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庙湖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陶乐镇,是生态移民安置区。近年来,庙庙湖村以产业园区为支撑,巩固深化“经营主体+村集体+移民”“龙头企业+合作社+移民”等模式,形成沙漠瓜菜、畜牧、劳务、旅游四层产业,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
优化资源优势,注入发展“新活力”
用好土地流转“金钥匙”。庙庙湖村开发1.18万亩沙荒地,先后引进广东华泰农、宁夏迎春等6家农业龙头企业,新建140多栋温室大棚,以订单农业为核心,建成种植沙漠番茄、供港菜、西瓜等主要农产品的万亩沙漠瓜菜产业园区,注册认证沙漠瓜菜地理标志,创建“乐淘淘”“宁粤”等瓜菜品牌。目前,园区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曾经的沙漠地变成企业创收、村民增收的“致富棚”。
用好帮扶资金“先手牌”。建设扶贫车间、设施农业和肉牛养殖园区,建立了村企、农企、劳务输出深度融合利益联结机制。将1宗50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给宁夏新丝陆服饰有限公司,村集体增收30万元,服装厂运行以来年收益达400万元,累计培训468名女工,长期稳定就业的有130人,人均年收入4.8万元以上。
用好乡村振兴“新引擎”。庙庙湖村以产业园区为支撑,形成瓜菜、畜牧、劳务、旅游四层产业。其中瓜菜产业以村村联营、村企合作、企农利益联结,11种产品年产2万吨,产值超过2亿元,每年带动3000余人就近务工。3个集中肉牛养殖园区带动230户移民群众入园养殖,年均肉羊出栏9000余只、肉牛出栏850余头,净收益620万元。
抓住关键少数,注入发展“聚能环”
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发挥关键少数引领作用,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聚能赋效,选优村“两委”班子,将守信念、讲奉献、有能力的人选举为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头雁”,成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中流砥柱。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本村优势,打造庙庙湖村创业一条街,依托平罗县琦乐公司成立劳务服务中心,注册劳务服务公司4家,劳务输出3000余人,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
建设美丽家园。庙庙湖村鼓励村民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广植乔木、灌木、经果林,上万株林木占地2300多亩,沙漠变成良田,贫瘠荒原变成绿色家园。同时,聚焦“康养+绿色+休闲”,完善镇域公共服务设施,成功培育庙庙湖4A级景区,成功举办两届大漠桃花节,被称为沙漠里的“桃花源”;培育具有特色农家乐7家,形成多样文旅活动,逐步健全“吃住行游购娱”体系,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收入5000万元。
折股量化增收。庙庙湖村共核查资产2785.8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2216.68万元,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1359户6786人,确定股东4252人,连续3年向全体股东累积发放分红资金331.31万元,用“折股量化”支点撬动村集体增收致富“金杠杆”,实现了村集体和群众的双赢。
健全机制保障,注入发展“新引擎”
夯实制度建设。通过有效发挥村“两委”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构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一核多元”的基层治理结构。村党支部抓好基层党建,村委会抓好社会管理服务,村集体经济组织抓好集体资产运营管理,促进了社会治理机制良性循环;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决策、监督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收益分配等制度和机制,发挥理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代表大会的作用,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规范运营管理。聘请职业经理负责生产经营管理,依照合作社章程规定,设立监事会,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健全完善村财乡管、会计委托代理、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等制度,形成了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四权”统一协调的运营管理新机制。
健全分配机制。创新“农民当股东、收益有分红”经营机制,采取“收益保底+盈余分红”利益分配方式,合作社从当年的盈余中分别提取公积公益金和风险保障金,通过合理安排和使用,真正把收益用于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帮助移民脱贫致富。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