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持续加大对脱贫攻坚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投入力度,实施了大量帮扶项目,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资产,极大地改善了脱贫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这些帮扶项目资产,既是防止返贫的重要依托,也是增收致富的物质基础。过渡期以来,通过全面摸底排查,推进确权登记,建立管理机制,分类管护运营,帮扶项目资产管理逐步从“摸底确权”向“管好用好”转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为进一步“管好用好”这一大笔帮扶资产指明了方向。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探索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稳定良性运行、持续发挥作用。
管护运营上向全链精准延伸。在“资金—项目—资产”业务链条上,“资产”处于末端,管护运营易受到前期项目论证、入库、实施等环节质量的影响。要按照全周期全链条管理的思路,推动帮扶项目资产管理从事后向事中、事前延伸,完善从前期项目谋划、中期推进实施到后期资产运行的全周期管理的工作机制。同时,根据产权归属、功能状态、运营状况等因素,对资产进行分类分级,实施精细化、差异化管理,不断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使资产管理既管在当下,又管在长远。
监督管理上靠监测预警发力。让资产保值增效、良性运行,持续做好监督管理是关键。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动态监测预警功能,加强分析研判和风险预警,实现对资产形成、确权移交、管护运营、收益分配、盘活处置等全链条的有效监管,做到问题早发现、风险早预警、措施早介入,督促各地有效行使资产所有权、收益权、经营权、处置权,让资产在阳光下运行、在监管下增效。
收益分配上让农民群众受益。资产效益怎么样、帮扶效果好不好,检验的标准得看老乡的收益增加没有。要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联农带农方式,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途径,带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要牢固树立勤劳致富理念,坚持智志双扶,不能搞简单地“一分了之、一股了之”,通过不断激发他们的内生发展动力,提升自身发展能力,使他们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有岗位、有钱赚、有作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