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在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用好政策“东风”,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工程来抓,着力激发村级集体经济“新活力”,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发展县域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因地制宜谋思路、选项目,探索多种类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12月,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达27488万元,比2022年增加4428万元,增长19.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走在了全省前列。
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兰城街道兰花社区为例,兰花社区从“抓班子、带队伍、强服务”入手发展夜市经济,仅用了5年的时间,实现了集体经济发展从“空壳村”到“百万强村”的转变,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35.75万元。
基本情况
兰花社区成立于2018年1月,下辖4个小区,15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886户3982人。社区成立初期,由于可利用的集体资源有限,导致集体经济收入微乎其微,兰花社区成了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面对发展困境,社区党总支委员会主动求变,打好政策、资源、区位三张牌,发展夜市经济,带动居民就业,促进集体创收,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夜市经济发展,助力集体经济“破壳”逆袭,实现百万元收入的发展新路。
主要做法
建强组织堡垒,夯实发展根基。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基层党组织在集体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龙头角色。在探索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过程中,兰花社区党总支委员会首先从“抓班子、带队伍、强服务”入手,依托社区“两委”换届、“大岗位制”等契机,把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的人员选进社区“两委”班子,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统一思想,按照“定一个好规划,找一条好路子,富一方群众,活一方经济”的发展思路,结合党员培训、主题党日、上专题党课等活动,引导社区干部增强理论素养、树牢底线思维,调整好关注点和精力,科学谋划社区壮大集体经济工作。同时,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三资”管理等工作制度,确保社区重大事项阳光、透明、公开运行,接受部门和群众监督,持续夯实发展根基。2020年实行大社区制度后,班子组织结构健全,有党总支委员5人,居委委员7人,监委主任1人。
巧借政策东风,谋定发展路径。2020年,兰花社区党总支委员会精准抓住了《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政策“东风”,谋定了在三馆广场发展夜市经济的路径,将广场按摊位进行划分,共设摊位550个,细化了美食区、服装区、娱乐区、综合区,尝试通过电商直播宣传、推介三馆夜市魅力,引导发动群众到三馆广场摆摊设点、打卡消费,为活跃市场,规范管理,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兰花社区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将摊位分成两种类型:美食区和百货区,分别按300元和200元一个月的标准收取摊位费,通过适当收取摊位管理服务费的方式,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推动规范管理,打造夜市地标。三馆夜市经济作为支撑兰花社区集体经济的顶梁柱,在管理服务过程中,社区创新实施了“党组织+党员+志愿者+管理员+摊主”的管理运行模式,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细化日常服务、强化监督管理、建成先锋驿站等举措,引导夜市摊主、党员、志愿者成为夜市治理的参与者、引导者、示范者。通过组织开展营业执照集中办理、消防安全演练、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卫生保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持续推动夜市规范化、安全化运营,严打严查摊位转租、吃回扣行为,持续优化夜市营商环境,基层党组织引领夜市治理有温度、有力度,三馆夜市已成为保山市区内最规范、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代表性夜市。
主要成效
强化惠民质效,实现富民强村。三馆夜市经济发展,将惠民实效摆在首位,围绕“保民生、稳就业”工作核心,在摊主的选择上优先满足残疾人、失地农民等就业困难群体进入夜市,辐射带动周边1400名群众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同时,坚持集体经济反哺民生,将夜市经济收入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5万余元、绿美建设投入近20万元、慰问孤苦37人次近2万元、捐资助学3万元、捐资兰城街道卫生服务站1万元,群众整体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党建引领是关键,为民服务是宗旨。兰花社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党组织直接参与夜市经营管理,注重引导党员、志愿者参与管理服务,在具体的服务细节中处处彰显为民情怀,时时传递民生温暖,持续获得群众支持。随着夜市的繁荣,解决了一部分社区居民的就业问题,带动了居民增收,社区集体经济走上了良性发展路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