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一些村存在财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其运行情况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代理会计未进行规范会计核算,另一方面是村级组织发生的经济业务未能及时完整地传递到乡镇代理记账中心。如何有效缓解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需要村报账员规范履职,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桥梁纽带
在村账委托代理制度级会计下,村报账员是乡镇与村级组织管理层信息畅通的媒介。
由村到乡镇。一是要把村里的相关经济业务信息,通过票据的方式传递到代理会计手中。二是要把村级的业务咨询、合理诉求及时传递到乡镇相关管理岗位,畅通渠道,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由乡镇到村。一是及时准确把上级政策文件要求传达到村,以便村级组织合法合规开展日常业务。二是及时准确把乡镇审核意见反馈给村“两委”,以免延误入账时间,甚至造成误解。
事前引导
首先是参与经济业务,引导规范运行,让经济业务规范在初始阶段。其次是坚定立场,村报账员应站在客观公正立场,依托扎实的业务素养,提出合理意见建议,维护村级组织利益。
谋篇布局
村报账员需提前谋划经济相关的事项,在理事会提出并充分讨论后形成统一方案,为成员(代表)大会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成员(代表)大会平稳顺利召开。年度成员(代表)会议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评议当年村级财务运行情况、决定未来村级重大事项规划和相关开支标准等。村报账员应根据村级组织当年运行情况和次年工作计划,结合村级经济实力提出初步方案,讨论形成方案,做好年度会议的充分准备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审核监督
甄别费用主体。该笔经济业务的主体是不是应该由村级组织承担。
审核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一审真实性、合法性。审核经济事项是否真实,票据是否合法有效。二审开票资质。购买商品或服务内容与供应商的经营范围是否一致。三审票面内容。票据填开是否完整,如购(销)货方名称及税号、购买内容是否与实际相符、数量金额是否准确、明细清单、盖章。四审合理性。单价是否超过一般市场价格,货物组成结构是否合理。五审逻辑性。资料的时间先后顺序是否合逻辑。
审查经济合同。一审前期程序,在经济活动开始之前作出合理引导,属于重大经济事项议事程序完整性,议事相关决定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达到公开竞争交易标准的是否按制度要求公开竞争,是否存在拆分规避行为。二审合同签订。要在合同签订之前进行审查。审查合同主体,合同权利义务双方名称是否准确,盖章是否有效。如有的合同存在甲乙双方位置颠倒、未盖公章、个人未写身份证信息等基础性问题。审查合同细节,标的物、座落位置、面积、四至、现状(装修或毛坯,荒芜或培管良好,经济林木所处生命周期)等;租赁期限;合同金额计算方式、结算方式、履行时间(中长期合同是否有正常的增长机制);违约责任,特别是对合同履约不及时或中止的相应事项应明确;合同终(中)止时承租方投入品的处置方式;合同条款前后逻辑性审查。如挖机作业合同前面写明一口价,报账时按实务实计;又如,农产品销售合同数量与单价相乘不等于总金额。三审合同履行,分析合同备查簿、合同档案、浙农经管系统合同管理模块预警信息,把相关信息传递到村干部,促进村级组织督促合同履行;做好临近到期资产资源新一轮的发包筹划工作。四审合同终(中)止,正常到期的合同,重新发包;非正常退出的合同要及时签订书面中止协议;减免事项双方应及时作出谈判,要按重大事项处理走决策程序。五审合同变更,合同主要条款发生变更,应及时签订补充协议。
审核误工。做到误工数量、误工类型与误工标准三审核。考勤单按会议、公益性、生产性、零星工程务工等类型进行分类梳理。
精准报账
一是及时结报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要求村集体会计核算原则上采用权责发生制,村报账员应合理安排时间,及时收集整理相关业务票据,做好月度结报账工作。已支付票据按主次顺序整理原始资料,做到不重不漏上传信息化系统。已发生经济业务又无力支付的票据,防止跨期入账。
二是做好清产核资。适时组织清查,根据村级组织工作开展情况,组织资产清查、债权债务清理、清理合同兑现和结算情况,确保账实相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