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结合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探索出多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24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9.46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定在50万元以上的村占70.2%。
一、实践模式
资源开发利用型。依托本地自然资源或闲置资产,合理开发实现集体经济增收。射阳县黄沙港镇东港社区,结合省级土地平整项目,通过增加有效使用面积,每年为集体增收50多万元。射阳县海河镇复兴村改良集体盐碱地,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采用耐盐碱水稻种植技术,将荒地变高产田。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成立合作社组织村民种植并按股分红,每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约30万元。盐都区楼王镇莘野村整合1万多亩集体水面资源,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发包流转,发包收入927.96万元。
资产盘活经营型。通过市场化运营集体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盐都区郭猛镇孙英村整修原初中学校旧址出租,年租金收益9万元;盐城经开区步凤镇前途社区在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出租老村部3年使用权,增加集体收入并带动就业。盐都区盐渎街道清查集体资产,明确土地、房屋等资产情况,通过招商、合作经营等方式,多个村集体收入达数千万元。
产业带动发展型。围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完整产业链,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亭湖区洋桥村依托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邹学校院士羊角椒产业研究院,发展羊角椒产业,引进深加工企业,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99.5万元。盐都区潘黄街道新民村发展设施果蔬生产,建成草莓、葡萄等设施农业4100多亩,带动村集体增收138万元。盐都区台创园的盐城市蓝甜莓园农业科技发展公司,吸收李庄、程实、民强、新杨、富王5个村集体入股,开发54个蓝莓大棚,通过发展蓝莓产业,5个村集体均可获得10—16万元的分红收入。
经营服务创收型。村集体成立专业合作组织、综合性服务公司等,提供各类服务获取收入。盐都区盐龙街道健仁社区创新“社区+物业”模式,承接物业服务,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幅12.22%,提供40多个岗位。滨海县东坎街道新安村成立农业服务公司,提供农机作业等服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左右。射阳县黄沙港镇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通过合作社与企业合作,建立电商直播销售平台,提高经济效益。
村企合作共建型。村集体与企业合作,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亭湖区三灶村加大“村企共建”力度,建立党建联盟。东台市新街镇5个村联合常州天宁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2277万元,投资建设标准厂房,村均年增收10万元以上。台创园李庄村等联合成立强村公司,以棚租形式入股合作经营。
政策杠杆撬动型。利用财政扶持、帮扶资金、金融资金等政策红利,培育集体经济项目。阜宁县东沟镇丁横村利用省级扶持资金成立稻麦种植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实现集体和农户增收。盐城市盐都区学富镇连心村用“创富贷”50万元,解决村冷库流动资金问题,村集体经营蟹食销售增收。
二、经验启示
创新发展模式与机制。一是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鼓励各村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更多适合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村企合作、产业发展等过程中,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劳务合作等形式,让农民参与到集体经济发展中来,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加强合作与联合发展。鼓励各村打破地域界限,开展村村联合、村企联合、镇域统筹等合作发展模式,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如多个经济薄弱村联合起来,共同投资建设产业项目或购置物业资产,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赢;鼓励村集体与国企、民企合资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借助外部投资和渠道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
加大政策支持与引导。一是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产业项目、盘活资产资源等。二是强化土地政策保障。支持村集体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二、三产业,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简化用地审批手续;对于村集体开展的农业产业项目,优先安排设施农业用地指标。三是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信贷投放。推出适合村集体产业项目的低息贷款、信用贷款产品,解决村集体发展资金短缺问题;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针对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的保险产品,降低产业发展风险。
强化资产管理与监督。一是规范资产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清查和管理,建立健全资产资源台账,完善产权登记制度,确保集体资产资源产权清晰。加强对集体资产资源发包、租赁、处置等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农村产权交易制度,确保交易公开、公平、公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二是强化财务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加强财务审计和监督。定期公开财务账目,接受村民监督,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三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的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实现集体资产由共同共有向按份共有的转变,推行按股分红制度。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赋予其市场主体地位,提高集体资产的运营效率。四是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对发展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保障集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一是落实领导责任。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配强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班子,实施领头雁带动工程,培强村党组织书记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培养和重用发展集体经济能人,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将集体收入增长与个人绩效报酬挂钩,对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农业农村、财政、金融、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农业农村部门可加强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服务,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金融部门要提供信贷支持,自然资源部门需保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