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诸城市立足本地优势,聚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产业赋能、流转交易、产权融合,创新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全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党建引领,创新发展模式。强化党建引领,以股份合作改革为切入点,用活市场化机制、深化产业化经营、实施片区化推进,有效整合农村各类资源要素。例如,诸城市探索“多村一社区”的农村社区化改革,为农村集体资产融合奠定组织和思想基础;创建组建社区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实现资产统一经营等管理,目前全市211个社区全部成立社区经联社,完成集体资产融合。
发挥组织优势,推进“股份+合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行“股份+合作”改革,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例如,相州镇梧村社区经联社和网格股份合作社共同出资建成“蒸蒸日上”面点坊,采取“线下+线上”模式销售产品,年利润达30余万元;龙都街道董家崖头网格依托合作社,通过面食加工、厂房出租、新上牛蒡系列产品等,使得集体经济收入再上了一个新台阶;枳沟镇玉皇社区党委领办裕皇苹果种植联合社,统一运营、销售,苹果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黄金维纳斯苹果种植基地,2022年联合社增收50万元。
以工兴农,县域统筹促融合。统筹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对接各类市场主体的接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平台,加速农村资源与现代市场和企业接轨,构建“党组织+股份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利益共同体,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例如,西王门社区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农贸商超对外出租,年收益70余万元;中化先正达MAP技术服务中心为石桥子镇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提供服务,实现多方增收;常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吸引多个市场经营主体加入,打造了乡村产业发展“红色动车组”。
整合闲置资源,实现多方共赢。积极组织各网格党支部整合利用闲置存量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例如,滨河片区多个网格因地制宜,通过整合闲置资源建设沿街商铺、厂房等,推动网格内生动力不断迸发;爱仲农业公司与大后沟网格合作成立合作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王家庄子网格与企业合作,形成利益共享格局。
探索“土地股份型”合作模式。昌城镇杨义庄社区党委带领网格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吸引种粮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参与经营,流转土地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增加网格集体收入。社区还多渠道筹划集体、农户、企业三增收路径,鼓励更多企业参与,让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
做好“三资”管理,盘活资源促增收。皇华镇把盘活“三资”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发展苹果产业;在保障粮食生产前提下整合低效土地,发展优质果茶产业,带动集体和农户增收;借助“国字号”平台提高果茶种苗成活率,保证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发展模式。舜王街道发挥村级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将其政治、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相结合。例如,大焦家庄子采取“党组织+股份合作社+涉农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实施“订单农业”,实现土地经营权变股权、农民和村集体变股东,促进农民增收、村集体收入增加。同时,街道成立工作小组,分类指导合作社确定营业范围,并为示范点合作社争取项目、把关协议、聘请专业人员以拓宽增收渠道;实行网格包靠制度,提升村民生活环境和幸福感,推动各项工作快速有序进行。
开展“红色合伙·社企共建”活动。高新片区西王门社区积极探索“社区公司+社区经联社+社区党委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整合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动员群众参资入股。如成立旺门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整合集体闲置建设用地建成创业园、购物广场等,辐射带动周边网格集体增收并增加就业岗位;利用废弃建设用地建设厂房用于出租;与相关企业开展共建项目,带动周边职工就近就业,实现集体增收。
(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市农机农经发展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