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多点开花”,形成了资源开发型、物业收益型、资产盘活型、服务经济型、投资运营型、股份合作型、村企共建型等7种集体经济发展方式。
资源开发型。发挥土地、山水、田园等特色自然资源和闽西红色、客家文化、历史、古迹等人文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创办或引进社会投资共同开发红色旅游、农家乐、采摘、农耕体验、创意农业、森林康养、休闲农庄、研学等项目,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如新罗区雁石镇益坑村,依托国家森林乡村、省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优势,结合村庄农业及旅游基建设施条件,植入“乐学益坑”研学品牌,开设特色研学课程,打造集乡村旅游、农事体验、研学教育、科创文旅、产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24年至今,已承接90余所学校的学生研学实践,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60余期、举办夏令营12期、累计接待学生超4.8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100万元。永定区湖坑镇南江村,引进厦门读旅民宿品牌,针对南江村特色土楼打造高端民宿,实现“一楼一品”,2024年该村游客量超过4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60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5万元。
物业收益型。村集体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站和闲置的建设用地、旧村部、旧学校、旧厂房、旧仓库等集体资产,依法改造置办商铺店面,或建设标准厂房、农贸市场、餐饮旅社、物流仓储、临时停车等设施,通过出租、自主经营、联合经营等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如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立足现有红色资源新建红色邮局,出租给中国邮政,每年村集体增加租金收入10万元。漳平市西园镇西园村,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建设农贸市场、物流中心,发展商贸街市,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比2017年的7.8万元增长了6.4倍。
资产盘活型。对村集体闲置的农房、厂房、祠堂和旧学校等设施,通过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经营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增加村集体收入。如新罗区铁山镇洋头村,充分利用辖区内厂矿企业多和毗邻东宝山工业园区的优势,将闲置的山坡地和非农建设用地进行统一整合和规划,租赁给企业使用,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120万元。
服务经济型。围绕村域产业化经营,创办多种形式的经营性服务实体,对外提供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如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通过打造培斜福海龙乡旅游景区,创办农家乐10家、民宿7家、旅游摊位30余个,已建成吃、住、行、游、娱、购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4年该村接待游客超过56万人次。武平县城厢镇尧禄村,把鹰嘴桃种植产业和观光旅游产业作为全村经济发展主导产业,成立鹰嘴桃种植销售合作社,建立党员创业示范基地2个,以4户党员示范种植户辐射带动全村203户农户种植鹰嘴桃,种植面积达1200亩,全村鹰嘴桃种植收入超300万元,村集体增收6万元。
投资运营型。利用土地、林地征收补偿积累闲置资金较多的优势,搞好投资经营,通过投资标准厂房、沿街店面形式,实现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如新罗区西陂街道大洋村,利用征地补偿费,投资兴建大洋酒家、西湖人家等项目,每年店面等物业租金收入近2000万元。上杭县旧县镇径美村,将紫金矿业集团征地补偿费以定投回报方式,每年从紫金矿业集团获得固定收益2000多万元。
股份合作型。资金资产、特色产业、资源禀赋等条件较好的村,村党支部可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和群众以土地、资金、资产等入股,实现村集体、村民双增收。如上杭县才溪镇溪北村,把以往分散种养殖大户和农民组织起来,与中兴村、溪东村、才民村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及福建草韵堂公司,共同出资500万元建设50亩标准化智慧大棚果蔬采摘基地,项目年产值近400万元,建成后每年可为4个联建村增收90万元。溪北村积极与镇外企业共同发展,投资20万元与福建龙嶂山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才溪红”品牌山泉水,投资10万元与官庄茶油厂合作开发“才溪红”山茶油等,每年增收10万元。连城县朋口镇朋东村,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股东,成立连城国士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推动“兰花产业物流电商中心”“兰花智能温室基地”“物流仓储中心”“百香果种植基地”等项目建设,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48万元。
村企共建型。村集体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开展结对共建,并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等形式,助力村财增收。如永定区抚市镇鹊坪村党支部先后领办成立了金鹊园种养专业合作社和福鹊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当地国企进行合作,深挖农产品深加工附加值,开发有酶解超微灵芝(子实体)粉、“想芝道”灵芝固体饮料、葛根片等特色农产品。2024年,村集体产业产值约150万元,村集体各项收入达50万元。武平县岩前镇峰贵村,与该村区域内盛丰石矿有限公司和福建塔牌集团矿业有限公司等两家大型矿石开采企业达成合作,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矿石开采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化解与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矛盾,企业每年向县里缴纳利税后,县财政局每年从利税中向该村下拨矿山协管费30万元。2024年该村集体收入达79.59万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