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藏阿里地区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深化党建引领“红色引擎”,以新机制激发新活力,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探索实施“党建引领+机制保障+人才支撑+产业兴旺”的发展新路子,全地区农牧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抓组织领路,解机制“不优”难题。建立党组织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由乡镇党委、政府牵头抓总,各村(社区)具体落实。建立县乡两级村级集体经济监督指导机制,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各乡镇党委配合,为每村安排1名县机关干部作为党建指导员,监督指导村级集体经济收益、运行、发展等情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按照“村财乡(镇)管”要求,各村(社区)研究资金使用意见、乡镇审核审批、村(社区)具体使用,全程由村(社区)主任和监督委员会主任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分配使用制度,通过村民大会确定使用范围和分配比例,合理确定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与配比,用于农牧民群众分红、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资助困难学生、帮扶困难群众等。
抓人才培育,解队伍“不强”难题。坚持把培育人才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基础性工作来抓,统筹做好人才培养、选拔、使用。壮大基层队伍。组织开展村级组织力量研判分析,根据各村(社区)实际情况,拓宽干部来源渠道,重点将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热心服务群众等人员作为村(社区)“两委”后备人选。加强培育培养。由乡镇牵头指导,村(社区)扎实开展“双带三培养”工作,共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309名、带领群众致富1983人,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139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237名、致富带头人培养成“两委”干部106名,不断激活本土人才活力;采取赴外学、集中训等方式选派村干部、乡村振兴专干、后备干部参加培训1511场次2880人次,常态化组织368名村级后备干部在村实岗轮训、参与各类活动,促进其开阔视野、提升水平。
抓资源整合,解经济“不活”难题。坚持“因地制宜、增收致富、助力振兴”总体思路,投入真金白银,扎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持续增加群众收入。扶持撬动发展。积极整合中央财政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资金、村级党组织工作经费、第一书记办实事经费等资金8519.5万余元,投入全地区147个村级集体经济,不断补齐设施短板、扩大生产规模,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强化智力支撑。建立县乡村三级指导机制,充分发挥全地区626名驻村干部等基层力量作用,通过实地调查、市场调研、征求意见等方式,梳理发展思路,提出发展壮大意见建议696条,为村级集体经济提供“第一手”资料,不断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助力增收致富。积极探索拓宽销售渠道,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农牧民”发展模式,通过多种渠道大力推广特色产品,2024年全地区村(社区)集体经济实现创收2.24亿余元、分红1.1亿余元、带动就业18591人,切实将集体经济收益惠及广大群众。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