:2025-08-12 14:23:02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作者:生家垒 字号:【

  农村集体“三资”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规范管理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与农村和谐稳定。山东省高密市将数字技术深度嵌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全链条,通过专项整治与智慧平台建设双轮驱动,探索出一条“问题靶向施治、流程线上重构、资产阳光增值”的创新路径,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动能。

  数字赋能破难题,专项整治见实效

  高密市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作为根治“三资”管理乱象的“手术刀”,依托数字化手段精准定位“病灶”、高效清除“沉疴”。

  历史遗留问题清仓见底。针对存在的“账外账”、白条抵库、资产资源底数不清等“老大难”,高密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组建专项整治专班,借助高密市“三资”智慧服务平台,对全市15个镇街区960个村的现金、银行存款数据进行全面筛查与现场核实,实现问题“大起底”。全市共规范合同1486份,新纳入台账管理资源560.91亩,整改资金管理使用问题30个,涉及金额123.84万元。

  热点难点问题精准施治。聚焦群众关切的工程招投标不规范等痛点,依托平台数据比对功能精准锁定问题线索。专项整治中,查实9个村光伏收入未及时入账问题,移交纪检部门3起,党纪政务处分4人,累计挽回村集体损失14.4万元。同步筛查2023年以来,5万元以上工程项目346个,有效堵塞管理漏洞。

  监管盲区问题数字破冰。构建“1+5”智慧监管体系(一个“三资”智慧服务监管主平台,集成财务记账、银农直联、合同管理、码上公开、电子票据五大模块),实现资金流向、资产状态、资源发包、合同履行等全流程线上留痕、实时预警。例如,合同管理模块在承包费到期前15天自动预警,有效防治“应收未收”;电子票据平台实现扫码开票、应用电子签章,有效解决了纸质票据遗失等问题。

  智慧监管全链条,闭环管理提质效

  高密市将制度规范内嵌于数字平台,重塑“三资”管理流程,打造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追溯的闭环,确保数字治理有章可循、权责清晰。

  “云平台+三资监管”实现穿透式管理。将“三资”智慧服务平台作为核心载体,要求村级所有资金收支、资产变动、资源台账完成线上录入。镇级“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完成记账后,市级业务部门可即时查询任意村的资产负债表、收益分配表等核心财务数据,并基于预设指标(如现金超限、合同异常)自动触发预警,将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平台共管理集体资产41.09亿元、村集体经济合同2.76万份,成为基层治理的“智慧大脑”。

  “云支付+银农直联”筑牢资金安全防线。村级通过微信小程序在“银农直联”平台发起支付申请,经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经管站长、镇级分管领导线上逐级审批。审批通过后,资金直接由银行账户划转至收款方,500元以上款项杜绝现金支付。整个过程从过去的数天缩短至当日办结,支付记录自动同步记账,资金流向全程可溯,有效防范坐收坐支、挪用侵占。系统运行以来,处理线上支付超6.58万笔,涉及金额44.29亿元。

  “云票据+电子签章”实现票据管理升级。搭建“三资智慧服务电子票据平台”,接入潍坊市统一电子印章系统。缴费人扫码填写信息即可生成带防伪签章的电子凭证,并通过短信或邮箱即时送达。避免了纸质票据管理混乱与遗失风险,实现票据开具、流转、归档全流程电子化、标准化,显著提升工作效率,村级财务迈入“无纸化”管理新阶段。

  “云公开+码上公开”保障阳光透明。突破传统公开栏容量小、时效短的局限,在坚持线下公示基础上,依托平台推出财务“码上公开”。村民扫描专属二维码,即可在手机上查看本村财务收支详情。公开内容由镇财税经管服务中心在线审核把关,确保真实准确,群众可随时查询质询,民主监督效能显著提升。

  产权交易网络化,资产溢价显成效

  高密市将资产、资源纳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依托数字化平台与制度规范,推动集体资产在阳光下公开竞价、溢价增值,有效盘活“沉睡资产”。

  构建“三位一体”阳光交易体系。高密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创新建立“三必进”机制:集体资产处置20万元以上、工程建设50万元以上、资源发包100亩或20万元以上项目强制进场交易。建立覆盖市、镇、村的三级服务体系,配备人员32名。实行“月巡查+季审计”,联合纪委监委开展专项检查,严防“化整为零”等规避行为。

  市场化交易激活资产溢价潜能。将集体经营性资产、工程建设项目、“四荒地”经营权等7大类产权纳入平台交易。通过全流程电子化、公开竞价机制,充分发现市场价格,实现集体资产增值。比如,胶河社区高家庄村60亩集体土地出租,底价3万元/年,经多轮竞价最终以12.6万元/年成交,溢价率高达320%,为村集体增收38.4万元。2024年以来,全市累计进场交易97笔,总金额4775万元,为村集体增收410万元,平均溢价率15%。

  数字赋能拓展交易深度广度。依托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数字平台,实现项目发布、报名、竞价、签约全程线上化,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5~7个工作日。开展“交易服务进村”活动12场,现场办理业务36笔。建立交易保证金制度和第三方评估机制,有效管控交易风险。对限额以下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村级履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后,可通过平台便捷完成协商或询价交易,确保“应进必进、便捷高效”。

责任编辑:段伊鸣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