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劳务用工因没有使用标准和范围,付酬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制度和监管等,极易成为滋生小微腐败的犄角旮旯。2021年以来,福建省仙游县坚持将村级劳务用工作为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一个切入口,开展问题排查和整治,工作力度不减、尺度不松、标准不降,实现这一领域的规范监管。
问题及成因
没有用工标准。目前,一些地方没有村级劳务用工的使用范围和标准,没有明确哪些事务可以聘用人员,哪些项目可以使用临时工等,造成集体经济实力较好的村(居)随意聘用人员现象,个别的甚至聘用多达二三十人,既造成窝工,又浪费了大量的集体财力。
没有规范报酬。村集体如何承担聘用的治安员、卫生员、农技员等“八大员”报酬,没有明确规定;村(居)民参加成员大会或代表会议,如何支付误工费;村民小组长、村务监督小组成员如何领取报酬,没有依据;清理卫生等按天或按小时计价的临时劳务用工,如何计价,等等,因没有统一标准,可能造成集体财务管理漏洞。如某社区利用卫生整治项目,多次虚增挖掘机工时台班费套取资金,用于发放干部补贴等。
没有管理制度。一些地方村集体和“三资”管理部门没有制定村级劳务用工管理办法,加上临时性村级劳务用工比较零散,往往金额较小,比较突发,一些工人年龄偏大,无法接受“打卡”付酬,一些项目需要经办人先行垫资再进行报销等,无法形成闭环监管。
没有细化公开。村级财务公开一般按财务报表和收支明细公开,对村级劳务用工多是汇总公开,没有体现具体用工数和报酬标准;且一些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往往无法在村务公开栏或相关群里按人按项按天细化公开。
对策与措施
1. 开展专项排查,建立问题台账。通过对村级劳务用工进行专项排查,建立问题台账,进行专项整治。对能整改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对涉及干部违法违纪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对账销号,将问题全部处理到位。如仙游县几年来排查共发现村级劳务用工问题46个,已全部整改到位,清退金额7.91万元。
2. 统一打卡付酬,减少现金使用。通过打卡支付方式,将村级劳务用工工资打到工人银行卡上,使得村级劳务用工的开支透明、可追溯,有效制止虚列劳务用工人数套取资金的现象。一是对长期稳定的村级劳务用工,通过打卡发放,全面推行非现金结算。如仙游县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居)集体财务管理的通知》,对经批准由各主管部门或系统聘用的巡逻员、协管员、护林员、农技员等,加强工资支出审批,薪酬发放必须通过打卡方式,直接发放到被聘用人员银行卡上。二是对临时性误工,明确可通过银行批量打卡,也可以采用批量办理银行个人存单方式支付,原则上不再采用现金支付。如仙游县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社区)“一肩挑”人员权利运行监督管理十二条措施》,对村居民代表会议误工费、小组长误工费、临时用工误工费等明确规定,要求通过打卡支付的方式付酬,有效规避了虚列开支的情况。
3. 健全相关制度,明确报账要求。通过相关制度,规范村级劳务用工的结算方式、报销材料、审核监督等,有效制止多聘人员和虚列劳务用工时套取资金等现象。一是对形成长期稳定雇工关系的用工,明确要按月或年签订劳务合同,并详细约定雇工工资、工作服务内容、解决争议办法等。二是对临时性劳务费用,报账时要求提供工时表,并有两名以上干部或监督人员证明或提供出勤照片等,保证用工的真实性。三是对体量较大的垃圾清运、卫生保洁等服务性项目,要求打包投招标,盈亏自负,并签订服务合同,且合同要求中标企业在招聘保洁人员时,需优先录用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中的原有保洁人员,此举借助第三方市场化运作机制,既为原有保洁人员提供就业保障,也有效控制村级劳务不合理开支及增长,推动村级劳务用工管理的规范化与高效化。
4. 规范公开监督,防范问题发生。发挥镇、村和社会群众各方力量,加强监督管理。一是强化镇级监督。如仙游县印发《关于推进省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在村务监督小组、乡镇代理会计服务中心等监督基础上,要求“驻村工作队队长对村居财务每一笔支出项目,每一项资产资源处置、每一个工程项目建设、每一项涉民利益事项严格审核把关、签字负责”,强化镇级的监督作用。二是强化民主公开。除了按季度在村务公开栏、各级资产监督管理群、村级小微权力监督群中公开村级财务收支外,对劳务用工报酬等支出,要求细化公开公示,既有效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又防范浪费和虚支套取资金等现象发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