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背景下村级会计发展之要
时间:2024-11-29 11:28:12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作者:李瑜珊 字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新引擎。在这一背景下,村级会计作为农村经济活动的重要记录者与管理者,其工作发展与变革直接关系到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一、村级会计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保障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运行。村级会计作为农村财务管理的具体执行者,负责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核算和管理。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村级会计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农村财务的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运行。

  二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村级会计可以通过对农村经济活动的核算和分析,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村级会计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农村经济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为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三是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村级会计作为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治理的成效。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村级会计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农村财务的公开透明,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监督,提高农村基层治理的水平。

  二、数字乡村背景下村级会计面临的问题

  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一些偏远山区、脱贫地区的农村网络覆盖不全,村级会计无法使用互联网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编制。即使有网络覆盖的地区,也存在网络信号不稳定、网速慢等问题。部分农村地区的村级会计缺乏必要的硬件设备,如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

  二是会计软件适用性不强。村级财务管理需要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核算和管理,目前市场上的会计软件在这些功能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满足村级财务管理的需求;企业会计软件的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操作,而村级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信息化素养相对较低,难以熟练掌握企业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企业会计软件的价格相对较高,一些农村地区的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难以承担企业会计软件的费用。

  三是会计人员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虽然经过培训,村级会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有所提升,但仍有部分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操作不熟练,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的优势,不能从财务数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无法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基层治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部分村级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意识淡薄,在使用过程中不注意数据的备份和安全防护。

  四是数据安全存在隐患。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推进,村级财务数据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给村级财务管理带来了挑战。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网络诈骗等网络安全问题可能导致村级财务数据被窃取、篡改或破坏,给村级财务管理带来严重的损失。

  三、数字乡村背景下加强村级会计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是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网速,为村级会计信息化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二是开发适合村级的会计软件。根据村级财务管理的特点和需求,加强与软件开发商的合作,共同开发适合村级财务管理的会计软件。软件应具备简单易用、功能齐全、数据安全等特点。建立会计软件的更新和维护机制,及时解决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软件的稳定运行。

  三是提高会计人员信息化水平。持续开展村级会计人员培训,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操作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和业务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根据村级会计人员的实际需求和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政府部门可以根据村级会计人员的实际需求和水平,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计划,还可以根据村级会计人员的工作特点和时间安排,制定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软件开发商可以根据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业务流程,制定详细的培训教材和培训课程,为村级会计人员提供系统、全面的培训;还要根据会计软件的更新和升级情况,及时调整培训计划,为村级会计人员提供最新的培训内容和技术支持。会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四是加强数据安全管理。要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村级财务数据的安全保护,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使用等环节的安全要求和责任;加强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对财务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安全防护软件,防范网络攻击。

责任编辑:段伊鸣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