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蹚出村集体经济增长新路径
时间:2024-03-20 10:28:27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作者:□ 张明辉 康文峰 字号:【

  近年来,河南省郑州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发展的“红色引擎”作用,以“五星”支部创建为载体,因地制宜、因势发力,探索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强村公司”,通过整合闲散土地资源,实现抱团发展;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提升“双绑”水平,建立新型农村利益联结机制,把“土特产”培育成大产业,把“小农户”带入大市场,以大河淌带动小河满,有效促进村强民富。

  镇级领航,抱团发展,聚合增收“新引擎”

  “共富路上,绝不让一个村掉队。”

  面对乡村发展不平衡问题,部分村集体经济仍然存在基础薄弱、管理粗放、规模较小、效益不高,收入来源过分依赖单一产业等情况,郑州市探索“党建联建”抱团发展模式,打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单兵作战格局,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群众致富。其中,巩义市在全市推行镇级“强村公司”模式,由各镇(街道)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牵头支部联建成立“强村公司”,将村与村之间的土地、人力、技术、市场等零散的村级集体资源高效整合起来,以股份合作制、联合经营、混合制等多种形式合作,实现了村级资产、资源的优势互补、叠加发力。在巩义市涉村镇南田园片区,镇党委组织西沟村党总支与周边5个村党支部联建,通过土地、资金入股成立强村公司,种植花椒8000余亩,每村每年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带动群众每户增收5000余元。

  镇级为媒,集中经营,挖掘发展“新潜力”

  “思路活起来才能让沉睡资源变富矿。”

  中原大地担负着农业稳,天下安的历史重任。既要守牢耕地红线、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又要谋出路、强发展,需要思路活起来。在建设用地有限的情况下,一部分村发展产业出路不多,集全镇之力就地取材,向内挖掘,用活用好闲散土地、空闲院落、闲置宅基地、废置厂房等容易被视而不见的资源,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关键一招。新郑市观音寺镇立足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优势,守牢耕地红线,扛稳粮食安全责任,集约规模经营土地,促进农民增收共富,探索出“镇级联社指导—村级支部领办—吸纳涉农企业—群众广泛参与”的支部联建土地集中经营模式,镇党委成立镇级乡村振兴三农服务联合社,统筹惠农项目,争取扶持资金,指导村党支部与有关农科所、种子公司、农机公司、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等开展支部联建,因地制宜指导耕种和田间管理,村党支部承担耕、种、管、收、储、售等全链条工作。通过“三增三降”即增地、增产、增收益,降成本、降用工、降风险,实现“三促三保”,即促良田种粮、促农技投入、促担责尽义,保农地农用、保种粮得利、保粮食安全。2022年土地集中经营的10个村去除沟坎,“小田”变“大田”,合并“一块田”,耕种面积达1.35万亩,村集体经济均达到20万元,其中1个村超过了100万元。同时,成立了劳务运输公司服务农村各类生产生活活动,实现年人均收入达2万多元,平均每村可为村民增收180多万元。

  镇级把舵,全域提升,释放创业“新动能”

  一村美不是美,村村美才更美,从“一枝独秀”到“连片共赢”需要强强联手、以强带弱、集链成势。

  基于近年来郑州市“五星”支部创建、“十佳百优”村(社区)评选、和美乡村示范点打造等良好基础,郑州市围绕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部署,整合优势资源、集结创建合力、强力提质扩面推动“沿河环山”全域提升,分批逐年打造沿黄和环嵩全线、产业和文化集聚区等系列共创党建示范带、示范片区,以“百村带千村”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更强的区域性党建“共创模板”,以强村为核心,打破镇与镇、村与村间独立发展边界,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更强的区域性党建协同体,实现“串星成链、聚星成片”,让产业强、面貌好、治理优、乡风好联动推进、高歌猛进。新密市伏羲山管委会打破镇与镇、村与村边界,融入伏羲山旅游大环线,把助泉寺村与米村镇朱家庵、月寨、范村连点成线,依托朱家庵“一片花海”,月寨“伏羲山下最美会客厅”,范村古村落康养基地,新打机井11眼,新修道路150余公里,铺设主次干道路肩70余公里,实施封山育林15000亩、廊道绿化110公里,实施公路景观提升改造6500平方米,建设游园20个,让一条美丽公路串起6个美丽乡村,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连片发展。同时,成立郑州市首家镇级集体经济组织—伏羲山乡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依托4800余万元的集体资产,建成云顶琼琚、会盟山居、仟那千寻等集体经济民宿15家,完善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全面盘活、整合伏羲山旅游、山地、高山种植等资源,着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型集体经济引领区。2023年,景区集体经济收益预计将突破500万元,联建的1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以上。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