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源县果树总面积75万亩,果品总产量125万吨,是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全国首批有机(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县、现代果业发展十强县。林果业是全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本地农民70%以上的经济收入来源于林果业。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批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传统林果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一低(果农收益低)、两高(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高)、三老(果农老、树龄老、观念老)问题突出。为解决这些难题,县委、县政府从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入手,以创新经营方式为目标,以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为抓手,先后承担果树技术全托管服务市级试点、山地苹果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积极构建多元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优质果率低、技术落后、效益不高等诸多难题,推进了苹果产业改造升级。目前,已累计落实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财政资金555万元,带动服务面积达6.66万亩,全县社会化服务主体达138个,年服务营业收入1.6亿元,服务小农户占比达94.8%。
主要措施
(一)健全项目推进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服务基础。成立由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相关部门科室负责同志、镇街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顺应小农户的期盼,制定符合实际的项目实施方案。
遴育服务主体,提升服务能力。一是严格遴选服务主体,按照“发布公告—提报申请—考察遴选—公开公示—纳入名录库”程序,将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纳入社会化服务名录库。二是强化动态管理,将在服务过程中出现服务不到位、不接受部门监管或在服务过程中造成不良影响的服务主体及时移出名录库。三是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提升项目,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能力。
统定规范标准,提高服务质效。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对已有苹果种植、管理的标准进行整合完善,形成新的果树(苹果)生产社会化服务标准和技术规范,明确服务内容、基本原则、服务组织、服务方式和服务要求。明确苹果生产托管服务的建园、果树栽植、农资购买、果园作业与管理、果品收储、冷链物流、营销以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制定苹果生产托管服务合同、标准指引和服务台账,为项目实施提供遵循。
加强监管指导,规范服务行为。一是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行业监督管理小组,制定行业管理规范,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确保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市场健康发展。二是开展服务主体培训,明确项目实施目标、内容、工作程序,规范服务行为。三是及时指导、督查、验收、总结评估,指导服务双方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规范签订服务合同,监督履行合同,确保服务质量规范高效。
(二)创新多元服务模式
“联合社+合作社+农户”模式。西里镇政府成立沂源县红冠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采用“联合社+合作社+农户”模式,实行统肥统药、群防群治、广渠广销托管服务,将40个村2万亩果园集中打造成绿色优质果品基地,擦亮了“沂源红”苹果发源地金字招牌,做大做强了特色产业,促进了镇域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合作社+科技人才服务队+农户”模式。沂源县三才果品专业合作社,创新“合作社+科技人才服务队+农户”模式,通过建立技术服务队伍、示范管理、推广无冬剪技术和种植技术培训,打造16个果业振兴示范村,培养本土专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2650余人,破解了果树老化,果农老龄化、果园管理落后等导致的苹果产量低、品质差、丰产不丰收等难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农户”模式。建设县级服务中心1处、镇级服务中心4处、村级服务点20处,采取“县服务中心+镇服务中心+村服务点+农户”模式,纵向联合,横向带动,极大地提升了服务小农户的能力和水平。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模式。沂源县越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提供产前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技术咨询培训等服务,可实现户均节约成本6000元以上;统一提供果树修剪等关键环节托管服务,促进了区域果园标准化生产、保证了果品质量;统一提供产后品牌营销和电商服务,打造“沂蒙小村”“老田的果园”等品牌,采取“众筹+直播”、私人订制“雪果”、贴吉祥字果等方式,品牌产品销售价格是普通产品的3倍,年均销售收入达到1200万元以上,有效促进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取得成效
装备升级点亮科技田园。智能新设备在果品生产中推广应用,智能无人机数量达到了80台,装备了现代农业。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果树无冬剪管理技术,为培育本土专业人才、推动果树生产新技术迭代升级夯实了基础。
多维效益共谱发展乐章。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果树修剪、无人机统防统治、配方施肥可每亩分别降低成本400元、300元、400元,节约了生产成本;严格执行服务标准,果树修剪、统防统治、用药施肥等关键环节得到规范提升,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果业品质和产量,增强了果品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还节省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多元赋能激活发展引擎。新型经营主体将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和组织形式以及经营方式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小农户生产,服务主体数量不断增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