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是全国闻名的粮食高产地区和优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410万亩以上,单产水平始终保持全省领先,先后创造了30多项全国小麦高产记录。笔者对焦作市“谁来种地”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与思考,总结了当地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的做法,分析了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提出了相关工作建议,以期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所借鉴。
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的经验做法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焦作市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43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57.8%。全市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有6370家,拥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有151家,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合作社有404家,县级以上示范社有527家;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7323家,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有10506家,其中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有598家。新型经营主体成为流转土地的主力军,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总面积的50%以上。
健全流转服务体系,稳定土地流转租金。全市9个县(市、区)成立了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75个乡镇建立了乡级流转服务机构、1488个行政村建立了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县、乡、村土地流转三级服务平台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法律政策宣传、流转信息、流转咨询、合同签订指导、纠纷调处等服务,农村土地流转程序日趋规范化。为了稳定土地流转租金,保护流转双方权益,焦作市开展了积极探索,如修武县大力规范经营权流转,农业农村部门定期深入各乡镇和土地流转机构,开展督导检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证流转费的基本稳定。
创新土地托管模式,带动小农户增产增收。焦作市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一是健全完善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的“双绑”机制,着眼实现“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档升级,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二是鼓励土地托管服务主体以全托管、关键环节托管为主,从农民群众不愿意干、干了不划算的环节入手,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托管模式。
集体经济组织带动,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协调服务功能,采取“流转+托管”等方式开展流转服务。如武陟县乔庙镇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整合土地,与农业技术公司合作,推动规模化、科学化种植,增加了种植面积,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增收。
创新信贷保险产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一方面,积极对接农担公司和邮储银行分支机构,共享有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协助创设适合本区域的信贷产品,协同落实好新主体融资需求,及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推行完全成本保险。从2021年起在全市开展小麦、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小麦每亩保额1000元、水稻960元、玉米950元,实现了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2023年针对烂场雨对“三夏”生产的影响,修武县借助金融工具,联合河南省农业担保公司和金融机构,推出针对种粮户的“稳粮担”信贷产品,通过省级财政资金补贴担保费,最大程度降低了种粮户的贷款利息,为秋粮耕种创造了有利条件。
引进培育乡村人才,充实土地经营队伍。一是乡情留才。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之机,开展“热爱焦作、回报家乡”主题宣传活动,发放致返乡人才的一封信,举办返乡人员新春恳谈会,动员农民工返乡创业,全市1826个村共有13700余人被纳入乡土人才库,800余人被纳入村后备干部库。二是产业引才。鼓励优秀农村人才、返乡人才开办企业,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通过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逐步打造产业品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乡村创业就业。
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分析
农资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攀升。在种子方面,小麦种子由2020年的5元/公斤上涨到目前的5.6元/公斤,每亩增加投入7.5元;玉米种子由2020年的45元/袋上涨到55元/袋,每亩增加投入10元;在化肥方面,夏秋两季施肥量平均由2020年的100公斤/亩增加到120公斤/亩,每亩增加投入34元;在农药方面,夏秋两季平均喷药三次,由2020年的60元/亩增加到120元/亩,每亩增加投入60元。整体算下来,农资价格较三年前平均上涨111.5元/亩。亩均粮食生产成本的提高致使亩均生产收益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种植管理费用逐年增加。在耕作方面,近几年由于农用柴油价格的上涨,农作物耕作费用逐年上涨。小麦、玉米的播种费较三年前的10~15元/亩上涨到15~20元/亩。在浇水方面,近几年虽然农用电费价格稳定,但是由于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农作物浇水费用逐年上涨。小麦、玉米两季共6次浇水,人工费用较三年前的10~15元/亩上涨到15~20元/亩。在农机价格方面,农用拖拉机、收获机械、播种机价格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农用180马力拖拉机的价格较三年前上涨2.8万元/台;小麦、玉米的收获机械价格较三年前上涨2.6万元/台;小麦、玉米的播种机械价格较三年前上涨600元/台;虽然国家对农业机械购置有补贴,但由于地方财政紧张,许多农民在购置农机一两年后才能拿到补贴,对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土地流转价格上涨过快。通过走访部分经营主体了解到,目前在仅种植小麦、玉米的情况下,最高每亩可承受土地流转租金为1200元,若超出此价格将会给经营主体带来损失,因此土地流转价格的不稳定会对规模经营造成一定影响。
农业专业人才供需紧张。一方面,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不高的问题,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领头人才比较稀缺。在市场开拓、产品销售、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经营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经营者年龄都在55岁以上,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年龄趋大、知识老化,电商销售、产业经营、技术推广等方面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为匮乏,致使农民得不到必要的技术信息服务。
工作建议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控制农资价格上涨。大力整治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经营门店存在的制售假劣、使用非法添加物、随意加价等违法行为,使广大农户买得到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进一步落实耕地地力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降低生产成本,充分调动农民群众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建立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并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土地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维护交易双方合法权益。健全农村土地纠纷仲裁机构,合理配备人财物资源,妥善处理土地流转纠纷,切实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
建强农技队伍,强化基层公益性推广服务。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引进一批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提升优化现有农技推广队伍结构。将科研成果尽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大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