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东平县东平街道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按照“编好一个规划、找准一条路子、兴一村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总体思路,积极创新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带动”“资源利用”“抱团取暖”等三种集体经济发展方式,持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效。2023年全街道7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总额达2695万元,村均36.4万元。
探索“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奋力实现强村富民。东平街道紧紧围绕设施农业和生态渔业“双30万亩”发展目标,以“抓党建、兴产业、促振兴”为主线,明确“10+3+4+5”产业发展思路,即建设10处特色农业种养基地,本着普通农户、种养大户、本地企业“三个优先”进驻的原则构建利益共同体,改变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种养、基础设施落后、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被动局面;以涉农资金为引领,拉动集体资金融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吸纳民间资金补充“四种模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提供土地、人员、技术、保险、配套设施等5项保障措施,推动特色农业、生态渔业全域发展。截至2023年年底,东平街道已流转水面6000余亩,改造池塘5000余亩,建成冬暖式大棚436个、大中拱棚2360个,村集体增收300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家门口就业1500人。
探索“资源利用型”发展模式,激活集体一池春水。东平街道以卜楼、于寺、焦村、营子等村为试点,结合各村经济发展基础、不同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优势等条件,因村施策,多元化发展。卜楼村探索村集体兴办企业路径,将村里闲置多年的沿街楼改造成商务酒店,经营餐饮、住宿、旅游、食品销售等业务,实现资产盘活利用,推动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倍增”;焦村位于白佛山景区,村集体成立东平金螺山圣泉水务有限公司,项目占地12400平方米,总投资1600万元,通过生产桶装水带动50名村民就业,实现群众、集体双增收;于寺村以自有建设用地引进箱包加工项目,投资200万元建成6条生产线,既解决了本村劳动力60人就业,又增加了村集体土地租金收入;营子村借助“一户多宅”清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6亩,打造加工产业园,引进各类企业19家,安置100多名劳动力就业,村集体每年有20万元租金进账。东平街道在试点基础上,通过“村级擂台赛”“支书论坛”等形式,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将试点村产业发展经验做法在全域推广,形成“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点带面”各村携手共进的良好局面。
探索“抱团取暖型”发展模式,汇聚联村共建活力。东平街道按照“地域相近、优势互补、交流便利”的原则,整合史楼、塘坊、张庄等9个村庄,建设“洼里小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激发村级集约发展新动能。以贯中大道为轴线,以白佛山景区、稻屯洼湿地、大清河水系为依托,按照“党建引领、成片推进、区域提升”的思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稳步推进区域化、多样式乡村连片振兴。到2023年年底,“洼里小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已建成塘坊民宿、史楼家风馆、张庄映象馆、刘庄廉政村居等多个旅游观光点,形成“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模式。“联村共建”后,9个村资源综合开发、统一包装、整体推销,3个薄弱村依靠史楼、塘坊两村扶持帮助,优化了旅游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了乡村旅游业,拓宽了联建各村的致富门路,走出了一条以农民为主体、以村为单元、以“抱团取暖”为特征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平县东平街道办事处、老湖镇便民服务中心、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